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日方仍不道歉,又有两国扬言武力介入台海?中方严正警告不要玩火

排行榜 2025年11月22日 16:40 1 cc

先把结论摆在桌面:任何外部力量若想将台海拉进大国角力的中央,付出的成本比他们以为的高得多。中方在外交、经贸和军事层面都已有成套反制工具,且不介意示范给别人看。

日本这回挑头的不是政府正式声明,而是一位政客在电视镜头前“即兴”放炮,却轻易踩了北京最硬那条红线。熟悉东京政治的人都知道,高市早苗背后离不开党内鹰派与军工游说团体,他们想借台海话题测试本届内阁的对华尺度,也给美国递上一份“忠诚度”答卷。

中国外交部选择“多语种、连发三问”这种高密度输出方式,并罕见地同步放大到社交媒体,目的很明确——不给日方留下任何模糊空间;与此国防部直接将措辞升级到“撞得头破血流”,等于宣布如果迈错一步,就不是舆论风波,而是硬碰硬的现实后果。


日方仍不道歉,又有两国扬言武力介入台海?中方严正警告不要玩火

东京的算盘是:只要把台海安全议题国际化,就能把自己从“二战后被动防卫”悄悄滑向“准正常军事国家”。可惜计划没算上北京会直接点名,也没算到国内舆论对“卷入冲突”这四个字本能反感,日本首相办公室不得不花整整一周做灭火公关。

正当日本左右为难之际,华盛顿递来了一张3。3亿美元的军售许可证。单看数字不大,种类却很挑——F-16与C-130的易损件,一旦局势紧张,这批零件能让台军的主力平台延长出动率,也能让美军在岛内的预置库存得到补齐。

美国国务院新闻稿里提到所谓“加强地区稳定”,但五角大楼文件内部的措辞更直接——“保持海峡西岸的战略不确定性”。白宫的算盘依旧是低成本刺激,对北京打心理战,对盟友打“安全依赖”牌;即使特朗普本人口头上抱怨盟友搭便车,美军印太司令部仍要确保自己手里有足够杠杆。


日方仍不道歉,又有两国扬言武力介入台海?中方严正警告不要玩火

台北方面当然乐于配合。赖清德团队近期私下告诉岛内企业界,只要美方肯继续军售,不排除开放更多基建项目给美国资本参股,希望用经济利益锁定政治承诺。这种做法表面是“自救”,实质却把台湾经济链条越系越紧,反而削弱了自主回旋空间。

视线移到朝鲜半岛,韩国下届政府在核潜艇合作上突然松口。李在明给出的公开理由是“减轻美军负担”,但首尔智库内部报告揭示了更深算——一旦拥有自持核动力平台,韩国海军可将活动半径扩展到菲律宾海,必要时可对台海实施“空潜联合支援”。

然而韩国国内也有顾虑。制造核潜艇意味着要重拟核燃料供应与国际监管框架,国会在预算和法律上都需要大幅修订。若美国后续要求首尔签署更严苛的情报共享协议,韩国等于把战略决策权再交一层给华盛顿,这与李在明口口声声的“务实外交”天然冲突。

北京对这种摇摆看得很透。中国驻韩大使直接表态:韩美同盟若从防御扩张到涉台攻势,同盟性质也就随之改变;到那时,中方经济与产业牌一次能打到核心——韩国对华出口占比仍高达四分之一,任何关税微调都足以动摇首尔证券市场。


日方仍不道歉,又有两国扬言武力介入台海?中方严正警告不要玩火

风险并不只在军事层面。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韩国的汽车和芯片也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若真把台海当试验场,亚洲金融和制造网络都难独善其身。这一点,东京与首尔的央行行长在闭门会议上比谁都清楚。

对北京而言,最有效的防火墙是快速明确反制预案:一旦外部介入升级,就同步启动对等制裁与局部封锁演练,让成本在决策链的最前端就被看见。这个信号已通过多边场合反复重申,区别只在于对方听没听懂。

对周边国家来说,“跟着美国走”不再是免费选项;他们必须在实际利益与对美承诺之间做一次更精细的权衡。若真相信台海冲突能换来地缘优势,他们最好先核算一下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会蒸发多少财富。

对台北当局而言,抱紧外部武器的也把自己捆在了发条上——一旦局势升温,撤火钮掌握在别人手里,岛内社会需想清楚这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未来。

局势走到今天,大国博弈的门槛已被不断抬高。谁若仍幻想用低成本挑衅来试水温,只会发现水温瞬间沸腾,自己成了最先被烫伤的那一个。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