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事业编改革:这6类人要丢“铁饭碗”?用大白话讲清政策和影响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9日 14:21 1 cc

事业编改革:这6类人要丢“铁饭碗”?用大白话讲清政策和影响

事业编改革:这6类人要丢“铁饭碗”?用大白话讲清政策和影响

最近大家都在说事业编改革,不少人担心自己的 “铁饭碗” 保不住。今天就用通俗的话,跟大家聊聊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人要注意,还有该怎么应对。


01先搞懂大方向:国家已经定了,“一考定终身” 要结束了2025 年人社部发了个报告,把改革的核心说透了:第一,到年底,全国超过六成半的事业单位岗位,都得签劳动合同 —— 再也不是考进去就稳到退休了;第二,学校、医院、科研单位里,不是核心的岗位(比如学校的后勤、医院的收费处),要全面拿掉编制,现在已经有近一半的岗位改完了。国务院还说得更细:那些靠自己赚钱的事业单位(比如设计院、出版社),年底前都得改成企业,不再有事业编;纯公益的单位(比如义务教育学校、疾控中心),虽然还保编制,但考核会比以前严很多,混日子不行了;介于两者之间的(比如部分公立医院、高校),会搞 “编制 + 备案制” 混合管理 —— 有人有编制,有人没编制,看岗位需求。现在从内蒙古到广东,从北京到四川,很多省份都已经开始落实这些政策了,改革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要落地了。


02重点来了:这 6 类人,“铁饭碗” 可能保不住(一)靠自己赚钱的事业单位员工:全要改成企业员工这类单位很好认,就是不靠财政拨款,自己能赚钱的,比如设计院、出版社、剧院、宾馆、印刷厂,还有各种检测中心。举个例子:湖北、福建直接把 40 种这类单位的编制全取消了,里面的员工全变成企业合同工,连养老金都按企业的规矩算,不再是事业单位的标准;山东、浙江不少设计院的人,原来的事业编身份没用了,得重新跟企业签合同。为啥要这么改?因为这类单位本来就靠市场吃饭,改成企业后自己管自己、赚多少花多少,编制也就没必要留了。(二)行政辅助岗:最先被拿掉编制啥是行政辅助岗?简单说就是不做核心业务,帮着打辅助的岗位:比如学校里的教务员(管学生选课、学籍的)、后勤(管食堂、维修的);医院里的收费员、病案管理员(管病历存档的);机关单位里帮忙印文件、整理档案的。这些岗位最容易丢编制,比如北京有个 985 大学,把 38 个行政辅助岗全改成合同工,三年签一次合同,要是考核排最后,就不跟你续签了;扬州广陵区把一些职能没用的单位合并或撤销,光行政辅助岗的编制就收回了 14%。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不高,谁都能做,没必要占着编制,改成合同工或外包更灵活。(三)医院里不看病的岗位:大部分要转合同医院里不是所有岗位都有编制风险,重点是 “不直接看病的”,比如财务(管算账的)、人事(管招聘的)、信息科(管电脑系统的)、设备科(管医疗器材的)里,不是核心的人。现在全国已经有一半多的这类岗位,改成合同工了,到年底估计能到六成五。比如上海有家大医院的信息科,原来 60 个人,现在只留 35 个有编制的,剩下的全成了合同工。这么改是为了把资源往临床岗(看病的医生护士)倾斜,行政后勤岗要么找外包,要么签合同,不用占编制。(四)混日子、考核不合格的:会被降岗或淘汰这类人很好识别:上班敷衍了事、老迟到早退,连续两年考核都不合格,觉得 “熬资历就能稳”。现在各地都在严抓考核,比如内蒙古搞了 “全员竞聘”,还列了 7 种会降岗的情况 —— 有个市直单位的人,因为考核没过,直接被降了岗,工资也少了一大截;山东临沂试行了 “竞聘上岗”,有 3 个工作 10 多年的 “老员工”,因为干不了现在的活,被调到了辅助岗。简单说,现在不是 “有编制就万事大吉”,考核不行,该降就降,该调就调。(五)跟不上新变化的:就算有编制,也可能降薪有些人体制内待久了,不愿意学新东西,比如单位上了新的智能办公系统,让他去培训他不去;需要做基础的数据分析,他根本不会。有个 54 岁的员工就是这样,不愿意学智能办公软件,连本职工作都做不了,最后被调到了辅助岗;江苏有家事业单位搞数字化改革,3 个不懂数据分析的员工,直接被分流到了其他岗位。现在的趋势是 “工资跟着岗位走”,能力跟不上,就算保住编制,岗位降了,工资也会少。(六)“自收自支” 编制的人:要么转岗,要么撤销“自收自支” 的事业单位,就是自己赚钱养自己的那种。如果这类单位赚不到钱,或者跟其他单位职能重复,要么直接撤掉,要么改成公益类单位。人员怎么安排?如果单位撤了,员工会内部调剂到其他岗位;如果改成公益类,就按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来 —— 原来有编制的人,能保留身份直到退休,新来的人就按公益类的规矩,不一定有编制。提醒一句:这种 “自收自支” 的编制,现在是改革重点清理的对象,以后慢慢就没了。


03改革不只是 “丢饭碗”,这些变化要知道1. 对咱们个人来说:“铁饭碗” 变成 “能力碗”首先得接受一个事实:以后 “终身稳定” 的工作少了,大部分岗位是合同工或备案制,不再是 “一劳永逸”。但也不是全是坏消息:年轻人如果能干,反而有机会 —— 比如山东有个员工,3 年完成了两个科研项目,直接被破格提拔;像医生、老师、科研人员这些核心岗位,编制还是能保住的,只要你专业过硬。如果想稳一点,建议优先选纯公益单位(比如义务教育学校、疾控中心);如果想往市场走,现在养老护理、社区服务、搞数字化运营这些领域,有很多转岗培训的机会,学门技能也能立足。2. 对行业来说:资源会往 “有用的地方” 挪改革后,不同单位的变化很明显:纯公益单位(比如小学、社区医院):编制会往一线岗位挪,比如学校的老师、医院的护士,多余的行政岗会减少;改成企业的单位:效率会变高,比如有家设计院转企后,靠市场竞争多赚了三成,员工工资也跟业绩挂钩更紧了 —— 干得多赚得多,不像以前 “大锅饭”;全国的编制总量会控制:比如扬州、山东,把多余的编制收回来,投到需要的地方,比如渔政监管(管捕鱼的)、网络安全这些以前没人手的领域。


04最后给 3 个实在建议:保住 “饭碗” 要这么做先搞清楚自己单位的 “类型”:是纯公益、半公益还是靠自己赚钱的?如果是最后一种,赶紧想办法转岗,或者学些市场化的技能(比如做 PPT、数据分析),别等改革来了慌;弄明白本地的 “考核规矩”:每个地方怎么竞聘、怎么考核,标准是什么,提前了解清楚 —— 别因为不知道规则,混日子被淘汰了;主动学新东西:如果是医生、老师这种核心岗,就把专业练扎实;如果是行政岗,多学数字化工具(比如 Excel 高级功能、简单的设计软件),让自己不容易被代替。其实大家不用怕改革,它不是让大家丢工作,而是不让 “混日子的人占着位置”。真正的 “铁饭碗”,从来不是有个编制身份,而是不管到哪儿,都有能干活的本事。与其焦虑,不如主动适应变化 —— 这才是现在能稳住的关键。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