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硬扛一个多月后,荷兰终于服软了?归还安世还不够,必须严惩荷兰安世高层,中方划出底线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0日 21:46 1 cc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7日,荷兰政府突然放出消息,宣布搁置针对安世半导体的管制令,最快下周就向中国股东归还完整控制权。紧接着中国商务部回应,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这两条消息叠加,让持续一个多月的跨国产业博弈出现转机,也让濒临断裂的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看到了喘息的可能。但这场风波真能就此画上句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方释放善意不代表没有底线,归还控制权只是第一步,严惩幕后作乱的荷兰安世高层,才是守住中企海外权益的关键。

回溯整个事件,荷兰政府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9月29日美国抛出“50%穿透性规则”,意图将实体清单管制延伸到中企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第二天荷兰就迫不及待跟风,以“保障经济安全”为借口,依据1952年的《货物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主要资产,剥夺中企CEO张学政的职务,还把闻泰科技持有的全部股权托管给第三方。荷兰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能拿捏中企,却忘了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产能根本不在欧洲——大部分芯片都要送到中国进行封装测试,才能供应给全球客户。这种产业布局下,荷兰抢来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真正的生产命脉始终攥在中国手里。

硬扛一个多月后,荷兰终于服软了?归还安世还不够,必须严惩荷兰安世高层,中方划出底线

中方的反制精准且有力。10月4日实施的出口管制,直接切断了安世中国向海外输出特定组件的通道。这一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德国欧摩威、博世,日本本田等企业纷纷陷入“芯片荒”,本田甚至暂停了墨西哥一家工厂的生产,调整北美地区的运营。眼看自家汽车产业要被荷兰的鲁莽行为拖垮,德国企业扎堆向中方提交豁免申请,欧摩威成为首家获批的企业,其CEO菲利普·冯·希尔谢伊特证实已重新收到来自中国的芯片,原本准备的休假停产措施也没必要实施了。荷兰政府这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制裁”,最终制裁的是欧洲盟友的产业,这种尴尬局面让其不得不收起强硬姿态。

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的态度转变。最初上蹿下跳配合美国施压,如今却改口欢迎中方恢复供货的消息,还把中美经贸协议当作自己“服软”的台阶。彭博社爆出的细节更能体现其强盗逻辑——荷兰准备放弃对安世的控制权,前提竟是中方同意恢复芯片出口。把非法侵占的权益当作谈判筹码,这种操作暴露了其骨子里的霸权思维。但荷兰没得选,80年代向台当局出售潜艇遭到中国严厉制裁的教训犹在眼前,如今中国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真要是引发中荷关系全面恶化,荷兰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加上美国暂停“穿透性规则”后把荷兰晾在一边,让其彻底明白自己不过是美方博弈的棋子。

硬扛一个多月后,荷兰终于服软了?归还安世还不够,必须严惩荷兰安世高层,中方划出底线

归还控制权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中方的底线远不止于此。这场风波的背后,荷兰安世高层的角色极其不光彩。他们并非被动服从荷兰政府指令,而是主动与荷兰政府阴谋互动,不仅要求暂停张学政的董事职务、启动所谓“全面调查”,甚至直接提出让闻泰转让控股权,这种出于个人私利的“政变”行为,严重违反职业操守,也给中企造成了巨大损失。古今中外,背叛雇主、里通外国的企业高管都没有好下场,这些人若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无异于纵容类似行为再次发生。未来闻泰科技恢复控制权后,对这些“内鬼”的处理必须旗帜鲜明,要么直接罢免追究责任,要么让其主动辞职,绝不能搞“既往不咎”的妥协。

从国际博弈的角度看,这场事件给所有西方国家敲响了警钟。中企海外投资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中企最坚实的后盾。中方在此次事件中展现的克制与实力,让世界看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11月1日率先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为企业留出缓冲空间;同意荷兰派员磋商,始终不关闭对话大门。但克制不等于软弱,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和能力不容小觑。

硬扛一个多月后,荷兰终于服软了?归还安世还不够,必须严惩荷兰安世高层,中方划出底线

荷兰安世事件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博弈的缩影。未来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和经营重心向中国转移将成为必然,鼎泰匠芯晶圆项目的加速推进,也会让中国在相关领域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一年后美国“穿透性规则”可能重启,但那时的安世半导体早已不是今天的模样,中国的产业实力也将更上一层楼。

荷兰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光归还控制权远远不够。必须正视自身错误,严惩参与“政变”的安世高层,彻底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的行为。中方的底线清晰而明确,任何侵犯中企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这场风波的最终结局,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影响未来中西方产业合作的规则重构,那些还想跟风打压中企的国家,真该好好掂量掂量后果。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