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29日 06:00 1 cc

文 | 蒋旭峰(资深金融从业者)

11月13日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咱们抓重点看:

  • 信贷余额同比降0.1个百分点,到6.5%(简单说,大家和企业借钱的总规模增速慢了);
  • 社融存量同比降0.2个百分点,到8.5%(全社会的融资总量增速也在放缓);
  • M1(活钱总量)同比降1个百分点,到6.2%,M2(货币总规模)同比降0.2个百分点,到8.2%(市场上“随时能花的钱”和“所有钱”的增速都在回落)。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更关键的是两个“反差数据”:

  • 居民存款同比少了7700亿元,而非银机构(比如基金公司、券商这类理财机构)存款同比多了7700亿元——这就是“存款搬家”,相当于大家把银行里的钱,挪去买理财、基金了;
  • 新增信贷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居民借钱少了(短贷少增3356亿,中长贷少增1800亿),企业借钱多了2200亿,但多的都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中长期投资贷款反而少增1400亿。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数据背后当下3个真实社会现状

1.居民存钱意愿降了,理财“求变”成趋势

10月居民存款少了7700亿,刚好对应非银机构存款多了7700亿,这不是巧合——大家不再把钱全存银行了。核心原因是银行存款利率可能还会降(央行三季度报告还在强调“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所以越来越多人主动调整理财结构,从“稳存银行”转向其他金融产品。

而且9月居民活期存款曾“超季节性”增加(环比4.3%,比往年同期高不少),10月却因为居民贷款需求回落(尤其是短期贷款少增3356亿),活期存款走弱,直接拉低了M1增速——简单说,大家又不借钱消费、也不随便把钱放活期了,更倾向于“把钱换个地方放”。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2.企业“不敢投、先观望”,短期周转为主

虽然PPI(工业品价格)已经连续三个月回暖,10月到了-2.1%(比之前没那么差了),但企业还是不敢做长期投资:

企业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增速升到10.0%,中长期贷款增速反而降到7.7%;

PMI企业预期指数从54.1跌到52.8,说明企业更愿意搞“短期周转”,而不是扩产、建厂房这类长期投资——对经济回暖还在“试探”,没完全放心。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3.社融增速放缓,政策在“补位”托底

10月新增社融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主要是政府债发行少了(同比少增5602亿)——因为今年财政融资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暂时“歇一歇”。

不过不用慌,政策已经在发力: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经全部投放,11-12月还会发行5000亿地方政府债结存限额,这两笔钱会稳住年底的融资,还能为明年年初经济“开门红”铺路。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居民理财:3个“不踩坑”建议

1.不盲目“搬存款”,先算“风险承受力”

“存款搬家”是趋势,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保守型(比如退休老人、怕亏本金的):别跟风把全部存款挪去理财,可保留3-6个月生活费当活期存款,剩余部分选低风险理财(比如国债、银行稳健型理财),甚至可以购买部分养老保险,别碰高波动产品;

稳健型(比如上班族、能接受小幅波动的):可以把存款的30%-50%配置到中低风险基金(比如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剩下的留银行或买国债,分散风险;

记住:“搬家”是为了优化配置,不是“allin”高收益产品,避免本金亏损。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2.贷款要“理性”,别盲目加杠杆

10月居民短贷、中长贷都在少增,说明大家借钱更谨慎了,这是好事:

  • 短期贷款(比如消费贷、信用卡分期):别为了“超前消费”借钱,尤其是利率高的贷款,能少借就少借;
  • 中长期贷款(比如房贷):如果是刚需买房,可关注后续是否有利率优惠政策,按需申请;如果是投资性购房,建议观望——企业都不敢长期投资,房地产也需要谨慎。

3.跟着政策方向,选“稳健型”配置

当下政策在托底经济,但节奏偏“稳”,理财也要跟着“稳”走:

避开高风险、高收益陷阱:比如承诺“保本高息”的非法集资,或者波动极大的小众产品;

关注政策支持的领域:比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覆盖的行业(基建、民生相关),对应的低风险理财或基金可适当关注,但别追高;

长期持有,别频繁操作:市场波动时,频繁买卖反而容易亏,稳健型产品适合持有6个月以上,享受复利收益。

搞懂10月金融数据的核心信号

10月金融数据其实在说:居民理财更灵活了,企业投资更谨慎了,政策在稳步托底经济。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理财的核心是“不跟风、不贪心、稳为先”——存款可以适当“搬家”,但要量力而行;贷款要理性,不盲目加杠杆;配置要稳健,跟着政策节奏走,才能在变化中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