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6日 03:22 1 cc

我打天津坐高铁去保定,刚出车站,风就不一样了。天津的风裹着海河的潮气,还掺着炸糕油条的香,走在街上能听见卖糖堆儿的吆喝,热热闹闹的;保定的风却沉些,吹在脸上带着老槐树的凉,路边的青砖房檐角翘着,像蹲在那儿晒太阳的老人,不慌不忙。后来又去了邯郸,才发现这两座城虽都在河北地界,人身上的气儿,却差着老远——保定人像缸里腌透的面酱,绵实里有嚼头;邯郸人像滏阳河的水,活泛里带着劲。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先说保定。进了老城区的西大街,脚步都得慢下来。这街不像天津的五大道,洋楼带着洋气,保定的房子是青砖灰瓦,门墩上刻着缠枝莲,有的门楣上还留着“某某商号”的旧匾,漆皮掉了大半,倒更显实在。早上七点多,街边走道的多是拎着菜篮子的老人,遇见熟人就站在路边聊:“今儿早市的白菜嫩,多买了两棵。”说话时声调平,不高不低,像手里拎的菜篮子,稳当。

最难忘是巷口的驴火铺子。老板姓王,五十来岁,围裙上沾着油星子,却干干净净。他炖肉的锅就支在门口,锅里的驴肉咕嘟着,汤面上飘着一层油花,香得能勾着人往巷里走。有人来买,他先问:“要瘦的还是肥瘦的?火烧要刚烤的不?”手里的刀起落匀净,把肉切成薄片,肥的不腻,瘦的不柴。旁边的烤炉里,火烧在铁板上滋滋响,外皮烤得金黄,用手一掰,层次分明,往里面塞肉时,还不忘舀一勺肉汤浇进去,说:“这样才入味,凉了也不柴。”我站在那儿等,看他给一个小学生装驴火,还多夹了两片肉:“娃上学饿,多吃点。”那语气,像对自家孩子似的,没有虚头巴脑的客气。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后来去了城郊的面酱作坊,是朋友领的路,在一个叫“酱园胡同”的地方。院里摆着十几口大酱缸,缸口蒙着细纱布,阳光洒在酱上,泛着暗红的光,像一块块凝固的琥珀。掌柜的老李蹲在缸边,手里拿着木耙,一下下翻着酱,动作慢却匀,耙齿划过酱面,留下一道道纹路,又慢慢合上。“这酱得晒够四十天,每天翻三遍,雨天得盖严,漏了雨味就偏了。”他说话时眼睛盯着酱缸,手上的动作没停,“保定人吃面酱,就像天津人吃虾酱,顿顿离不了。拌凉菜、蘸黄瓜,就连做驴火,也得抹一勺提鲜。”我凑过去闻,酱的咸香里带着点甜,是阳光晒透了的味道。老李说,这酱缸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现在儿子也跟着学,“慢活,急不得,慢了才出好味。”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从酱坊出来,绕到直隶总督署旁边的小公园。公园里多是老人,有的围着石桌下棋,棋子落得重,却没人吵,输了的就摸支烟递过去:“再来一局。”有的坐在长椅上唱河北梆子,老太太握着话筒,调门不高,却字正腔圆,旁边有老头拉胡琴,弦声悠悠的。有个三岁的小孩追着鸽子跑,奶奶在后面喊:“慢点儿,别摔着!”声音不慌,像怕惊着鸽子似的。我坐在旁边看,觉得保定人的日子,就像这公园的树,长得慢,却扎得深,透着股稳当劲儿——不是懒,是懂慢慢来,日子才过得扎实。

再到邯郸,刚出高铁站就觉出不一样。保定的路是横平竖直的,像用尺子量过;邯郸的路却绕些,旁边的广告牌上印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图,透着股子英气。打车去丛台公园,司机师傅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话多却不烦:“您是来玩的吧?丛台可得早上去,晨练的人多,热闹!”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邯郸人,爷爷是钢厂的工人,现在他开出租,闲了就去滏阳河钓鱼,“邯郸这地方,老的新的掺在一块儿,不别扭。”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大清早的丛台公园,露水还挂在草叶上,就有老人在练太极。领头的老爷子穿件白褂子,动作慢悠悠的,胳膊抬起来像托着水,脚落下去轻得没声,腰一拧,手一收,透着股子韧劲儿。旁边有小伙子在跑,路过“武灵丛台”的碑刻时会慢下来,摸一摸上面的字,碑上的字迹被摸得发亮,带着人的温度。有个卖豆浆的摊子,车旁边围了不少人,老板娘手脚麻利,舀豆浆、递油条,还不忘跟人开玩笑:“您今儿来晚了,油条就剩这些了,明儿早点来!”说话时笑着,眼尾皱起细纹,透着股热乎气。

后来去了滏阳河边上的早市,才知道邯郸的热闹藏在这儿。河边的路上摆满了摊子,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手工鞋垫的,还有卖拽面的老张。老张的锅灶支在河边的老槐树下,大锅里的水滚着,冒着白气。他抓一把面,在案板上“啪”地摔了两下,面就变成长条,再一抻,一绕,“啪”地扔进锅里,动作快得像跳舞。煮好的面捞出来,浇上番茄鸡蛋卤,再撒把香菜,食客坐在小马扎上,吸溜着吃,有人边吃边跟老张聊:“今儿这面劲道,比昨儿的还好吃!”老张笑着应:“面得和够时辰,醒面也得等,不然不弹。”我也坐下来吃了一碗,面嚼着有劲儿,卤汁酸香,就着河边的风,吃得浑身舒坦。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再往后去了娲皇宫,在涉县的山里。山路是石阶,一级级往上铺,有的石阶上留着青苔,走起来得小心。山上的香客不少,有本地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上挪,嘴里念叨着什么;也有外地来的年轻人,背着包,拿着相机拍照。到了山顶,娲皇阁的木楼透着古气,飞檐上挂着铜铃,风一吹,叮当作响。阁边有个卖茶的摊子,道士模样的人煮着茶,茶是本地的太行岩茶,泡在粗瓷碗里,汤色黄绿。我坐下来喝了一碗,入口微苦,咽下去却有回甘。道士说:“邯郸这地方,山多水多,人也跟着有股子韧劲儿,就像这茶,得熬,熬出来才香。”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下山时路过一个老厂区,墙上还留着“工业学大庆”的标语,旁边却开了家咖啡馆,玻璃门上贴着“老机床改造的桌子,欢迎坐”。我进去坐了会儿,桌子真是老机床改的,桌面还留着机床的纹路,旁边的书架上摆着邯郸的老照片——有过去钢厂的工人,有滏阳河上的木船,还有丛台的旧模样。老板是个姑娘,说这是她爷爷的老厂区,现在改造成了文创园,“老的东西不能丢,跟新的掺在一块儿,才有意思。”她说话时眼睛亮,透着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儿,像邯郸的风,带着活气。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从邯郸回天津时,我包里装着保定的面酱和邯郸的岩茶,坐在高铁上琢磨这两座城。保定人像他们的驴火,实在,咬一口全是真滋味,不花哨;邯郸人像他们的拽面,劲道,嚼着有劲儿,透着股活气。不是谁比谁好,是水土养人——保定守着平原,挨着京城,直隶的老底子让这儿的人懂稳当,知道日子得慢慢过,才过得扎实;邯郸枕着太行山,靠着滏阳河,赵文化的老根让这儿的人懂韧劲儿,知道日子得敢闯,才过得热闹。

天津人去了保定和邯郸,直言不讳:保定人和邯郸人气质截然不同!

就像天津的海河养出了我们爱逗乐的性子,保定的老胡同和邯郸的山水,也在河北的地界上,养出了两种不一样的人。这种不一样,不用比来比去,就像吃驴火不用跟吃拽面比,各有各的味。你去了,坐下来吃碗饭,跟人聊两句,就懂了——那是日子熬出来的气质,是土生土长的本真,得细品,才尝得出其中的好。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