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6日 04:02 1 cc

跟着57岁的弗兰基在尼亚洞穴里走,耳朵里全是雨燕扑棱翅膀的声音,脚底下木栈道有点滑。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这地方跟我想象的“博物馆式遗址”完全不一样,到处都是活的气息,弗兰基干这行20年了,手指着洞壁上的纹路说,这都是雨水慢慢“啃”出来的,比人类在这儿住的时间还长。

这洞穴藏在砂拉越的热带雨林里,离美里市大概90公里,旁边就是南中国海,夹在马鲁迪、贝鲁鲁和苏比斯三个地方中间。

现在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遗产,总面积有3138公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每一块石头好像都带着故事。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东南亚最早的人类头骨,居然藏在这山洞里?

本来想先逛洞穴,弗兰基却拉着我们先去了尼亚考古博物馆。

我当时还嘀咕,博物馆能有啥新鲜的?但进去看到那个头骨复制品,立马就不这么想了。

弗兰基说这是1958年考古队挖出来的,是东南亚最早的现代人类头骨,说实话,我之前总觉得这种“最早”的发掘成果都在国外,没想到在马来西亚的山洞里藏着,还挺意外的。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博物馆里不光有头骨,还有6.5万年前人类用的石器,还有一些植物种子的遗存。

考古学家说,这些东西能证明那会儿就有人在这儿住了。

你想想,6万多年前啊,咱们的祖先可能还在摸索怎么在雨林里找吃的、怎么躲野兽,这洞穴就是他们的“家”。

我还注意到馆里有个复原模型,展示了史前人类在洞穴里生活的样子:有人在磨石器,有人在烤东西,洞口还挂着猎物。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弗兰基说这不是瞎编的,都是根据洞里发现的痕迹还原的。

搞不清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洞穴居然没塌,还能把这些“生活痕迹”留到现在,也是挺神奇的。

从博物馆出来,弗兰基说接下来的路得靠走,还要坐船过尼亚河。

三分钟的船程,河风吹着挺舒服,他跟我们说,咱们现在走的路线,跟几百年前商人、原住民走的差不多,相当于“重走古代路”。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三个洞穴逛下来,像读了本东南亚古代生活手册

第一个到的是贸易洞,地上还能看到几根发黑的木桩子。

弗兰基蹲下来指给我们看,说这是以前商人跟当地人交易用的,可能换点雨林里的香料、树脂啥的。

老实讲,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旧木桩,我脑子里都能想象出几百年前的场景:有人背着货过来,跟当地人比划着讨价还价,洞口可能还堆着刚摘的水果。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再往里走就是大洞,一进去我就惊了,这地方居然跟足球场差不多大,抬头看洞顶,足足有75米高。

阳光从洞口斜着照进来,能看到无数雨燕在光里飞,翅膀扇动的声音特别响。

弗兰基说,这些雨燕在这儿筑巢,彭南族人现在还会来采燕窝。

我们逛的时候,还真碰到了两个彭南族人,他们背着竹筐,拿着长梯子,正准备往洞顶爬。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弗兰基说他们采燕窝有规矩,不会把巢都摘完,会留一些给雨燕继续繁殖。

如此看来,他们不是“只顾着赚钱”,还想着跟自然打交道的分寸,这点还挺让人佩服的。

最后去的是壁画洞,离大洞150米左右,走过去的路上全是树荫。

洞壁上有红色的画,有的是舟形棺木,有的是狩猎场景,还有一些星星的图案。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弗兰基说这些画有1200年历史了,是用矿物颜料画的,所以能保留这么久。

他还说,这些画不是“随便画画”,可能跟古人的信仰有关,比如舟形棺木可能代表“灵魂的旅程”。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那时候没有文字,古人想记录点啥、想表达点啥,就只能靠画画,这些壁画就是他们的“日记本”啊。

现在尼亚洞穴是世界遗产了,管理处管得还挺严:每天限制游客数量,怕人太多破坏环境;壁画洞还装了恒温恒湿的监测设备,怕湿度不对把画弄坏了。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老实讲,这样挺好的,要是不管不顾,人随便进,用不了几年,洞里的纹路、壁画可能就没了,以后再来看,就只剩个空山洞了。

而且旅游也帮了周边的人,比如峇都尼亚镇的餐馆,还有卖手工艺品的小店,生意都比以前好。

彭南族的人还会做藤编、木雕,游客喜欢买,他们也能多赚点钱。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些地方搞旅游只想着赚钱,把文化和自然都丢了,但尼亚洞穴好像没走这条路,既让大家看到了史前文明,又帮了当地人,算是个好循环。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逛完离开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洞穴的入口,被雨林围着,安安静静的。

毫无疑问,这地方不只是“好看的山洞”,它是真的能让人摸到东南亚古代人的生活,从6万多年前住这儿,到后来交易、采燕窝、画画,再到现在被好好保护着。

从壁画到头骨:探秘马来西亚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

弗兰基最后跟我们说,希望更多人来这儿,不是只看个热闹,而是能知道“咱们的祖先曾经这么活过”。

我觉得他说得对,这样的地方得好好护着,不然以后咱们想知道“雨林里的祖先怎么过日子”,可能就没这么直观的证据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