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大学校园限速,还应拿出“硬办法”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6日 05:22 1 cc

王诗怡

大学校园限速,还应拿出“硬办法”

9月27日发生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交通事故引起广泛关注后,高校交通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10月11日,同济大学保卫处微信公众号“平安同济”发布《校园交通安全提示》,明确校内机动车违规超速行驶的惩处机制。除同济大学外,国内多所高校近日也相继发布校园交通安全通告,强调校内机动车限速规定,表示将加强校内机动车通行管理。

但也要看到,大学校内限速规定的“存在”是一方面,能否严格实施并取得成效又是另一方面。关于高校机动车行驶的规定,若脱离实际、执行无力,显然无助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给校园交通安全留下隐患,唯有“重拳出击”的“硬办法”才能让规定“活起来”。

“硬办法”首先“硬”在态度。校内机动车限速规定要落实,校内人员需先摆正“心态”。在一般观念中,作为“象牙塔”的高校,其道路交通理应比人员相对复杂的校外更加安全。但事实是,多数高校校园内道路狭窄、人车共道,车辆通行多靠“礼让行人”的自觉。在上下课高峰时段,更有不少因赶路发生的剐蹭碰撞事件。此前发生的多起校内交通事故都给出警醒:面对潜藏风险,校内行人应有安全意识,司机当有规则意识,校园管理者更应有防备意识。只有将“问题”当回事,才能作出有效“解答”。

“硬办法”还应“硬”在力度。各高校应设立严格、合理的惩处机制,确保实现相关人员“权责一体”、违规者“罪责相应”。例如,9月29日华南农业大学保卫处通告称,对超速、无证驾驶等严重违规行为,将依据学校机动车管理规定处理,并通报所在单位;不服从管理者将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屡次违规或拒不改正者,将注销校园通行权限。

在明确违规驾驶责任的基础上,各高校还应进一步压实校园保卫部门责任,明确管理主体与分工,对教学区、生活区、主干道等进行分区管理,细分责任;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完善保卫部门管理的权责依据等。

“硬办法”的“硬”,还应体现在治理精度上。一方面,高校应规范车辆准入机制、科学规划校内道路,推动“人车分流”,避免人、车互相占道抢道。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推动校园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通过智能监控等方式,实时监测违规超速、无证驾驶等车辆;在主干道或主要路口设立电子指示牌;通过技术手段对校内车流量进行数据统计,为管理决策与规则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规则的制定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答案,现实需求正呼吁更持续有效的治理方法。当今,高校的大门越“开放”,校内交通管理就应越“有力”。在既有惨痛教训和未来的风险面前,能够落到实处的“硬办法”,才是保障校园交通安全最为牢固的“盔甲”。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