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男子扶老人被赔15万,6年后老人孙子考上清华,校门口哭泣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27日 22:03 1 admin

"你这个小兔崽子,撞了我妈还想跑?"


刘建国指着17岁的张浩怒骂道,奔驰车钥匙在他手中晃来晃去,

男子扶老人被赔15万,6年后老人孙子考上清华,校门口哭泣


"我告诉你,没有15万别想了事!我妈现在腰疼得厉害,必须去最好的医院!"


张浩满脸委屈地解释:


"叔叔,我真的没撞人,我是看到奶奶摔倒了才去扶的..."


刘建国冷笑一声:


"别装了!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做了坏事死不承认。要么现在赔钱,要么法庭上见!"


01


2017年11月的郑州,秋风萧瑟,黄叶满地。郑州市第一中学的晚自习刚刚结束,17岁的张浩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准备骑电动车回家。


张浩长得清秀斯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是典型的好学生模样。


作为高三年级前十名的学生,他的目标很明确——考上清华大学。这不仅是他从小的梦想,也是母亲李红霞最大的期盼。


张浩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在他10岁时因车祸去世,母亲李红霞一个人把他拉扯大。


李红霞患有慢性肾病,身体一直不好,但为了供儿子读书,她在一家工厂做清洁工,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


"儿子,只要你能考上清华,妈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是李红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张浩深知母亲的不易,学习格外刻苦。老师们都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不仅成绩优秀,还经常帮助同学,在班里当学习委员。


这天晚上,张浩像往常一样骑着那辆已经用了三年的电动车回家。电动车是母亲省吃俭用给他买的,虽然有些旧,但一直很好用。


经过市中心的一个公交站台时,张浩看到前方围了一群人,似乎有什么情况。他放慢车速,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手里的塑料袋破了,蔬菜散了一地。


围观的人不少,但都只是指指点点,没有人敢上前扶老人。大家都知道现在"扶老人"的风险,万一被讹上就麻烦了。


张浩犹豫了一下,但看着老太太痛苦的表情,还是停下了车。他想起母亲经常教导他要做个善良的人,不能见死不救。


"奶奶,您还好吗?"张浩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太太。


老太太大概六十多岁,穿着朴素但整洁,看起来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她摔倒后显得有些迷茫,但在张浩的搀扶下慢慢站了起来。


"谢谢你,小伙子。"老太太刘桂英看了看张浩,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我这是怎么了,怎么就摔倒了呢?"


"您可能是脚滑了,没关系的。"张浩一边扶着老太太,一边帮她收拾散落在地上的蔬菜,"奶奶,您有没有哪里疼?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刘桂英摇摇头:"不用了,就是有点头晕。"


张浩把收拾好的蔬菜重新装进塑料袋递给老太太:"奶奶,您小心点,以后走路慢一点。"


就在这时,刘桂英的表情突然变了。她死死抓住张浩的胳膊,眼神变得犀利起来:"等等!是你!是你撞的我!"


张浩愣住了:"奶奶,您说什么?我是来扶您的啊!"


"胡说!我清清楚楚记得,就是你骑电动车撞倒我的!"


刘桂英的声音越来越大,"我现在腰疼得厉害,你必须负责!"


围观的人更多了,大家开始窃窃私语。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素质差,有人说老人也不容易,但没有人站出来为张浩说话,因为大家都是听到动静后才围过来的,谁也没看到事情的经过。


"奶奶,我真的没撞您!"


张浩急得满头大汗,"我是看到您摔倒了才过来扶您的,您怎么能这样说呢?"


"还狡辩!"刘桂英紧紧抓着张浩不放,"撞了人还不承认,你们年轻人都是这样吗?"


就在张浩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停在了路边。


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名牌西装,戴着金表,一看就是有钱人。


"妈,您怎么了?"男人急匆匆地跑过来,这就是刘桂英的儿子刘建国。


刘建国是郑州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公司老板,手下管着几十号工人,在生意场上也算是个人物。他平时最在意的就是面子,特别不能容忍别人欺负他的家人。


"建国,你来得正好!"刘桂英指着张浩说,"就是这个小子骑电动车撞了我,撞了还不承认!"


刘建国打量了一下张浩,看到他穿着普通的校服,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顿时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就是个穷学生,肯定是想撞了人不负责任。


"你这小子,撞了我妈还想跑?"刘建国指着张浩怒骂道,"我告诉你,没门!"


"叔叔,我真的没撞人!"张浩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我是看到奶奶摔倒了才去扶的,您要相信我!"


"相信你?"刘建国冷笑一声,"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做了坏事死不承认。我妈现在腰疼得厉害,必须去最好的医院检查,所有费用你来承担!"


这时,从奔驰车里走下来一个12岁左右的小男孩,正是刘桂英的孙子刘天明。


刘天明长得很清秀,穿着干净的校服,背着书包,显然是刚放学。


刘天明看到这个场面,心里很不安。他其实看得很清楚,奶奶确实是自己摔倒的,张浩是好心去扶她的。但面对父亲的威严,12岁的他不敢说话。


"天明,过来。"刘建国招呼儿子,"告诉这个小子,是不是他撞的你奶奶?"


刘天明低着头,不敢看张浩的眼睛。他想说实话,但父亲平时就很严厉,如果违背父亲的意思,肯定会被骂得很惨。


"天明,说话啊!"刘建国催促道。


刘天明抬起头看了看张浩,又看了看奶奶,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


"你看,连孩子都不敢说话,就说明你心虚!"刘建国更加得意,"我告诉你,这事没完!"


张浩彻底绝望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片好心会换来这样的结果。他拿出手机想要报警,但刘建国一把夺过他的手机。


"报警?好啊!"刘建国冷笑道,"我正要报警呢!撞了人还想跑,这是肇事逃逸!"


就在这时,张浩的母亲李红霞闻讯赶来了。她是接到好心人的电话才知道儿子出事了,急忙从工厂请假赶过来。


李红霞看到这个场面,心里一沉。她太了解儿子的性格了,张浩从小就善良懂事,绝对不可能撞了人不承认。


"这位先生,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李红霞拉着儿子问道,"我家张浩从小就很乖,不可能撞了人不承认的。"


"误会?"刘建国上下打量着李红霞,看她穿着朴素,一副打工者的模样,更加轻视,"你儿子撞了我妈,这就是事实!我妈现在腰疼得走不了路,必须去医院检查!"


"那...那我们愿意配合检查。"李红霞虽然心里委屈,但还是耐心地说,"如果真的是我儿子的责任,我们会承担的。"


"那当然!"刘建国态度强硬,"不过我事先说好,我妈年纪大了,这一摔可能会有后遗症,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样都不能少!"


听到这话,李红霞的心里咯噔一下。她太清楚自己家的经济状况了,如果真的需要赔偿一大笔钱,这个家就彻底完了。


"叔叔,我真的是冤枉的!"张浩哭着说,"我发誓,我真的没撞人!"


"发誓有什么用?"刘建国不屑地说,"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别以为你们家穷我就会心软!"


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都选择保持沉默。在这个年代,"扶老人被讹"的新闻太多了,大家都不知道该相信谁。


最终,在刘建国的坚持下,几个人来到了派出所。警察调取了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但不巧的是,那个路口的监控设备正好坏了,什么都没拍到。


没有监控证据,又没有目击证人,警察也无法断定谁对谁错。最终只能建议双方协商解决,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协商?"刘建国冷笑道,"行,那我们就协商。我妈的医药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总共15万,一分都不能少!"


听到这个数字,李红霞差点晕过去。15万对她们家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就算卖掉房子也凑不齐这么多钱。


"15万?这...这太多了吧?"李红霞哽咽着说,"我们家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


"拿不出?"刘建国态度恶劣,"那就卖房子!反正撞了人就得赔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看着儿子委屈的眼泪,听着对方无理的要求,李红霞的心都要碎了。


她怎么也想不到,儿子的一片好心会给家里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02


事情并没有因为警察的调解而结束,相反,刘建国为了逼迫张浩家赔钱,决定把事情闹大。


作为生意人,刘建国深知舆论的力量。第二天,他就联系了几个和他有生意往来的自媒体朋友,把这件事包装成"高中生撞老人后死不承认"的新闻。


很快,一篇题为《郑州高中生骑车撞倒老人,事后死不承认还想跑》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开来。文章里把张浩描述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学生,把刘桂英描述成一个可怜的老人。


文章配的照片是刘桂英坐在地上痛苦的样子,还有张浩当时慌张的表情。单看这些照片,确实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张浩撞了老人。


网络上迅速掀起了争论。一部分网友义愤填膺,痛骂张浩没有责任心;另一部分网友则质疑老人碰瓷,支持张浩。两派人马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现在的学生素质真差,撞了人还不承认!"


"这老人一看就是碰瓷的,那学生多无辜啊!"


"有没有监控录像?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


"支持老人维权,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


争议越来越大,张浩所在的郑州一中也受到了影响。学校领导担心负面新闻会影响学校声誉,找到张浩进行了"谈话"。


"张浩,这件事影响很不好。"班主任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相信你的人品,但现在网上议论很多,学校压力也很大。"


"老师,我真的是冤枉的!"张浩眼中含着泪水,"我怎么可能撞了人不承认呢?"


"我知道,我知道。"王老师拍拍他的肩膀,"但现在的情况对你很不利。要不你考虑转学吧,换个环境可能对你更好。"


听到"转学"这两个字,张浩的心彻底凉了。这意味着学校已经不相信他了,也不愿意承担支持他的风险。


更让张浩痛苦的是,班里的同学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有些同学直接疏远他,有些同学在背后议论他。原本和谐的班级氛围完全变了。


"你说张浩真的撞了那个老人吗?"


"谁知道呢,现在网上都在说这事。"


"我觉得他不像是那种人啊。"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呢?"


这些议论声传到张浩耳中,让他痛苦不堪。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更糟糕的是,刘建国还在继续施压。他找了几个"目击证人",这些人都声称看到了张浩撞老人的过程。


这些"证人"其实都是刘建国手下的工人,被他收买了。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人本来就社会关系复杂,为了几千块钱说个谎话,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我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那个学生撞的!"一个工人指着张浩说,"他骑得很快,老人根本来不及躲!"


"对,我也看到了!撞了人还想跑,幸好被抓住了!"另一个工人附和道。


有了这些"证人",刘建国更加有恃无恐。他不断加码,把赔偿金额从15万涨到了20万,声称老人可能有后遗症,需要长期治疗。


面对这种情况,李红霞彻底绝望了。她四处奔波,想要为儿子证明清白,但除了无奈的眼泪,什么都做不了。


一天晚上,李红霞和刘建国在医院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我求求您了,我儿子真的是冤枉的!"李红霞跪在地上哭着说,"您行行好,放过我们吧!"


"冤枉?"刘建国冷笑道,"证人都有好几个,你还说冤枉?我告诉你,这事没完!不赔钱,我就告到你儿子坐牢为止!"


听到"坐牢"这两个字,李红霞情绪彻底崩溃了。


她想到儿子的前途,想到清华大学的梦想,想到自己这些年的辛苦,一时间血涌上头,当场晕倒在地。


医生检查后说李红霞是过度劳累加上情绪激动导致的晕厥,需要住院观察。看着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的母亲,张浩的心都碎了。


"妈,都是我害了您!"张浩握着母亲的手哭道,"我就不应该多管闲事!"


"傻孩子,做好事没有错。"李红霞虚弱地说,"是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临近高考,张浩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被这件事摧毁了。


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原本稳定在年级前十的成绩,现在连前五十都进不了。


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无能为力。大家都知道张浩是个好孩子,但在这种情况下,谁也帮不了他。


2018年6月,高考如期而来。张浩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考场,但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试卷上。


每当看到作文题目"做人要有底线"时,他想到的不是如何论证,而是自己坚持的底线换来了什么。


考试结果正如预料的那样糟糕。张浩的高考成绩只够上一所三本院校,与他梦想的清华大学相差十万八千里。


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张浩彻底绝望了。他的清华梦想彻底破碎,十二年的苦读毁于一旦。


"对不起,妈妈。"张浩抱着成绩单哭道,"我辜负了您的期望。"


李红霞也哭了,但她强忍着心痛安慰儿子:"没关系,我们还有机会。就算上三本,你也要好好学习,将来考研究生。"


为了息事宁人,也为了让儿子能正常上大学,李红霞最终选择了妥协。她东拼西凑,又向亲戚朋友借钱,凑够了15万元赔偿给刘建国。


这15万元几乎掏空了李红霞的所有积蓄,她还背上了3万多的债务。为了还债,她不得不在工厂加班加点,身体越来越差。


拿到钱的刘建国很满意。他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了一块劳力士手表,还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的"胜利"。


"做人要有原则,不能让坏人得逞!"刘建国在朋友圈里写道,配上了自己戴着新手表的照片。


看到父亲这副嘴脸,12岁的刘天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起张浩哥哥当时委屈的眼泪,想起奶奶摔倒时张浩温暖的搀扶,心里充满了愧疚。


但他只是个孩子,面对强势的父亲,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把这份愧疚深深埋在心里。


03


2018年9月,张浩带着沉重的心情进入了那所三本院校。虽然不是理想的大学,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努力学习。


在心里,张浩一直憋着一口气。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要为将来还清母亲的债务而努力,更要证明当年那些人看错了他。


大学四年,张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除了专业课,他还自学了法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浩还做了很多兼职工作。


他当过家教,送过外卖,在快餐店打过工。每个月的生活费他都控制在最低限度,省下的钱全部寄给母亲。


"妈,我一定会成功的。"


张浩经常在电话里对母亲说,"总有一天,我会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后悔。"


李红霞听着儿子坚定的声音,心里既心疼又骄傲。她知道儿子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痛苦,但她也相信儿子一定能走出阴霾。


四年下来,张浩不仅成绩优异,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会里担任干部,展现出了优秀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毕业时,张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省的选调生,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虽然工资不高,但这是一个稳定的工作,也让他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儿子,你终于熬出头了。"


李红霞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眼中含着泪水,"你爸爸在天之灵也会为你骄傲的。"


与此同时,刘天明也在努力成长。这个12岁时就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的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刘天明知道父亲做了坏事,也知道自己当年的沉默伤害了一个好人。这份愧疚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夜不能寐。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这个家族里还是有好人的。他要考上最好的大学,将来做一个正直的人,弥补父亲犯下的错误。


刘天明的学习异常刻苦。每天晚上,当同龄的孩子都在玩游戏看电视时,他还在埋头读书。他的目标很明确——考上清华大学。


"天明啊,你这么拼命干什么?"奶奶刘桂英有时候会心疼地问,"小孩子要劳逸结合。"


"奶奶,我要考清华。"刘天明认真地说,"我要做个有用的人。"


刘桂英看着孙子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欣慰,但也有些不安。


她知道自己当年做了对不起张浩的事,这份愧疚一直压在心里。有时候她想说出真相,但想到儿子的威胁,又不敢开口。


刘建国用那15万元"赔偿金"过得很滋润。他经常在生意场上拿这件事当作自己"正直"的证明,说自己绝不容忍别人欺负家人。


"我这个人最讲原则了。"刘建国经常对生意伙伴说,"当年有个学生撞了我妈,我就是死活不放过他,最终让他赔了钱。做人就得有骨气!"


听到这些话,刘天明心里更加难受。他想反驳,但面对强势的父亲,他只能选择沉默。


6年时间过去了,各自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浩从一个受尽委屈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


他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虽然当年的阴霾还在心里,但他已经学会了坚强面对。


刘天明从一个12岁的孩子,成长为18岁的青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培养了正直的品格。


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总有一天,要为当年的错误道歉。


刘建国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但他为了追求利润,在工程质量上越来越不重视,为了省钱经常偷工减料。


刘桂英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但她对孙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看着刘天明即将参加高考,她既兴奋又紧张。


2023年6月,刘天明参加了高考。凭借多年的刻苦努力,他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当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全家人都激动不已。


"天明,你真的考上清华了!"刘桂英激动得老泪纵横,"我们家出了个清华生啊!"


刘建国更是得意忘形,立刻在朋友圈里发布了消息,还准备大办酒席庆祝。


但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04


2023年7月15日,就在刘天明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郑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重大建筑事故。


刘建国公司承建的一栋32层住宅楼突然坍塌,造成15人死亡,32人受伤。这栋楼才建好两年,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


事故发生后,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


04

坍塌事故的现场被警戒线层层围住,钢筋水泥的废墟在夏日的烈日下散发着刺鼻的粉尘味。救援人员的呼喊声、伤者家属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座城市最沉重的背景音。

刘建国接到消息时,正在酒店的包厢里招呼着前来祝贺儿子考上清华的宾客。他手里举着酒杯,正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如何培养出"状元儿子",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动的"工地紧急"四个字让他脸色骤变。

"抱歉,各位稍等。"刘建国强装镇定地走出包厢,接通电话的瞬间,工地负责人带着哭腔的声音砸了过来:"刘总,不好了!锦绣华庭3号楼塌了!人埋了不少,消防和警察都来了!"

酒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刘建国的腿瞬间软了。他知道那栋楼的底细——为了压缩成本,他偷偷换掉了标号达标的钢筋,用的混凝土也掺了过多的砂石。监理那边早就打点好了,本以为能蒙混过关,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

"慌什么!"刘建国对着电话吼道,声音却止不住发颤,"我马上过去,你给我把嘴巴闭紧了!"

他转身想回包厢交代几句,却撞见站在走廊尽头的刘天明。少年手里捏着清华录取通知书,脸色苍白得像纸,眼里满是难以置信。刚才父亲打电话的内容,他听得一清二楚。

"爸..."刘天明的声音带着颤抖,"那栋楼...是你偷工减料了吗?"

刘建国心头一紧,下意识想呵斥,却对上儿子那双写满失望的眼睛。那眼神像一把刀,剖开了他这些年用金钱和谎言堆砌的体面。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仓皇地推开儿子跑向停车场。

刘天明站在原地,手里的录取通知书仿佛有千斤重。他想起六年前张浩哥哥委屈的眼泪,想起父亲朋友圈里炫耀的劳力士,想起奶奶偶尔夜里惊醒时念叨的"报应",一股巨大的恶心感涌上喉咙。原来这些年家里光鲜的生活,是用别人的苦难和良知换来的,如今更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当天下午,警方就找上了门。刘建国试图用金钱打通关系,却发现这起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早已惊动了上级部门,没人敢徇私枉法。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挪用公款、偷工减料、行贿等一系列罪行被一一揭开。

刘桂英得知儿子被抓的消息时,正在家里准备给孙子做他最爱吃的红烧肉。她手里的锅铲"当啷"落地,整个人瘫坐在厨房的地板上,望着窗外发呆。这些年她靠着那15万赔偿金过着宽裕的日子,却夜夜被噩梦缠绕——梦里总有个戴眼镜的少年站在她面前,问她为什么要说谎。

"报应啊...都是报应..."老太太喃喃自语,突然挣扎着站起来,踉跄着冲向派出所。

05

刘桂英在派出所里说出了埋藏六年的真相。

"当年是我自己摔倒的,那孩子是来扶我的。"老太太枯瘦的手紧紧攥着审讯室的桌沿,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我儿子逼着他赔钱,还找了假证人...那15万,是我们讹来的啊!"

她还交代了刘建国如何威胁她不许说实话,如何收买工人作伪证,甚至拿出自己偷偷藏起来的录音笔——那是当年刘建国和工人商量作伪证时,她无意中录下的。

这段录音成了关键证据。警方很快找到了当年那几个"证人",他们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终于承认是被刘建国收买的。

消息传开后,整个郑州都震惊了。六年前那起"扶老人被讹15万"的案子再次被翻了出来,网友们这才知道真相。

"原来是这样!那个学生太冤了!"

"这家人的心也太黑了,不仅讹钱,现在还害了这么多人!"

"必须严惩!还那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公道!"

舆论瞬间反转,无数人为张浩感到心疼和愤怒。有人找到了张浩如今的工作单位,想采访他,却被他婉拒了。

此时的张浩正在乡下调研。收到同事转发的新闻时,他正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民伯伯收割麦子。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穗上,也落在他平静的脸上。

六年了,那些委屈、愤怒、不甘,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沉淀下来。他想起母亲当年说的"做好事没有错",想起自己在三本院校图书馆里熬过的日夜,想起基层工作中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时他们眼里的光。

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儿子,新闻我看了。"李红霞的声音带着哽咽,却透着释然,"都过去了,你终于清白了。"

张浩望着远方起伏的麦浪,轻声说:"妈,我早就放下了。"

挂了电话,他看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是刘天明。

"张浩哥哥,对不起。六年前我没敢说真话,这些年我一直活在愧疚里。我知道道歉弥补不了什么,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你是个好人。我会把录取通知书带去你当年被讹的地方,向你,也向所有被我家人伤害的人道歉。"

张浩沉默了很久,回了三个字:"向前看。"

06

2023年9月,清华大学开学。

刘天明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没有像其他新生那样兴奋地拍照留念。他手里紧紧捏着一张泛黄的报纸剪报,那是六年前报道"扶老人被讹"事件的新闻,上面有张浩穿着校服的照片。

在熙熙攘攘的校门口,少年对着空气深深鞠了一躬。

"对不起,张浩哥哥。"他低声说,"我会带着你的善良,好好走下去。"

阳光穿过树叶洒在他身上,仿佛有温暖的力量落在肩头。

与此同时,张浩正在乡下的小学里,给孩子们上着公益课。他教他们要善良,要勇敢,要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课上,有个孩子举手问:"张老师,要是做好事被冤枉了怎么办?"

张浩笑了,眼里闪着光:"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能承受住委屈,也强大到能守护住自己的善良。"

窗外,阳光正好,风过麦浪,一片金黄。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