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8日 02:02 1 cc

11月26日,前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说出一句“没有与中国的关系,我们的国家还能存在吗”,现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日本离不开中国,关键就是饮食、医药、稀土这三条生命线。

首先是饮食方面。表面上餐馆很红火、超市货物充足,其实背后支撑的是外部供应链,而中国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冷冻食品、基础食材、调味料等很多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旦出现断层,问题就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生鲜不上架、学校食堂停供、连锁店缩菜单,日常生活秩序马上就会变得不稳了。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第二就是工业的生命线稀土。虽然日本号称科技强国,但是很多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还是离不开中国。稀土牵涉到汽车制造、军工、精密加工等领域,喊了多年的“多元化”难以实现,并非态度的问题,而是同等级的替代很难找到。生产线讲的是时间、成本、稳定性,缺少一个零件就会使整条线停顿。

第三为医药。医院常用的基础药物以及抗感染类原料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物流出现问题,导致手术无法按时进行、急诊治疗不能及时开展、慢性病患者不能按时取药。麻醉、消毒、抗生素、维持用药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药没有了,手术室的灯也未必能亮起来。这是生命的红线。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石破茂认为问题不在于增长得快还是慢,而在于是否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一旦吃飯、看病、上班出了問題,日本不是慢一点,而是停摆。国家能不能正常运转,就看这几个基本环节是否稳定了。

之所以让现场感到刺痛,是因为目前日本政坛的主流声音是强硬的,台海问题不断升级,高市早苗称台湾出事就是日本出事,外交环境变得紧张。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说“依赖”就是自寻死路。石破茂没有使用激烈的言辞,但是把线划清楚了,从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政府都理解并尊重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这件事不应该被改变。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他的话跟现在的节奏不太相符,但是很有必要。不是替别人说话,而是替普通人的生活发声。供应链、通关、生产、医疗依靠的是每一个具体的通道都通畅。“没有和中国的关系,我们的国家还能够存在吗”把话题拉回到现实:日本社会在许多重要的地方都与中国绑在了一起,如果强行切断这条联系,后果不是几句外交辞令可以解决的。

企业界、医院系统、港口从业者都有切身的感受,只是很少公开表达出来。官方具体的回应还没有出来,相关部门怎样评估还没有公开。微小的事情积少成多就是国家运转的情况,社会能不能稳定,关键就在于那些看不见的螺丝钉。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有人认为,那就自己来做。但是稀土不能随便开采,医药原料不能一蹴而就地被替代,食品链也不能靠本地多生产一点来覆盖。真正的“多元化”需要时间、成本、伙伴,并且要以不影响民生为前提,逐步推进。一路要精打细算,不能赌气拍桌子。保持住渠道、稳住关系,才有余地把战略一步步推进。

石破茂也提到过台海风险控制的问题。安全政策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经常把“出事”挂在嘴边上,整个社会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先冷静下来,弄清法律框架,明确承诺的边界,再看自己能够做到的程度。喊出“强硬”并不难,但是要保证饭碗、药瓶、生产线这些都好才是真的难。把这个问题放到台上,就是想让决策者不要拿着遥控器当引线,按下之前先看看连的是什么。

石破茂:我当过首相所以我最清楚,没有中国,日本根本不可能存在

改变不会立刻到来,但是这句话至少给方向提了一个醒:先稳住民生,再谈战略行动;先理清法理问题,再看安全政策;先算清经济账,再做外交表态。不是后退,而是稳健地向前发展。中日关系敏感的时候,越是要守住底线、保通道、留回旋,不能让口号影响到日子。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