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6日 05:21 1 admin

最近去河南旅游的人发现个怪现象:龙门石窟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佛像,用手机扫一下居然能"长"回原样,还能看到千年前的开凿场景。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就这么个AR小功能,让景区游客量直接涨了四成。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说白了,这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河南文旅去年憋的大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升级计划。

这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河南没自己闷头干。

去年九月,苏州刺绣大师跑到洛阳应天门遗址开了工作室。

应天门用全息投影搞盛唐夜宴,苏州园林里办唐三彩展览。

两地还通了趟"苏豫文旅专列",周末跨省游客一下子多了四分之一。

一个搞园林的,一个搞石窟的,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现在愣是搞出了"园林遇见石窟"的联名活动。

农业那边更实在。

山东寿光的大棚技术碰上河南周口的小麦育种,五千亩试验田搞出个"豫鲁1号",抗倒伏,亩产还提高了15%。

两省搭了个"齐鲁粮仓+中原菜篮"电商平台,半年交易额就干到30亿。

这哪是合作,简直是把饭碗端到一起了。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文化IP的玩法更野。

少林寺和孔子研究院去年联手推了条"文武中国"研学线,上午练功夫,下午学六艺。

说实话,这搭配听着有点拧巴——一个动拳头,一个动嘴皮子,能玩到一块去?

但偏偏就入选了文旅部十大精品游学路线。

开封清明上河园还跟江苏周庄搞"宋韵水乡"夜游,两地演员跨省串场,国庆七天愣是挤进去50万人。

交通一打通,什么都好说。

郑州到济南高铁去年十一月贯通,两小时直达。

配套开的"山河快巴"旅游专线,把泰山、嵩山、云台山串成糖葫芦,首月就卖了12万张票。

江苏徐州当枢纽,开了趟"淮海经济区文旅专列",周末去郑州吃烩面、去济南啃把子肉成了新时髦。

有人觉得这是政绩工程,凑数字罢了。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但你看那些具体事:AR导览是真能让游客看懂佛像背后的故事,寿光的技术是真能让河南老乡多打粮食。

跨省合作最怕的就是签个协议就完事,现在至少能看到苏州的绣娘在洛阳扎了根,少林的小和尚真去曲阜听了课。

说到底,各省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江苏有智能制造,山东有现代农业,河南有文化家底。

以前各玩各的,现在通过高铁、AR、电商平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捆在一起,反倒擦出了火花。

这种区域协同,比那些虚头巴脑的会议文件强多了。

不过也有让人嘀咕的地方。

比如"文武中国"这条线,功夫和儒学怎么深度融合?

是让学生先打一套拳再背《论语》,还是把"仁"字写到沙袋上?

这些细节不捋顺,再好的概念也容易变成走马观花。

江苏没想到,山东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河南,已成为全国焦点

再比如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互派,会不会最后变成"驻场表演",失去了传承的本意?

但不管怎么说,能迈出这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

至少现在周末想出去玩,选择多了不少。

上午在苏州看园林,下午到龙门看石窟,晚上回郑州喝碗热乎的胡辣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区域发展说到底,不就是让老百姓多点选择、多挣点钱、多看些景吗?

至于这种模式能不能长久,得看后续能不能持续投入,还是一阵风就过去了。

毕竟文旅这行当,最怕的就是开头轰轰烈烈,最后冷冷清清。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