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11日 02:20 1 cc

中美贸易战刚刚停下来,中国马上就在巴拉圭下了一步新棋,巴拉圭被邀请访问中国,台湾省在南美最后一个所谓“邦交国”也快要没了,赖清德也无能为力,美国也挡不住两岸统一的趋势。

中美打贸易战那会儿,中国为了反击美国的高关税和各种制裁,曾经暂停了从美国买大豆、牛肉等农产品,转头去南美找货源,一下子,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的农民都赚翻了,订单多得接不过来。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但在这场南美出口热潮里,只有巴拉圭成了“孤家寡人”,巴拉圭其实也是靠出口大豆和牛肉吃饭的农业大国,但因为和台湾省保持着所谓“邦交”,自己的好产品根本进不了中国大陆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

巴拉圭和台湾的关系已经有70年了,是台湾在南美洲最后一个所谓“友邦”,现在巴拉圭国内也在为到底是继续和台湾保持“邦交”,还是和中国大陆建交,吵得不可开交。

巴拉圭众议院的第一副议长梅萨最近又公开喊话,说巴拉圭到底要不要跟中国建交、做生意,应该好好讨论一下,这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拉美那边的《政治在线》媒体说,最近有个巴拉圭议员团去了北京,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团里的议员佩雷拉还接受采访说,承认一个中国已经是大多数联合国国家的共识了。

其实巴拉圭国会里之所以有人这么说,是因为国内老百姓的想法变了,现在有六成巴拉圭人觉得和中国建交非常重要,还有三成觉得挺重要,加起来有九成人都支持。

那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巴拉圭政府怎么还在犹豫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为了留住巴拉圭这个最大“友邦”,台当局一直在送钱、送好处,巴拉圭政府也舍不得放弃这些实惠。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第二美国想拿台湾问题牵制中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巴拉圭在台湾问题上配合美国,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多抱一抱美国的大腿。

不过时间一长,巴拉圭的政界也慢慢看明白了,不跟中国建交,错过的机会和利益其实远远比民进党给的那些好处要多。

再加上美国也没让赖清德顺利过境,两岸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既然在政治上帮不上什么忙,巴拉圭肯定要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这些年,巴拉圭周边的国家都跟中国大陆合作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巴拉圭也和中国建交,就能更好地参与到这些区域合作里。

《ABC》引用了巴拉圭经济分析与传播中心的一份报告,说巴拉圭和台当局维持了快70年的所谓“邦交”,其实并没捞到多少实际经济好处。

反而中国虽然没正式建交,已经是巴拉圭主要的贸易伙伴,还在投资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国内舆论压力很大,贝尼特斯到底能不能扛住,真不好说。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说实话,中巴建交还真有希望,关键就看贝尼特斯怎么选了,但台湾问题对中国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事,也是其他国家要跟中国建交的头号条件。

哪个国家只要还和台湾有官方关系,就别指望能和中国建交,中国绝对不会让这种事发生,跟中国建交就只有一个结果,必须跟台湾断了关系。

如果这个条件达不到,和中国建交就是白说,说得再好听也没用,这条规矩谁都破不了。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现在像巴拿马、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这些国家一个接一个和中国建交,跟台湾断交,台湾的“邦交国”越来越少。

台湾当局心里急得很,特别是赖清德当上台湾领导人后,大陆一直用各种办法打击他的“台独”动作。

这样下去,台湾的活动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赖清德也越来越被动,快成“落汤鸡”了,其实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巴拉圭迟早都会和台湾断交,这只是早晚的事。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还有一点要说,现在还和台湾有“邦交”的12个国家里,至少有8个都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这些地方。

和巴拉圭一样,这些国家也都很想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到中国大陆,国内也开始有人提议,要跟台湾断交、和大陆建交。

按照这个节奏,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国家全部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现在的情况,毕竟经济账就摆在自己的面前。

说到底,大部分国家看重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哪里有利可图立马就会调转方向。

消息来源: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中美刚休战,大陆就请客上门,台省“邦交”清零,赖清德无力回天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