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截至发稿前,火灾已致55人遇难,其中包括消防员何伟豪。据悉,何伟豪隶属于香港沙田消防局,也是首...
2025-11-28 0
11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有认识的演员去世了”。
记者联系上离世男演员母亲朱女士。据其介绍,男演员名叫陈宇,今年44岁,因脑出血,21日晚于成都出租屋逝世。谈起此事,她难过地说:“他有时候会看剧本、背台词到半夜1点,我之前让他做体检的时候检查一下高血压,他觉得自己年轻,没在意。”
据朱女士说,陈宇之前在老家干过保安,后来去当红白喜事舞台表演的演员。再后来当群演,一般演店小二、路人甲。他先在彭州和成都两地来回跑,这两年从老家彭州到成都租房居住。
陈宇相关联络人王小川说:“陈宇不挑戏,短剧、电视剧、广告的群演都会接,为人不错,现在大家知道他出事后,演员统筹都主动结清了他的演出费。”
发帖网友洋洋告诉记者,演艺群的同行们都在交流群里缅怀陈宇,这让他们想到了自己,“可以说是广告演员、群众演员的生存现状。特别赶,一定要抓住机会才有收入。”洋洋说,“短剧现在的制作周期特别短,因为一切都和钱、经费有关,短剧为了压缩经费只能压缩周期,所以特别赶工期,大家身体都有点儿扛不住,经常在现场眯一会儿又继续开工。”
更多阅读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5%~55%,发病急、进展快。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35%~52%,发病6个月仍有80%存活患者遗留残疾。
绝大多数的脑出血,是大脑内硬化的小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而罪魁祸首往往是高血压。
大脑内的小血管硬化,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血管壁变得像玻璃一样脆,而且越来越薄。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如酗酒、生气、熬夜工作等,就容易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
医生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脑出血,原因是患者长期受基础疾病影响,脑血管常发生病变,进而增加引起脑出血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出血这种“老年病”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增加年轻人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出现以下6类症状一定要警惕
1. 剧烈头痛或长期头痛突发加重,尤其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或伴颈背部疼痛等;
2. 突发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
3. 突发说不出来话,或说话含糊,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4. 视物模糊、眼部胀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困倦或神志不醒,躁动,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 突发的头晕、视物旋转,晕倒在地。另外,脑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严重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若有上述任何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诊治。
预防脑出血这7件事要做到
1. 健康饮食:少食用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3.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对身体有危害,尽早戒烟限酒。
5.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
6.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
7.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与脑出血相关的疾病。
来源:新闻晨报、九派新闻、人民网科普等
编辑:大白
编审:波涛
相关文章
11月26日,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截至发稿前,火灾已致55人遇难,其中包括消防员何伟豪。据悉,何伟豪隶属于香港沙田消防局,也是首...
2025-11-28 0
当11月的尾声悄然靠近,11月28日至30日这三天,正为属猪人铺就一场藏着惊喜的人生转角。所谓“重大转机”从不是虚无的“天意”安排,而是你过往的善良、...
2025-11-28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俄罗斯在2025年迪拜航展上展出了改进后的苏-75“将军”隐形战斗机,这也是该战斗机从2021年首次公开以来,再一次出现...
2025-11-28 0
11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有认识的演员去世了”。记者联系上离世男演员母亲朱女士。据其介绍,男演员名叫陈宇,今年44岁,因脑出血,21日晚于成都出租屋...
2025-11-28 1
她死前把墓碑刻成“张于凤至”,旁边空位留给一个从没再出现的男人——93岁的于凤至在洛杉矶咽气那一刻,到底图什么?翻她晚年照片,比佛利山庄别墅泳池边,老...
2025-11-28 0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既遥远又贴近的现实风险:当太空垃圾成为航空安全的新威胁。万米高空的隐形危机2025年10月,一架在犹他州上空...
2025-11-28 1
甲型流感进入高发期,一些看似无害的日常习惯,其实悄悄在放大感染风险。人们常把目光投向油腻饮食、熬夜疲劳,却忽略了真正推波助澜的“幕后推手”,往往不在餐...
2025-11-28 1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进一步促消费,增强供需适配性怎么干?这场发布会回应关切新华社记者唐诗凝 日前发布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
2025-11-2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