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太行天路修通后,这个小山村一天涌入上万游客,村民收入翻番!

排行榜 2025年11月22日 04:43 1 admin

你们知道吗? 在山西和顺县太行山深处,有个叫南天池的村子,海拔1500米。 以前村民买砖盖房,每块砖的运费要比山下贵5分钱。 为啥? 路太难走! 坡陡、弯急、路窄,破损严重,游客的车根本开不进来。

村党支部书记陈宝珠说,那时候想发展旅游,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他们村的路被纳入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项目。 政府投了5200万元,把原来不足4米的单行道,拓宽成了6.5米的双车道。 更绝的是,他们在350米的高差间,巧妙设计了45道弯,降低了坡度,还加了防护栏和旅游标识。

太行天路修通后,这个小山村一天涌入上万游客,村民收入翻番!


今年6月路通后,村民进城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40分钟。 变化立竿见影,村里单日最高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 以前秋收时,拖拉机拉玉米经常陷进路里,现在拉得又多又快。 村民王江萍开了村里第一家民宿,今年国庆假期8间房天天爆满,预计年收入能有12万元。 见势头好,在外打工的周建方也回来投了30万盖民宿,信心十足地说“不愁回本”。 目前全村已开了21家民宿和农家乐,户均增收3.6万元。

南天池村还成立了“强村公司”,村集体占股20%,村民投资占股80%,大家通过投工投劳、流转土地等方式参与发展。 这条路不只是南天池村的故事。 山西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在2024年全线贯通,串联了113个县(市、区)、5600多个村庄。

河北太行山区也在发生类似变化。 邢台前南峪村,从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林木覆盖率高达90.7%。 他们依托绿色资源和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的红色文化,打造4A级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带动收入1860万元,80%的家庭从事农家乐、生态采摘。

内丘县建起了“太行山苹果小镇”,打造2条苹果主题乡村旅游线路,设了18个观光园、采摘点,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井陉太行天路2019年贯通后,串联起27座传统古村落,像于家石头村这样的地方,引入了旅游公司,培育了研学游、手工体验等新业态。

太行天路修通后,这个小山村一天涌入上万游客,村民收入翻番!


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今年9月开街,一个月游客量就突破33万人次,营收近290万元。 他们的秘诀是“不砍一棵树、不填一个塘、不拆一座房”,完整保留村落风貌。

河南淇县大石岩村则走了另一条路。 他们利用红色文化,打造了“重走长征路”体验项目,复刻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场景,还建设了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浮雕墙,配套建设住宿楼和多功能会议室,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和教育培训经济。 他们还吸引了微短剧剧组到村里取景拍摄。

晋中市境内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280公里,支线477公里、连接线580公里,联通全市11个县的52个A级以上景区和99处非A级旅游资源。 他们建设了旅游客运“超市”体系,建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数据平台,实现旅游客运班线、公交、票务信息、住宿购物等数据共享共用。

这些路不仅改善了交通,还带动了沿线康养民宿、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发展。 沁水三文鱼、临猗大闸蟹、黄河沿岸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这些路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市场。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