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下跌3.3%的那个清晨,银座精品店的老板望着空荡荡的街道叹了口气。就在同一天,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
2025-11-22 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的一句“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将本就敏感的中日关系推向新的紧张点。
中国迅速作出强烈回应,严正要求日方撤回言论并道歉。就在局势僵持的关键时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却在国际公开场合发声,建议中国“放下对日本的心结”,引发巨大争议。
问题是,挑事的是日本,受伤的是中国,为什么要中国先低头?这番“劝和”背后到底是出于中立,还是另有考量?国际社会的反应,也逐渐显露出不同立场与态度。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是一次目的明确的政治表态。
她将台湾地区与日本安全直接绑定,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严重挑战。这样的表态,绝不可能被视为正常互动。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严厉要求日方收回错误言论,指出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过去几年,日本政坛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对外言辞愈发强硬。
从修宪推动、增加防卫预算,到频繁在台海问题上发声,日本政坛部分力量正在悄悄改变过去的“低调”策略。
高市的言论不过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体现,中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因为这关系到国家领土完整与核心利益。
与此同时,各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反应并不一致。
美国方面,即便有长期安保合作的背景,也没有急于站队。特朗普接受采访时含蓄表示,美国的盟友不一定是美国的朋友,这等于公开与日本划清界限。
俄罗斯则态度鲜明,当地时间11月20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批评日本言论具有挑衅性,并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
联合国也明确重申了联合国一贯立场,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主张一致,也再次提醒部分国家不要在这一问题上误判形势。
从国际反应可以看出,日本在这场话题中显得有些“孤掌难鸣”。
即便是长期盟友,也未必愿意在台海议题上与日本站在完全相同的立场上。这背后,是对地区稳定的现实考量,也是对中国态度的谨慎预判。
就在中日关系因涉台问题陷入僵局之时,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彭博论坛上的一番话引发强烈反响。
11月19日,他在出席论坛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应该跟东南亚国家一样,将历史搁置。
这番言论在国际场合抛出后,立刻引起多方关注和质疑。
问题在于,这样的表态很容易被理解为“让受害方主动让步”。日本首先在台海议题上挑衅,严重触碰国家主权与安全底线。新加坡却在此时提出“原谅日本”,势必会让人质疑其立场是否真正中立。
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黄循财所说的“东南亚国家已经与日本做到这一点”,并不完全准确。
日本确实在战后通过经济援助和合作逐步修复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但这建立在日本的主动赔偿、道歉以及长期投入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和解”是双向的,不是单方面要求受害方“释怀”。
要知道,新加坡本身也曾在二战期间遭到日本占领,伤痛记忆并不遥远。
如今,却由新加坡总理来劝中国“放下历史”,这就显得非常矛盾。一个曾经的受害国,竟然在日本挑衅他国主权时,站出来为日本说话,自然会引发不少非议。
此外,黄循财在讲话中还提到,台海局势也与美国政策是否保持一致有关。
但这其实是在转移焦点,此次事件的直接起因是高市早苗主动在台海问题上发言,而非中美互动。这种模糊焦点的说法,看似客观,实则回避了日本在这一事件中的主动挑衅角色。
新加坡的这番“劝架式发言”,表面是中立劝和,实际上却忽略了事件的起因与责任归属。这不仅对中国不公平,也可能对地区局势产生误导。
毕竟,如果挑起争端的一方可以不承担责任,那么所谓的“和平稳定”也只是空中楼阁。
面对新加坡的“劝解”,中国为什么不能轻易接受?
原因很清楚,台湾问题不是历史问题,而是中国现在最核心的国家利益问题。它不属于外交争议范畴,而是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任何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采取挑衅立场,都难以获得中国的容忍。
其次,日本至今在很多关键历史问题上并没有作出真正的反省。靖国神社的持续参拜、教材中对战争历史的模糊描述、政客对侵略历史的淡化乃至否认,都让人难以相信这个国家已经彻底摆脱了军国主义思维。
所谓的“放下心结”,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中国之所以坚持原则,并非因为不肯原谅,而是在等待一个真正面对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
除此之外,从现实角度看,日本近年来在军事政策上的转向也令人警惕。不断扩大的防卫预算、积极参与美国“印太战略”、在地区安全事务中频繁发声,显示出其在安全政策上的进取性。
高市早苗的言论,不过是这种政策走向的一个外化表现。
中国当然清楚,地区稳定需要各方克制。但克制不代表放弃立场,也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挑衅。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并不拒绝和解,但前提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责任认知的基础上。如果连挑衅行为本身都不被承认,还要求中国首先“放下”,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新的矛盾。
新加坡一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中立”角色,强调不选边站队,也擅长在大国之间进行平衡。
但这一次,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突然发声,不仅让人质疑新加坡的中立性,也暴露了其对问题判断的偏差。
从表面看,新加坡似乎希望通过劝和,缓解紧张局势。但实际上,这种“劝中国让步”的方式,很容易被认为是在帮日本减压。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涉及国家主权和历史伤痛的问题上,将责任推给受害方,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正义的曲解。
如今的国际局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阵营对抗,而是价值与立场的不断碰撞。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发声不仅代表立场,也体现判断。新加坡的这次表态,可能让其在中国眼中失去一部分“可信度”。
这场中日外交风波的起点很明确,是高市早苗的不当言论挑起争端。
中国的反应,是对主权的坚定维护。新加坡虽然试图扮演劝和角色,但方式和时机都存在问题。
劝和不是劝让,更不是模糊责任。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模糊立场反而会加剧误解。
中国坚持立场,既是对现实的尊重,也是对国际秩序的维护。谁该道歉,谁应让步,国际社会心里都清楚。原谅不是责任的替代,更不能成为挑衅的“安全垫”。
参考信息:
黄循财希望中日化解纠纷 不预见台海爆发战火——联合早报 2025-11-20 15:00
相关文章
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下跌3.3%的那个清晨,银座精品店的老板望着空荡荡的街道叹了口气。就在同一天,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
2025-11-22 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最近的一句“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将本就敏感的中日关系推向新的紧张点。中国迅速作出强烈回应,严正要求日方撤回言论并道歉。就在局势僵持...
2025-11-22 1
日本高市早苗当上首相后,在国会直接把台湾问题跟日本的“存亡危机”挂钩,说要是台海打起来,日本可能得动用集体自卫权帮忙。这话一出口,中方外交部、国防部直...
2025-11-22 1
近日,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抛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言论,她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当下正深陷类似“香蕉共和国”般的制度危机。这一表述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犹如一记警钟...
2025-11-22 1
WisdomTree的一项新分析显示,随着宏观环境的转变,投资者开始将黄金视为结构弹性的核心配置,而欧洲对黄金的配置越来越多——现在相当于主权债券——...
2025-11-22 1
现在这些小短剧,真是哪儿哪儿都能看到。手机划拉一下,就是一个新故事。里面的事情,讲的都是些人跟人的事儿,乱七八糟的,看着还真挺上头。有个叫沈念初的姑娘...
2025-11-22 1
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在争议声中结束,以色列选手拿下最高公众票数、最终位列第二,引发一连串关于投票、公平与政治影响的质疑。围绕这些争议,主办方近日宣布将调...
2025-11-22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