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些帖子和新闻,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西方国家里头,总有那么一群人,天天在网上喷中国,说这儿压抑落后,危险一大堆。可你再看看那些有钱有势的西方...
2025-11-17 0
英格兰的宝藏发现彻底火了,英国博物馆“便携式文物计划”的临时数据显示,全年记录了1446宗宝藏发现,比前一年多了不少,直接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宝藏里啥都有,从维京国王的硬币到罗马人的耳勺,每一件都带着上千年的故事,而这一切的爆发,离不开一项新规则的落地,更少不了一群民间探测者的执着。
在英格兰诺福克郡,这个去年拿下138宗宝藏发现的“宝藏之都”,挖出了一枚特别的九世纪便士。
这枚硬币看着普通,却是埃塞尔斯坦二世发行的第一枚官方硬币,而这位国王还有个更出名的身份维京军阀古瑟姆。

以前提到维京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袭击修道院、烧杀抢掠的侵略者。
可这枚硬币却把历史的另一面摆到了眼前,古瑟姆曾和阿尔弗雷德大帝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战败皈依基督教,还成了东盎格利亚的统治者。
这枚硬币就像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记录着维京人从“外来入侵者”到“本土定居者”的转变。
这种身份的切换,光靠史书描述总觉得抽象,直到这枚硬币被挖出来,才让人真切感受到那种文明融合的痕迹。
诺福克郡能成为寻宝热点不是没道理,这里有丰富的耕地,历史上人口就很稠密,再加上探测者和考古学家配合得特别好,有了发现能及时沟通,自然更容易出成果。
这枚维京硬币也不是孤零零的文物,同类转型时期的硬币现存只有12枚,它的完整保存,给研究盎格鲁-撒克逊与维京的融合提供了实打实的证据。
如果说维京硬币讲的是宏大的历史转折,那肯特郡发现的罗马铜合金油灯,就把镜头对准了古人的日常。
这个油灯被做成了穿着凉鞋的人脚形状,还是英国境内首次发现这类文物。
一开始,金属探测者只挖到了油灯的链子,后来才慢慢把整个物件挖出来。
据研究, 罗马的脚形文物大多和伊希斯崇拜有关,同时也是当时流行的工艺品。
想想两千年前的罗马贵族,可能就提着这个造型别致的油灯照明,那种跨越时空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扑面而来了。
还有一件古罗马耳勺,被海伦・吉克博士当成了心头好。
刚听到“古罗马耳勺”的时候还觉得有点好笑,没想到古人也会有这种“私密需求”。
吉克博士说,凝视着这枚耳勺,会产生一种奇特的亲近感,仿佛能和它的主人产生连接。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比起那些象征权力的金银器,这种日常小物件更能让人觉得古人的生活和我们其实也没那么遥远。
罗马统治英国的四百多年里,这类小型生活器具留存下来的并不多。
这枚耳勺的材质和工艺,还能看出它的主人大概率属于上层社会,算是从侧面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差异。
如此看来,文物的价值真不在于材质有多贵重,能还原历史细节、传递生活温度,就是它最珍贵的地方。
聊完这些有意思的文物,就得说说为啥2024年能发现这么多宝藏。
以前认定“宝藏”的标准挺苛刻,得有300年以上历史,还得是黄金白银做的,或者属于窖藏。
很多有历史意义但材质普通的物件,都被挡在了“宝藏”门外。

2023年7月新规改了,只要有200年历史,具备杰出的历史、考古或文化意义,不管啥材质都能算宝藏。
这个规则一调整,直接点燃了民间探测者的热情。
像34岁的艾玛・尤厄尔,12年前就开始金属探测,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去“寻宝”。
她以前是探测小组里为数不多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成员,现在越来越多女性和年轻人加入进来,她还管理着一个女性探测者的脸书群组。
艾玛有辆房车,能开车走遍全国各地,她丈夫也支持她的爱好,觉得周日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挺好。
探测这事儿还挺有社交属性,艾玛和同伴们会提前获得农场主许可,周五到周日在农场露营探测,晚上一起烧烤聊天。
很多人通过这个爱好,在英国各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以前总觉得考古是专家的“专属工作”,没想到民间爱好者能发挥这么大作用。
现在英国大概有2.5万名注册金属探测者,2024年他们向博物馆捐赠的文物就超500件,实实在在补充了馆藏。
除了英格兰,威尔士去年也记录了85宗宝藏发现,北爱尔兰有9宗,不过北爱尔兰对考古物品的搜寻有额外限制,苏格兰则有单独的“宝物法”,没被纳入这次统计。
宝藏发现量激增,除了新规刺激,也因为越来越多人知道发现文物后及时报告的重要性,还有耕作对考古遗址的影响,让一些深埋地下的文物得以暴露。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海伦・吉克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
小农场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农民们耕种土地,根本不知道地下有考古遗址,无意中就可能造成破坏。
这事儿没法怪农民,他们也是为了生计。
如此看来,怎么在保护历史环境和保障土地所有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确实是个需要好好讨论的问题。
《寻宝杂志》的编辑朱利安・埃文-哈特,自己的发现多次在博物馆展出,但他最乐意做的,是帮人找回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他曾帮一位老妇人找回父亲数十年前坠机现场的制服帽徽,那只是一块揉皱的铜片,没什么实际价值,对那位女儿来说却无可估量。
他还找回过婚戒、婴儿首饰,这些物品都没有贵金属的光芒,却承载着最珍贵的情感。
我们对“宝藏”的固有印象,总离不开黄金白银。
但朱利安的经历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宝藏,可能藏在情感里。
这个爱好最伟大的地方,不仅在于找到什么,更在于分享的能力。
英格兰的宝藏发现热潮,与其说是一次文物的集中出土,不如说是一场历史与情感的相遇。
新规的落地让更多普通文物获得了应有的关注,民间探测者的热爱让沉睡千年的历史得以苏醒。
这些文物,不管是记录文明转折的维京硬币,还是还原日常细节的罗马耳勺,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们证明了历史不只是史书上的文字,更是能触摸、能感受的真实存在。
未来,只要能平衡好遗产保护与现实发展的关系,规范民间探测的行为,深化专业人士与爱好者的协作,相信还会有更多“宝藏”重见天日。
而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也会继续为我们解锁文明的密码,让我们在回望过去时,能感受到更鲜活、更有温度的历史。
相关文章
最近刷到一些帖子和新闻,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西方国家里头,总有那么一群人,天天在网上喷中国,说这儿压抑落后,危险一大堆。可你再看看那些有钱有势的西方...
2025-11-17 0
2025年11月15日,土耳其拜卡公司代号为PT-1R的TB3无人作战飞行器(UCAV)使用罗克特桑公司研发的MAM-L智能微型弹药完成实弹测试。此次...
2025-11-17 0
邻里间的一次犬只伤人事件,最终演变为造成一死一伤的刑事案件。2025 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长治的这起悲剧,随着一审开庭日期的临近,再度引发公众对正当防...
2025-11-17 0
前言现在打开手机,是不是感觉新APP越来越少,有意思的功能也没几个?移动互联网那波红利早就见顶了,易观千帆数据都显示,移动应用活跃用户增长才2.28%...
2025-11-17 0
周恩来在上海那会儿,确实有一位女同志她叫杨庆兰,既当掩护,也是真正的同路人。别把这事想得浪漫,那是实打实的工作:谁敢露脸、什么时候转身、哪个暗号要甩,...
2025-11-17 0
英格兰的宝藏发现彻底火了,英国博物馆“便携式文物计划”的临时数据显示,全年记录了1446宗宝藏发现,比前一年多了不少,直接创下历史新高。这些宝藏里啥都...
2025-11-16 1
以色列正重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协议的外交努力,因美国方案中包含巴勒斯坦建国相关内容,这一举措引发以色列极右翼部长及西岸定居点当局的强烈反对。这些势...
2025-11-16 0
稀土行业迎来重大发现。前不久,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宣布,在一种蕨类植物中首次确认了稀土矿的赋存形态。植物也能成矿,而且是稀土矿——不得不说,我们不...
2025-11-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