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26日 20:44 1 admin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哈喽,大家好,小锐这篇财经锐评,主要聊聊汽车渠道的投资选择,商场里的汽车商超店为啥越开越少,反而被很多人嫌弃的4S店越来越坚挺?

2023年8月全国汽车商超店数量突破5000家后,行业就进入了漫长的盘整期,一二线城市纷纷收缩,三四线城市也没了当初的扩张热情,曾经被鼓吹的“商超革命”如今降温明显,这背后到底是盈利模式出了问题,还是车企的渠道选择变了,普通人投资汽车门店该选商超店还是4S店?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现象反差

逛过城市核心商圈的朋友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前两年百花齐放的汽车商超店现在冷清了不少,曾经随处可见的天际汽车等品牌门店早已不见踪影,即便还有极氪、阿维塔、蔚来等品牌坚守,也难再现当年的热闹景象。

这不是个例,而是行业普遍现象,2023年8月5000家商超店的峰值过后,一二线城市的商超店数量同比下降18%,不少核心商圈的大店纷纷关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郊区的4S店和品牌中心反而越来越火。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特斯拉在2021年关闭北京国贸、深圳万象城等9家核心商圈商超店后,反手在郊区布局了11家特斯拉中心,如今这些集销售、交付、售后于一体的门店已经成为其渠道主力,小鹏、蔚来等品牌也纷纷跟进,要么放开经销商加盟模式,要么将核心资源转向郊区综合门店。

这种“商超退、4S进”的反差,本质上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也给投资者提了个醒:渠道选择错了,再努力也难盈利。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成本揭秘

很多人觉得商超店轻量化、成本低,其实是陷入了认知误区,一位车企区域经理直言,除了能省点会展费用,商超店基本是包亏不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核心是两大成本压力让门店难以承受。

首先是租金成本的悬殊,为了品牌宣传效果,早期很多车企把商超店开在城市CBD,租金高得惊人,早在2018年,北京王府井的蔚来中心年租金就高达8000万元,要知道即便是单台车毛利2万元,也需要卖出4000台车才能覆盖租金,这对任何一家门店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即便选择非核心商圈,一家200平米左右的商超店年租金也得200万左右,而在郊区开一家2000平米的4S店,租金反而更低,2000平米的空间不仅能摆放更多展车,还能容纳库存、交付、售后等多个环节,形成盈利闭环。

其次是人力成本的隐性消耗,商超店跟着商场作息走,早10点到晚10点的营业时间意味着必须实行两班制,仅人力配置就比传统4S店多一倍。尴尬的是商场里的顾客大多是随机闲逛,购车目的性不强,成交率远低于4S店。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这就导致商超店员工提成收入有限,只能靠更高的基础工资留人,进一步增加了门店的人力成本负担,反观4S店,正常作息无需两班倒,到店顾客购车意向明确,成交效率更高,人力成本自然更可控。

除此之外,商超店还有一个致命短板:缺乏售后环节,现在汽车销售的利润本就微薄,10-20万价位的车型,经销商单纯卖车的收入仅有4000-6000元,盈利主要靠售后、金融等增值服务,商超店受限于空间和功能,无法开展完整的售后业务,相当于放弃了最赚钱的板块,长期下来自然难以维持。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案例拆解

头部车企的渠道调整,更能说明商超店的弊端和4S店模式的合理性,特斯拉作为商超店的先行者,早在2021年就率先开启转型,关闭9家核心商圈商超店,同时在郊区新建11家特斯拉中心。

这些门店除了保持直营模式,在功能上已经和传统4S店没有太大差别,既降低了租金成本,又通过售后业务提升了盈利能力,这种模式也被证明是成功的。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小鹏在2023年9月启动“木星计划”,核心就是淘汰低效的直营商超店,放开经销商加盟模式,仅当年,小鹏就主动关停了46家亏本院线,成为新势力中调整最猛的品牌,通过引入经销商,小鹏不仅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还借助经销商的资源快速布局综合门店,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以服务为卖点的蔚来,也不得不向市场妥协,2025年9月,蔚来关闭了在广州珠江新城开了7年的标志性牛屋,随后杭州、重庆等地的核心商圈牛屋也陆续关停,虽然部分门店转型为成本更低的蔚来空间,但明显减少了在商圈门店的投入,同时将海外市场模式改回传统经销商模式。

这些头部车企的转型案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脱离成本控制和盈利本质的渠道模式,终究难以长久。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投资启示

早年商超店的火热,其实是一场跟风式的狂欢,不仅新势力品牌扎堆布局,比亚迪、吉利、长城以及BBA等传统品牌也纷纷跟进,既有直营店也有经销商加盟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新势力需要通过商超店快速铺开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是经销商误判了模式前景,以为低成本高流量就能高收益。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很多人觉得苹果、华为等数码产品能在商场盈利,汽车也能复制这种模式,其实忽略了两者的本质差异,手机店对空间和人力要求低,即便整机利润不高,还能靠配件销售补足盈利,而汽车体积大、交付流程复杂,且售后是核心盈利点,根本无法照搬数码产品的销售逻辑。

对于经销商来说,盲目跟风开商超店,无异于一场豪赌,如今大多已经黯然退场,除了商超店,车企还尝试过快闪店、巡展等更轻量化的营销方案。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杭州核心商圈一个月的快闪展报价就高达40万以上,成本和商超店不相上下,虽然灵活度更高,但本质上还是纯品牌营销活动,销售转化效果有限,赚钱难度依然很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从这场渠道变革中能得到明确的启示:投资汽车渠道,不能只看短期流量,更要关注长期盈利逻辑,4S店之所以能逆势坚挺,核心是其“销售+售后”的盈利模式更符合行业规律,成本结构也更合理。

投资汽车渠道别跟风!商超店盈利难,4S 店反而坚挺

而商超店虽然看似轻量化,实则成本高、盈利渠道窄,除非有强大的品牌支撑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否则很难盈利,总之,汽车商超店的时代已经过去,车企和投资者都变得更加务实,曾经的“商超革命”更像是新势力品牌的营销造势,当市场回归理性,盈利才是检验渠道模式的唯一标准。

对于想要进入汽车行业的投资者来说,与其跟风追逐热门模式,不如选择经过市场验证、盈利逻辑清晰的渠道,这才是稳妥的投资之道。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