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年年都有,但近几年,它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反常”。本该是冬春高发,结果秋天就“抢跑”;原本局限在少数人群,却频频在学校、写字楼成片蔓延。就像突然...
2025-11-26 1
甲型流感年年都有,但近几年,它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反常”。
本该是冬春高发,结果秋天就“抢跑”;原本局限在少数人群,却频频在学校、写字楼成片蔓延。就像突然变得脾气暴躁了一样,毫无预警地发作。
这种变化背后,除了病毒本身的变异,还有一种平时被忽视的生活习惯,正在悄悄影响我们的抵抗力——午睡。
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指出,午睡虽好,但方式不当,反而可能削弱免疫防线,成为甲流感染的“隐形帮凶”。
尤其进入流感高发季,她特别提出了“午睡6不要”的提醒,很多人却一笑了之。可如果真中招了,才知道这几个“不要”,其实是救命的。
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在午睡时,副交感神经逐渐占主导,心率变慢、血压下降、体温轻度下降。
这是一种恢复状态,但也意味着,身体的防御系统此时处于“巡逻放松期”。如果午睡环境不当,比如冷风直吹、趴桌而睡、时间过长或睡醒后猛起身,都会打乱免疫系统的节律,让病毒钻了空子。
一项发表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研究指出,在季节交替时期,午睡习惯不规律的人群,流感样症状发生率较正常午睡者高出近30%。尤其是办公室人群和学生族,午睡条件差,感染风险更高。
并非午睡本身有问题,而是方式出了差错。
这6个“不要”,每一个都踩中了人们日常的午睡误区。
第一,不要趴在桌上睡。脖子受压、呼吸不畅、血液循环变慢,醒来不仅手麻脖子硬,还容易引起头痛和心慌。
第二,不要在通风差的房间睡,尤其是多人空间,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更长。
第三,不要睡太久。超过一小时的午睡,会让身体陷入深度睡眠,醒来反而更疲惫,免疫系统也会因为节律紊乱而迟钝。
第四,不要午饭后立刻躺下,胃部还在忙着消化,此时平躺容易导致胃胀、反酸。
第五,不要衣着单薄午睡,尤其是入秋后,身体在入睡时温度下降更明显,极易着凉。
第六,不要在嘈杂环境中睡,噪音干扰睡眠质量,反复惊醒会让免疫细胞活性下降。
看似琐碎,实则每一条都直指免疫系统的“软肋”。
甲流的典型症状大家耳熟能详:高热、咳嗽、肌肉酸痛。但近两年,临床上出现了不少“非典型表现”。
不少患者并不发烧,反而以腹泻、恶心、嗓子发痒为首发症状。还有些人仅仅是短暂的低烧加困倦,一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结果两天后发展成持续高热、呼吸急促。
更棘手的是,一些年轻人感染甲流后,虽症状轻微,却病毒载量极高,成为“无声传播者”,在办公室、地铁、学校内形成“隐性传染链”。这也是为什么午睡环境特别重要——一间密闭会议室里,如果有人带毒入睡,空气中病毒浓度会悄然上升,醒来时,身边的人可能已经中招。
午睡本质上是调节昼夜节律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短时午睡(15-30分钟),能显著提升血液中白细胞活性,增强抗病毒能力。
但如果午睡变成“逃避现实式昏睡”,身体不仅得不到修复,还可能让应激激素分泌紊乱,让免疫系统陷入短暂“罢工”。
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午睡时间一旦过长,血压、血糖波动风险都会增加。
曾有研究指出,午睡超过90分钟的老年人,流感季住院率明显高于无午睡或短时午睡者。这背后,其实是“过度休息”打乱了身体的作息和代谢节律。
在很多亚洲国家,午睡几乎成了“文化共识”。尤其是学校和企业,为了提高下午效率,普遍鼓励午休。
但问题在于,这种集体午睡,常常伴随集体空间:教室、办公室、宿舍。空气流通差,消毒频率低,一旦有病毒入侵,就像点燃了一根导火索。
调查发现,宿舍内热水袋共用、床单不勤换、午休不开窗,是主要传播因素。病毒并不挑人,但它偏爱密闭、温暖、不通风的地方。
不睡不行,乱睡更糟。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聪明的午睡”应该把握几个关键点: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最长不超过45分钟;选择靠椅背或躺椅,不趴桌;保持室内通风,哪怕只是开窗10厘米;睡前不吃太油腻,醒后不要立刻起身,可以缓1-2分钟,等身体“上线”。
醒来后用温水洗脸、走动几分钟,有助于唤醒免疫系统,也能减少“睡后低血压”带来的头晕感。
如果是在公司或学校,建议使用一次性眼罩、薄被,避免共用物品。看似麻烦,但比起一场高烧不退的甲流,绝对值得。
甲流的预防,远不止口罩和洗手。身体的每一次“松懈”,都可能成为病毒的突破口。
午睡,本是修复身体的良方,但方式不对,就会变成漏洞。李兰娟提出的“6不要”,不是为了限制大家休息,而是提醒:休息,也要讲科学。
流感季节,除了关心气温、疫苗、消毒,更该关心自己的作息。一个通风良好、节律科学、不过度沉睡的午休,或许就是避免被病毒击中的关键一步。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流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10):1465-1470.
[2]张倩,王昀,刘畅.午睡时间与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3):327-331.
[3]王凯,陈琳,赵淑敏.办公环境与流感病毒传播风险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3,39(17):2371-2374.
相关文章
甲型流感年年都有,但近几年,它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反常”。本该是冬春高发,结果秋天就“抢跑”;原本局限在少数人群,却频频在学校、写字楼成片蔓延。就像突然...
2025-11-26 1
小黑,2023年1月6日降临我们的生活。2025年11月7日深夜11点,我匆忙抱着它赶往医院,医生的摇头和那句"已经尽力了",瞬间击碎了我的所有希望。...
2025-11-26 1
乌克兰基辅市军政管理局11月25日通报称,基辅市斯维亚托申斯基区当天遭俄军袭击,截至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至少3人受伤。25日凌晨,俄罗斯军队使用巡航导...
2025-11-26 1
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明年3月1日起,制发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人员证》。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高度重视证件发放工作,严密组织实施,严格...
2025-11-26 1
11月26日凌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贾承博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69岁。贾承博,1956年出生。早年作为知青文艺宣传队成员接触表演,197...
2025-11-26 1
冬天运动减肥,效果可能比夏天好四成。 这不是什么民间偏方,而是2023年《运动医学》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结论。 数据显示,在低温环境下运动时,人体棕...
2025-11-26 1
享受国家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每年须进行一次身份年度确认,2025年9月至今,广大优抚对象积极配合,很多同志已经完成了年度确认,但根据有关要求...
2025-11-26 1
科兴生物要退市了?作为疫苗界的技术先锋,其研制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巅峰时全球供应量超27亿剂,约占全球新冠疫苗供应总量的23%,也就是说,每3剂疫...
2025-11-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