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这个成都人,这回跑得可远喽,直接蹿到了山东青州,就是那个潍坊下边的,古时候叫九州之一的地方。一路上我就琢磨啊,从咱成都那湿漉漉的天气,一下子跑到北方...
2025-11-01 0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事儿?19 世纪美国人疯狂修铁路,跟现在全世界抢着搞 AI 基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剧本。
一边是蒸汽机车哐当哐当啃食草原,一边是 AI 芯片嗡嗡作响吞噬钞票,两场隔着 150 年的 “大工程竞赛”,内核居然一模一样。
难道150年前铁路崩盘的剧本,将要再一次上演了?
1865 年美国内战刚结束,全国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但有钱人的野心却蹭蹭往上涨。那时候最火的生意就是修铁路,简直跟现在搞 AI 一样,谁不掺一脚都怕错过一个亿。
当时的铁轨跟不要钱似的往前铺,每天都能新修 20 英里,啥概念?差不多是从县城到市区来回两趟的距离,一年下来就是七千多英里。
工地上热闹得不行,爱尔兰劳工顶着大太阳挥铁锤,中国苦力腰上拴着粗麻绳,悬在悬崖上凿石头,风一吹就晃悠,稍微没抓稳就可能摔下去。
他们的帐篷一眼望不到头,晚上点燃的篝火,远远看去就像星星掉在了地上。
为啥大家这么疯狂?还不是因为有好处拿。政府出台了《太平洋铁路法案》,修铁路不仅能拿到每英里 1.6 万到 4.8 万美元的贷款,还能霸占沿线 6400 英亩土地。
联合太平洋铁路最后硬生生拿了 1200 万英亩,相当于三个小州加起来的面积,这简直是白给的财富。
那时候往铁路上砸的钱,占国家经济总量的 7%-10%,放到现在,相当于每年往一个行业里扔几万亿美元。
150 年后的今天,AI 基建把这波操作完美复刻了一遍。现在最火的 “硬通货” 不是铁轨,而是英伟达的 AI 芯片。
最新的 H20 GPU,上面堆了 800 亿个晶体管,比上一代厉害 30%,一块芯片卖 4 万美元,照样被抢得断货,跟当年的铁轨一样抢手。
而为这些芯片配套的 “数字仓库”—— 数据中心,更是建得比谁都猛。
Meta 在亚利桑那沙漠建的数据中心园区,占地 270 万平方英尺,相当于 47 个足球场那么大,用电量比周边 50 万居民加起来还多 30%。
微软更狠,在威斯康星州砸了 33 亿美元建数据中心,当地政府直接给了几十年的税收减免,这跟当年铁路公司拿免费土地,简直是换汤不换药的扶持政策。
数据更吓人,2024 年全球往 AI 数据中心砸的钱就有 9200 亿美元,IDC 预测 2025 年还要涨到 1.1 万亿美元,短短几年累计已经超过 2 万亿美元。
要知道,当年美国铁路建设 8 年才花了 20 亿美元,放到现在也没法跟 AI 的烧钱速度比。
更坑的是,AI 芯片的 “保质期” 只有 3-5 年,比铁轨的 30 年寿命短太多,刚买的新设备没几年就淘汰,妥妥的 “买了就贬值”,但大家还得接着砸钱。
说句实在话,不管是当年的铁路还是现在的 AI,看着热闹非凡,背后的隐患其实早就露苗头了,只不过大家都被 “怕错过” 的心态冲昏了头。
当年铁路狂潮最疯狂的时候,不少地方纯属瞎折腾。堪萨斯州就有三条平行的铁路线,争着抢那点货运生意,有时候一列火车拉的货还没车头重。
明尼苏达州更离谱,修了一条通往 “鬼镇” 的铁路,镇上没几个人,火车每天空着车厢往返,纯属浪费。
到 1873 年初,全美国铁路的闲置运力都超过 30% 了,相当于三分之一的铁轨都在晒太阳,但新的铁轨还在一个劲往前铺。
果不其然,1873 年 9 月,专门给北太平洋铁路融资的杰伊・库克银行撑不住倒闭了,一下子引爆了经济危机。
纽约证券交易所关了 10 天,89 家铁路公司破产,1.8 万家企业倒闭,100 个人里就有 14 个找不到工作,经济萧条了整整 65 个月。
说白了,就是修的铁路太多,用的人太少,钱花出去收不回来,泡沫一破就全完了。
现在的 AI 行业,也在走同样的老路。2025 年初,不少地方的 AI 数据中心利用率已经降到65%。
正常情况下,机器得有 75% 以上在干活才算健康,现在这情况就相当于工厂里三分之一的机器都闲着落灰,老板还在不停买新机器。
谷歌都悄悄调整了 AI 服务器的订单,明显是觉得买多了用不上。
更有意思的是,大佬们明明知道可能会过剩,却不敢停下投资的脚步。扎克伯格在 2024 年财报会上直言不讳:“就算最后扔了几千亿美元打水漂,也比眼睁睁看着别人搞 AI 自己跟不上强。”
微软虽然偷偷放缓了部分投资,但整体力度一点没减,CEO 私下都说:“过度投资 2000 亿美元是有可能,但不投资的风险更大。”
这心态跟当年的铁路大亨一模一样。范德比尔特 70 岁还在修铁路,别人建车站他就建更大的,结果纽约市硬生生冒出三个宏大的火车站,分属不同公司,重复建设花了好多冤枉钱。
说白了,大家都陷入了 “别人都在搞,我不搞就亏了” 的怪圈,这就是典型的 “囚徒困境”,最后只能一起往过剩的坑里跳。
我跟你讲,不管是 150 年前还是现在,有个规律一直没改:基建狂潮里,真正赚大钱的从来不是疯狂砸钱建产能的人,而是会用这些基建的人。
当年铁路泡沫破了之后,好多铁路公司老板倾家荡产,但那些会用铁路的人却发了大财。
菲利普・阿穆尔发明了冷藏车厢,把芝加哥的牛肉运到纽约都不会坏,1880 年他的工厂每天能处理 1.5 万头牲畜,成了全球最大的肉类供应商。
西尔斯百货靠铁路搞全国邮购,把商品卖到美国各个角落,成了当时的 “电商巨头”。
而且铁路让美国制造业效率提升了 25%,小麦从堪萨斯运到纽约的运费,从 50 美分降到 10 美分,美国小麦一下子占领了欧洲市场,这才是铁路真正的价值。
现在这个规律照样管用。你看特斯拉多精明,没花大价钱建数据中心,反而把 AI 用在造电池上,2024 年一下子就把成本降了 22% ,省下来的钱全变成了利润。
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本扎堆的节奏其实很清晰。现在 AI 还处在 “卖设备的赚钱” 的阶段,英伟达为啥利润暴涨?就是因为大家都抢着买它的芯片。
等过几年泡沫一破,行业开始整合,赚钱的就变成那些高效运营数据中心的公司,最后 AI 的价值会扩散到所有行业。
就像 1900 年铁路旅行成本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家都能享受到好处,AI 的真正价值,也得等那些多余的产能被淘汰后才会显现。
这背后其实就是 “资本周期” 的道理,老辈人早就总结过了:只要有新技术冒头,就会有一堆钱疯了似的往里冲,导致造的东西太多没人用;然后大家开始亏钱,资本纷纷跑路。
等过剩的产能清干净了,剩下的企业开始赚钱,行业又进入新的循环。铁路是这样,AI 也逃不过这个规律。
相关文章
俺这个成都人,这回跑得可远喽,直接蹿到了山东青州,就是那个潍坊下边的,古时候叫九州之一的地方。一路上我就琢磨啊,从咱成都那湿漉漉的天气,一下子跑到北方...
2025-11-01 0
近日观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辽阔沧桑的西部风光,少年,骆驼,古突厥语,一条静静的归家之路,RIVER ROAD。这部电影由方励监制及制片,劳雷影业...
2025-11-01 0
150 年翻版:从铁轨到芯片,资本为啥总爱扎堆狂砸钱?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事儿?19 世纪美国人疯狂修铁路,跟现在全世界抢着搞 AI 基建,简直...
2025-11-01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广西麻将开挂神器,以及情怀麻将开挂神器下载安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wepoker开挂教程...
2025-11-01 1
我第一次见它。我有些紧张。也很好奇。它向我招手。手势很自然。握手力度刚好。我心跳加速。却也笑了。那一刻暖了。记者在旁。栏目叫城市体验官。主题很直白。带...
2025-11-01 1
OpenAI最近一场1小时多的直播真是热闹非凡呀,CEO奥特曼和首席科学家JakubPachocki没藏着掖着,一口气甩出一堆关键信息。1300亿估值...
2025-11-01 1
文|青茶前言2022年,中国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这一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新出生人口仅956万,而死亡人数超过1093万,这种...
2025-11-01 1
当人们谈论中国超级工程时,目光总是投向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或贵州天眼。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北部,青海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正悄然进行着多...
2025-11-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