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没有父母托举的人,没资格说自己是“社恐”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1日 15:24 1 admin
没有父母托举的人,没资格说自己是“社恐”

我跟大家讲,你赚不到钱,跟动不动说自己“社恐”关系非常大。

很多同学说,格总,我这个人有点社恐……唉,我好无奈啊,咱们都是普通人,哪有资格自称社恐呀。

社恐想混出头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某个纯靠技术的领域非常牛逼。你早早发现自己的天赋,凭着兴趣一路狂奔,别人怎么也追不上。

比方说我在华为认识过一些研发同事,他们是真社恐,一个月说的话我感觉还没我一天说的多。

但没关系啊,人家技术就是牛,公司一年几十上百万薪资发着,人家有底气社恐。

只要华为不垮,他的技术不落伍跟得上公司节奏,他就可以社恐一辈子到退休。

但问题是,很多人到30岁,35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反正这也会一点,那也会一点,像是把水反复烧到60度。

你不够擅长,不把水烧到100度水就是不会开,水不开天赋就没法兑现,你就赚不到钱。

既然啥也不擅长,你就得学会说话,懂得社交,才能撬动社会上其他资源,在某个价值链上有一个稳固位置来分享收益。你的中年才不会太糟糕,退休了才有安全感。

结果你倒好,给自己贴个社恐标签,你图啥?

而且大家发现没,父母没资源,也不懂人情世故,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以后靠学历,靠自己本事吃饭。

所以普通家庭孩子,更喜欢说自己社恐。

但是有资源的家庭呢,父母视野大得多,他们非常清楚察言观色,会说话,对一个人的发展能有多大的加持。

所以他们从小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融入集体,成为小团体中的影响者,甚至领导者。

当同龄孩子进入社会,局面就成了:

家里越没有资源,越社恐,也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跟社恐强相关,他们认为我就是社恐,改不了,没办法,我没错。

反过来,家里越有资源,孩子越会表达,越能享受到人际关系红利。

这个马太效应,很可怕。

看到这里大家审视一下自己,你从小的教育是什么样,如果父母从来说的就是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找个好工作,那说明你对“资源”,“人际关系”的理解还很表层。

那么,你就一定要抽出时间学会主张观点(说服者),协调矛盾(组织者),指引方向(领导者),平衡利益(分配者)。

这些事情,社恐肯定做不了。

请记住这个恶性循环:消极心理暗示—>负向行为—>糟糕结果—>消极心理暗示。

所以,别动不动给自己贴社恐标签,那会锁死你的发展上限。

你同意吗?可以来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格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给文章点赞和转发,谢谢。)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