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6日 03:23 1 admin

打小在天津卫长大,听惯了茶馆里的相声段子,闻熟了煎饼馃子裹着的面酱香,走惯了五大道上弯弯曲曲的洋楼街巷。天津人的日子,像卫津河的水,热热闹闹淌着,连说话都带着股子逗乐的脆劲儿——买根油条能跟摊主贫两句,坐公交能跟邻座聊起家长短。这回到河北,先去了石家庄,又转道唐山,倒像突然换了两重天地,两座城都浸在燕赵文化的根里,可石家庄人的稳、唐山人的刚,愣是半点不一样,撞得人心里明明白白。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进石家庄那天,天是淡淡的蓝,没有天津盛夏里那种闷得发稠的热。车子从高铁站往市区开,路是直的,楼不高不矮,不像天津那样挤着洋楼、挨着胡同,连路边的法桐都长得规整,叶子在风里晃得慢悠悠的。天津的街面是“活”的,早市上卖菜的嗓门能盖过汽车喇叭,而石家庄的街,像太行山下晒着的粮食,透着股子踏实的静。

先去了正定古城,离市区不远,一脚踏进城门楼子,青砖灰瓦的味儿就漫过来了。跟天津的古文化街不一样,那里满是卖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的铺子,热闹得很;正定的古城墙下,倒有不少老匠人守着小摊,有的修旧家具,有的刻木版年画。见着个姓王的老师傅,正坐在小马扎上磨刻刀,木版上是“福禄寿”的纹样,刀头在木头上走,不快,却准,每一笔都嵌在木纹里。我问他刻了多少年,他头也不抬,说:“打小跟着爹学,四十多年了,这木版要是刻偏了一分,印出来的画就没魂了。”说话时,手里的刀没停,木屑落在青砖上,一小撮,一小撮,像撒了把细盐。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古城外的巷子里,有卖缸炉烧饼的小摊,铁皮炉子烧得通红,老板用铁钩把烧饼勾出来,外壳脆得能听见响。买了两个,咬一口,芝麻的香混着面的甜,不油不腻,就着旁边摊子上的豆腐脑吃,豆腐脑是卤汁的,咸淡正好,没有天津豆腐脑里那么多花哨的配料,却吃着熨帖。摊主见我是天津来的,笑着说:“咱石家庄的吃食,不讲究排场,就讲究实在,吃下去能扛饿,跟咱这儿的人一样。”

后来去了平山的一个小村子,离太行山不远。村里的路是水泥的,两旁种着苹果树,正是挂果的时节,青苹果缀在枝上,沉甸甸的。见着个大娘在门口晒玉米,玉米粒摊在竹席上,金闪闪的。我跟她搭话,她热情得很,拉着我进屋喝水,玻璃杯里泡的是自家炒的南瓜子,嗑着香。她说儿子在市区开了个小厂子,做五金配件,“咱石家庄没有海边的便利,也没有老工业基地的底子,只能一步步干,慢是慢了点,但稳当。”说话时,她手里剥着玉米,手指关节有点粗,是常年干活磨的。屋里的墙上挂着孙子的奖状,整整齐齐贴了一排,大娘说:“咱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就求他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跟咱石家庄的天一样,不折腾,安安稳稳的。”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离开石家庄去唐山,高铁上望着窗外,景色慢慢变了。石家庄的田是平的,种着玉米、棉花,透着股子温润;快到唐山时,能看见远处的厂房,烟囱不高,却透着股子硬朗的劲儿。下了高铁,风里带着点不一样的味道——不是天津的海腥味,也不是石家庄的泥土味,是带着点钢铁气息的凉,像刚从轧钢厂里出来的铁板,透着股子硬气。

去了唐山的老矿区,现在改成了工业遗址公园。里面还留着老式的蒸汽机车,黑铁皮的车身,轮子又大又粗,透着股子沧桑。见着个老工人,姓刘,头发花白,穿着蓝色的工装,正给游客讲过去的事儿。他说年轻时在矿上挖煤,“那时候条件苦,下井要走几里地,灯是矿灯,照不了多远,可咱矿工不怕,再黑的井,也得往前走,因为家里人等着咱挣钱吃饭呢。”说话时,他的手比划着,手指关节突出,掌心有厚厚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铁锹磨出来的。他说唐山人有个脾气,“不服输,再大的坎儿也能迈过去,就像当年地震,房子塌了,咱照样能重新建起来,而且要建得比以前好。”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后来去了曹妃甸的渔港,正是下午,渔船刚靠岸,渔民们忙着卸海鲜。梭子蟹张着螯足,皮皮虾蹦跳着落在竹筐里,海腥味混着渔民的吆喝声,热闹得很。见着个渔民大哥,正把螃蟹装进网袋,我问他今天收成怎么样,他笑着说:“还行,海里的东西,看天吃饭,但咱唐山人不怕等,只要肯干,总有收获。”他递过来一个小螃蟹,“刚捞上来的,你尝尝,鲜!”我掰着吃了,肉嫩得很,鲜味儿直往嗓子里窜,比天津的海蟹多了点粗粝的鲜,像唐山人的性格,直来直去,却透着股子实在。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唐山的皮影戏也得提一提。在一个老作坊里,见着个姓赵的老艺人,正对着灯影摆弄皮影人。皮影人是驴皮做的,透亮,上面画着红脸的关公,绿袍的诸葛亮,线条细腻得很。老艺人说:“咱唐山皮影,讲究的是‘唱、念、做、打’,皮影人要活,不仅要刻得好,还得耍得好,手指头得有劲儿,还得有准头。”说着,他摆弄起皮影人,关公的大刀挥起来,虎虎生风,配着旁边艺人的评剧唱腔,字正腔圆,透着股子豪迈。老艺人说:“咱唐山人爱听皮影,爱唱评剧,这都是骨子里的东西,就像咱爱喝的唐山啤酒,一口下去,痛快!”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在唐山吃了顿晚饭,馆子不大,却热闹。邻桌的几个大哥正喝酒,嗓门洪亮,聊着天,说着笑着,时不时碰一下杯子,“干了!”的声音透着股子爽快。服务员是个小姑娘,说话麻利,给我们推荐了唐山的麻糖,酥得掉渣,甜而不腻,不像天津的糖炒栗子那样带着点温吞,却有股子干脆的甜。小姑娘说:“咱唐山人吃饭,不讲究细嚼慢咽,讲究的是痛快,菜要够味,酒要够劲,朋友要够实在。”

现在回想起来,石家庄和唐山,就像燕赵大地上的两棵树,根都扎在同一片土里,却长得不一样。石家庄的树,长在太行山下,吸收着泥土的养分,长得稳,枝繁叶茂,不张扬,却透着股子踏实;唐山的树,长在钢铁与海洋之间,迎着风,顶着雨,长得刚,树干粗壮,枝丫挺拔,透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天津人爱逗乐,爱热闹,可到了石家庄,会被那里的稳所感染,想坐在古城墙下晒晒太阳,吃个缸炉烧饼,听老匠人说说话;到了唐山,会被那里的刚所打动,想站在工业遗址前听听老工人的故事,去渔港尝尝刚捞上来的海鲜,跟唐山的大哥喝杯啤酒,感受那份痛快。

这两座城的人,气质不一样,却都透着股子真诚。石家庄人的稳,是慢慢来的踏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守;唐山人的刚,是不服输的坚韧,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豪爽。就像天津的相声透着市井的活,石家庄的木版年画透着手艺的稳,唐山的皮影戏透着骨子里的刚,都是这片土地给的,都是最真实的模样。

天津人去石家庄和唐山,直言不讳:石家庄人和唐山人气质截然不同

不用比谁好谁坏,就像吃菜,有人爱清淡的豆腐脑,有人爱够味的海鲜,各有各的滋味。只要静下心来感受,就能懂石家庄的稳,懂唐山的刚,懂这两座城不一样的好。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