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0日 19:23 2 admin

今年的冬天,算得上“冻”真格了。

十一之后北方大部分城市都迎来了大降温,甚至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一夜入冬”,哈尔滨、新疆已经下起了大雪。

为了应对实力强劲的冷空气,网友总结出“洋葱式穿搭”:内层纯棉衣物,中层穿上抓绒衣,外层搭配羽绒服。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寒潮降温外加双11将至,让今年羽绒服市场再次喜提双11大战中竞争最激烈的品类。

各大品牌来势汹汹,贴身肉搏——你卷充绒量、我就卷绒产地,以近乎同样的产品和策略,直接对垒。可当所有品牌挤在同一条赛道比拼含绒量,故事反而失了新意,最终只能走向惨烈的价格战。

羽绒服的创新,难道只剩“绒”的数字游戏?当行业陷入参数焦虑,总有人选择换个维度破局。

当所有品牌都在“绒”上卷生卷死,我们能否把目光投向更保暖的科技?

中国品牌,究竟藏着怎样的破局密码?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品牌的“保暖焦虑”

需要一场科技破局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曾几何时,“消费分级”是很多品牌的金科玉律。

很多品牌坚信消费是分级的,认为不同层级的消费者会固守特定的价格带与品牌偏好,于是习惯用“高端、中端、平价”这种泾渭分明的市场划分来制定策略:

高端线锚定万元级商场,主打“身份象征”;中端款盘踞电商大促,强调“性价比”;平价款扎根下沉市场,靠基础功能走量。这种清晰的界限,本质是用价格筛选人群,用标签简化决策。

但当我们真实的消费场景中,会发现消费平权正打破传统认知的边界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当下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的心态和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不再盲目为品牌高昂溢价买单,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这背后,是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本质的重新审视,传统营销策略,似乎药不对症了。

对羽绒服品类来说,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相关数据,2017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尚不足千亿,但2023年已接近200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羽绒服市场鏖战的大幕虽然已经拉开,但消费者的需求却远远未被满足,我总结下来,有两大痛点:

一是只能静态保暖的痛点;二则是创新方向的乏力。

相比棉服,羽绒服当之无愧属于静态保暖的王者。但对动态保暖的细分关注仍然很欠缺,排汗湿气或者雨雪会打湿羽绒服导致性能降低。

有健身爱好者说,“穿羽绒服跑步,跑十分钟后背就湿透,绒吸了汗结成块,风一灌进来,比不穿还冷。”这不是个例,运动时人体每小时排汗100-300ml,汗液蒸发会带走热量;南方湿冷天气里,羽绒吸潮后蓬松度下降,保暖性直接腰斩。

而传统羽绒服的保暖逻辑是“被动锁温”——靠绒的蓬松储存空气隔绝冷气。但堆绒保暖导致厚重不灵活,要么薄款不抗冻,品牌陷入参数内卷。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除了穿着体验上需要迭代,大众还苦高价羽绒服久矣。

在愈发内卷的市场环境中,羽绒的充绒量、蓬松度等概念也成为了各品牌营销的重点,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越来越贵。

填充95鹅绒的羽绒服,打出“鹅绒中的软黄金”的标签,迅速冲破千元大关,更有国产品牌的羽绒服更是卖出2600元高价,有人调侃,“打工人在每年秋冬的第一道考验不是温度骤降,而是钱包破防”。

换句话说,羽绒服的保暖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的堆绒或者造高端,整个行业该醒醒了:

保暖,解决的不是含绒“够不够”,而是体验“好不好”。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从月面国旗到羽绒服,到底如何攻克艰难?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我曾经说,创新就是权力。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说:“如果你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我可以说你的项目注定会失败。只要你能够真正解决一个问题,你的项目就一定会成功。”

很多产品为什么到头来失败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潮流裹挟,忘记了最初最关键的问题:你给用户解决了什么痛苦?你给用户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因为现在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好产品。用户不需要100个50分产品,只需要一个100分的产品。

最近,安踏携手武汉纺织大学正式发布了“六度芯科技”——这项源自中国航天科研成果的创新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在冬季服装领域。

安踏六度芯科技真的能把源自中国航天科研成果的创新技术,应用在普通人穿的羽绒服上吗?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我抱着疑惑来到了武汉纺织大学,跟院士团队和安踏技术团队聊了聊,也发现了“六度芯”颠覆性体验背后的两大密码:

1、从被动隔热到主动升温

去年,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完成了世界首次采样和起飞任务,在月球背面完成取样后,还进行了一个令无数中国人为之振奋的“大动作”:

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五星红旗,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国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的国家。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而这背后是一项关键创新,科研人员通过一年多时间攻关,利用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制成国旗,天生就具备更强的耐腐蚀性、耐高温、耐低温等优异性能。

这次,安踏携手武汉纺织大学团队,将同源科技成果应用在服装领域。

热量散失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而这三种方式在实际中同时存在,比如人体散热时,皮肤表面与空气的对流、与周围环境的辐射以及与接触物体的传导共同作用。

安踏与武纺一起研发打造了六度芯科技,是从传统羽绒服的充绒、防风等被动隔热到如今主动升温,从底层颠覆保暖方式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在实测中,同样的外界条件下,六度芯科技比常规羽绒服内里材料辐照升温多6度以上,为运动和日常场景提供更强大的御寒保障;再搭配RDS95高品质羽绒与防风防泼水设计,不论是北方严寒还是南方湿冷,六度芯羽绒服都能保持动态保暖,满足多样化的冬季需求。

只有在一厘米的地方深挖一公里,才能打造出爆品,安踏的“六度芯科技”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2、200次实验的匠心落地

一件衣服从布料纺织到成型量产,还需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这次安踏六度芯科技研发历经200余次实验,反复调整粉体粒径、图案比例、粘合剂类型与印花工艺,才实现了保暖、质感与舒适度的平衡。就拿粉体粒径来说,从200目一直到现在的1000目超细粉体,是面粉细度的十分之一。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最终做到在实验室模拟低温环境的实测中,六度芯材料采用羽绒内里搭配印花设计,帮助人体蓄能升温。

不仅如此,每一件搭载安踏六度芯科技的产品都通过了理化性能和安全性测试,并经过了国家标准与安踏自有内控标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真正能把“中国自研的航天科技穿在身上。”

中国自研航天科技转化到一件羽绒服上,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一场需要极致耐心的研发。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可以说,当行业困在“绒”的维度里打转,安踏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跳出参数竞赛,重新定义保暖的底层逻辑。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一件羽绒服的温度,

更是消费平权的答案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中国品牌在过去十年疯狂竞争、疲于增长。

看到消费升级,品牌扎堆去做高端化,比如堆明星、堆料、堆SKU;看到同行在打性价比、价格战,又纷纷跟进降本。

靠模仿,可以做出一个优秀的产品,但很可能还是会死于被抄款,只有靠创新,才能穿越市场周期。

而六度芯科技之所以能诞生在安踏这个品牌身上,并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中:

首先,安踏正在重塑中国品牌的价值坐标。

过去,我们总习惯用性价比定义国货,仿佛便宜是唯一的竞争力;现在,安踏用专业级科技+大众化定价证明:中国品牌可以既高大上,又可以接地气。

比如早在2022年,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创新研究院,聚焦纺织行业的关键“卡脖子”问题,防水透湿面料被列为首要攻关项目,去年搭载“安踏膜”的“风暴甲”以千元级价格杀入市场。

这次,安踏选择携手武汉纺织大学,把玄武岩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再用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把羽绒服拉回普通人买得起的原点——核心系列定价千元左右,顶配款也不过千元上下。

不仅如此,安踏也把来自国家的技术突破又奉献给了国家。

这次,六度芯科技已应用于国家队专业训练装备及比赛装备,全面助力中国冰雪国家队备战2026年米兰冰雪盛会。

而在低温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下,高强度训练易造成运动员热量散失,六度芯科技凭借其主动蓄热与均衡导热的特性,为运动员提供稳定而可靠的动态保暖支持。

“破局者”安踏:用航天科技终结“绒”的内卷

在这种双向奔赴之下,安踏羽绒服的专业实力能越来越精进。而这种专业实力,也会体现在安踏品牌其他面向大众销售的产品之中,从而被大众感知和信赖。

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出问题,当所有品牌都在“绒”上卷生卷死,我们能否把目光投向更保暖的科技?

作为中国运动品牌的标杆,安踏不仅撕开了羽绒服创新的另一重天地,更让一句“千元羽绒服穿上中国航天的温度”有了具象的画面。

这,是安踏在今年冬天给出最好的破局答案。

结 语:

流量红利来了又去,但变的是流量,不变的是好产品。

这让人想起十年前的手机行业:当国际品牌垄断芯片与系统时,国产手机只能做组装机;如今华为的麒麟芯片、小米的影像算法,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手机创新的重要维度。

羽绒服领域的六度芯科技,何尝不是中国品牌的又一次突围?

在羽绒服领域,这个标准曾是加拿大鹅的蓬松度,是欧洲的防风技术;但今天,安踏用六度芯科技改写了规则,让中国自研保暖科技成为新的行业标杆。

从跟着国际标准跑到用自己的技术定规则,安踏用一件羽绒服证明:中国品牌的升级,并非简单的更贵更好,而是更懂需求。

真正的科技普惠,不是让少数人用上顶级技术,而是把技术创新,变成可感知的幸福感。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