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0日 18:41 2 cc


北京的秋天忽然冷下来。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走到生命尽头,103岁。

一位把公式写进人类认知底层的人,安静谢幕。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1922年合肥出生,少年进清华园,战火中考入西南联大,受叶企孙、吴大猷等熏陶,视野被彻底打开。

杨振宁迷恋对称与结构,大学论文就把群论引到物理振动里,研究口味定得很早,后面一路顺着走。

1954年,和米尔斯提出规范场论,后来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根基。

这不是一项孤立成果,而是现代物理的承重墙,像麦克斯韦方程和广义相对论那样支住整栋楼。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1956年,他与李政道重新追问宇称是否守恒,给出可实验检验的方案,吴健雄团队迅速验证。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诺奖科学史。

消息传到国内,杨武之的评价很实在:这事打掉了不少人的自卑。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他没有停在奖章上。1967年,他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出统计物理与量子群的新路。

一位科学家能在不同板块都留下可被后人使用的工具,这才叫顶级。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到新中国。此后年年回访,介绍国际前沿,牵线学术交流,还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青年学者出国深造。

真正的桥梁不在辞藻里,在一次次把人和知识送到该去的地方。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世纪之交,他把重心彻底移回祖国。2003年定居清华园,2004年恢复中国公民身份,给住所取名归根居。

他筹资、授课、带学生,推动清华高等研究院成形,力主学术为先,引入顶尖人才,姚期智回国就是标志性事件。

八旬之年仍给大一新生讲基础课,两次四十五分钟,连课间也在黑板前。这代人对基础学科的执拗,不靠标语,靠日复一日的时间表。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他的名字,也落在南方的讲坛与校园。中山大学保存他的讲学身影,东莞理工学院有以他命名的教研楼、奖学金与创新班。那些铜像和题字并不华丽,却把一所所年轻大学的骨架支直了。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一生的选择,都有现实指向。面对舆论热闹,他更在乎把人和制度搭起来,把钱和时间投到看不见回报的基础上。

治学上讲宁拙毋巧,做人上讲学而知不足,这些话他不是挂在墙上,是拿来过日子的。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十余国院士、二十多所大学名誉博士、一个奖柜装不下的奖章,亮归亮,但真正被记住的,是他把科学当成公共事业的那股劲。

当下流行短平快,他偏偏把慢工做久了,还做出了厚度。

杨振宁先生的离世,让无数人心头一沉。那是一种不舍,也是一种敬意。百年人生,他为科学燃尽光与热,为国家留下方向与信念。


痛悼!杨振宁先生享年103岁逝世,这几件事,中国人永远忘不了


他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今,这位为国而思、为学而行的智者终于归于安宁。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