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military/us-battery-laser-weapon-sy...
2025-11-28 0
信息来源:https://www.scmp.com/tech/big-tech/article/3334353/xiaomi-seeks-helping-hand-former-tesla-engineer-robotics-development?module=top_story&pgtype=section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正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一场激进的人才扩张。前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团队成员卢泽宇已于上月加入小米,担任灵巧手研发运营负责人。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小米在硬件多元化战略中,正将机器人技术视为继电动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重要赛道。而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关键部件,其技术突破将直接决定机器人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
卢泽宇在特斯拉工作超过两年,从实习生一路晋升为全职机器人工程师,深度参与Optimus机器人灵巧手的核心研发链路。其专长涵盖灵巧抓取与操作、触觉传感器设计、手部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根据其领英资料,他曾负责传感器开发、减震握持与操作等多个技术模块,这些经验恰是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最稀缺的技术积累。卢泽宇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小米同事一起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这一表态显示小米正在机器人团队建设上投入更多资源。
小米的机器人项目最早可追溯至二零二二年八月,当时公司发布首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中文名为"铁大"。这款身高一百七十七厘米、重五十二公斤的机器人能够识别四十五种人类情绪,具备环境感知和三维虚拟重建能力。然而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CyberOne鲜少公开露面,仅在二零二三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进行过一次静态展示。小米机器人团队在访谈中曾透露,第一代产品更多是技术展示性质,距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距离。
今年二月,小米机器人团队宣布CyberOne正在亦庄产线分阶段落地,并计划公示量产进展及开放参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但随后被小米官方辟谣。尽管官方否认了具体时间表,但第三代CyberOne已在十月完成美术著作权登记,这被业界视为新品即将发布的信号。卢泽宇的加入恰逢其时,显示小米正加速补强机器人技术短板,特别是在灵巧手这一关键领域。
灵巧手成为产业竞争新焦点
灵巧手之所以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战场,源于其在整机性能中的关键地位。根据多家券商研报对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的测算,一套灵巧手成本在整机中占比约百分之十七。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将灵巧手自由度提升至二十二个,采用"齿轮箱加丝杠加腱绳"传动方案,向高度仿生、精细化方向大幅升级。然而即便是技术领先的特斯拉,也在灵巧手技术上遭遇瓶颈。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灵巧手技术尚未突破,特斯拉已缩减今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的计划,马斯克本人也公开承认"暂时无法生产出足够灵活的机器人手"。
灵巧手的技术难度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是机械结构设计,需要在有限空间内集成高密度驱动单元、传动机构和传感器阵列,同时保证足够的力量输出和精准控制。其次是触觉感知能力,机器人需要像人类一样感知物体的质地、温度、压力,这要求开发高灵敏度、多模态的触觉传感器。第三是控制算法,如何将视觉信息、触觉反馈与运动规划实时融合,实现复杂物体的稳定抓取和精细操作,仍是未解难题。
市场数据显示灵巧手产业正迎来爆发前夜。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二零二四年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市场规模约为七十六万只,价值十七亿美元,至二零三零年将突破一百四十一万只,市场规模达三十亿美元。头豹研究院的乐观预测更为激进,认为二零三零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市场规模可达三百二十点六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八十。这一巨大市场空间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深圳、北京等地已形成灵巧手产业集群。
科技巨头掀起机器人人才争夺战
国际机器人研究正日益聚焦于灵巧手——一种旨在模仿人类手部和手指运动的系统。图片:Shutterstock
小米挖角特斯拉工程师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科技行业人才争夺战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体现。特斯拉Optimus项目主要负责人Ashish Kumar已离职加入Meta担任研究科学家,这一人事变动在特斯拉内部引起震动。Meta正在大力推进具身智能研究,试图将人工智能能力延伸到物理世界。苹果公司今年以来已流失十多位人工智能核心成员,这些人才被Meta、OpenAI、xAI等竞争对手以高薪挖走。马斯克本人也状告华人工程师李学晨跳槽OpenAI,指控其带走xAI聊天机器人Grok的机密技术。
这场人才争夺战反映出人工智能从语言模型向具身智能演进的产业趋势。机器人工程师需要跨学科知识储备,涵盖机械设计、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这类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培养出一批顶尖工程师,成为各家科技巨头争抢的目标。中国企业在这轮竞争中表现积极,除小米外,字节跳动、腾讯、百度均在机器人领域招兵买马。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流动也引发知识产权争议。特斯拉曾状告前员工将Optimus项目文件带到初创公司,苹果也因芯片设计师集体跳槽Nuvia而诉诸法律。如何在人才自由流动与保护商业机密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卢泽宇加入小米是否涉及竞业协议,目前尚无公开信息。但从特斯拉过往案例看,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动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企业在机器人赛道加速布局
小米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并非孤军奋战,中国已形成激烈的产业竞争格局。优必选作为行业先行者,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已突破八亿元,公司具备全栈式技术能力,战略核心聚焦工业场景落地。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人起家,其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启动IPO进程,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商业化。智元机器人定位二零二五年为"商用元年",在发展路径上表现出清晰的阶段性规划。小鹏汽车也宣布将在二零二六年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利用在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商业化落地而非单纯技术展示。优必选聚焦工业巡检、物流搬运等场景,与蓝思科技等制造企业达成采购协议。越疆机器人获得蓝思科技承诺,后者将在二零二五年采购一千台机器人用于生产线。宇树科技选择开源策略降低行业门槛,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这些商业化探索为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了多元路径。
然而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仍面临挑战。灵巧手的高精度减速器、力矩传感器、触觉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尚需时日。人工智能算法方面,虽然中国在大语言模型上进展迅速,但具身智能的感知决策算法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如何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也是难题,多数企业依赖视觉数据让机器人"观看"人类操作,但这种方式数据密度低、泛化能力弱。部分初创公司开发出外骨骼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直接捕捉人类手部动作获取高精度数据,代表了技术路线的新方向。
小米在这场竞争中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消费电子制造经验。公司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领域建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机器人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卢泽宇的加入补强了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但要真正实现CyberOne的商业化,仍需在算法、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取得突破。小米机器人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首席执行官雷军汇报,显示管理层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小米最快可能在明年推出新一代CyberOne产品,届时其技术水平和商业化进展将接受市场检验。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智能手机、电动汽车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特斯拉计划年产一千万台Optimus,马斯克预测每台售价可降至两万美元。中国企业正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占据有利位置,但技术积累、商业模式、供应链成熟度都需要时间验证。从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看,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信息来源: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military/us-battery-laser-weapon-sy...
2025-11-28 0
属猪的看过来!11月26号前后这几天,据说运势要爆,真假?信则有,不信则无呗。不过话说回来,谁不想顺顺利利呢?尤其是年底了,能有点好事发生,那真是太好...
2025-11-28 0
大家好,我是乔叔,今天带大家聊聊AI牛市到底是不是个大泡沫,以及这轮热潮为什么和当年互联网崩盘完全不是一回事。前不久,全球科技市场突然一阵动荡,英伟达...
2025-11-28 0
11月下旬的三天里,中国一下子从美国买了160万吨大豆,而且美国大豆比巴西大豆每吨贵600多块,但中国其实也不是非要买够1200万吨不可,为什么还要主...
2025-11-28 0
文 |范无救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最近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些人总觉得国际局势离咱们很远,其实真不见得。这场台前幕后的较量,已经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恩怨情...
2025-11-28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近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宏昌阁的大火让全世界都注意到了沿海城市高密度建筑灭火所面临的复杂难题。目前各国在扑灭这类大火时,主要...
2025-11-28 0
停在树下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头顶上会发生什么。鸟儿们可不管什么文明停车规范,它们想拉就拉,想吐就吐。说不定你刚洗的车,转眼就成了它们的天然画布。那些...
2025-11-28 0
信息来源:https://www.scmp.com/tech/big-tech/article/3334353/xiaomi-seeks-helpin...
2025-11-2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