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20日 20:03 1 cc

一大早,村里不少乡亲就提着寒衣、纸包袱,三三两两地往祖坟方向走去。
今日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这是一个给先人“送温暖”的日子,人们焚香、烧寒衣,把思念寄托在袅袅青烟里。
在这个仪式感满满的日子,寒意也随着季节一起“登场”。

我们这里清晨只有十四度,受寒潮影响,风一吹能钻进骨头里。稍微穿得薄些,就忍不住瑟瑟发抖。

而在民间,有句老话在这一天特别常被提起: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

这一天,是整个冬天“脾气”的第一面镜子。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会不会特别寒冷?
从古人的经验中,我们或许能得到线索。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十月初一,是冬天递来的“请柬”

老一辈常说:
“十月初一的风,能吹出冬天的底气。”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农历十月是冬季的开端,而十月初一正是“冬令第一个节点”。
古人没有卫星云图,没有气象模型,只靠观察这一天的风、霜、雨、雾,来推测整个冬季的基调。

他们不是迷信,而是把大自然的规律,刻进了生活里。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这些代代相传的农谚,正悄悄告诉我们今年冬天的“脾气”

下面这些古老却精准的农谚,其实都是“十月初一天气指南”。
了解它们,也许你就能读懂今年冬天的性格。

① “十月初一阴,炭翁笑吟吟;十月初一晴,柴贱无人问。”

这句最接地气。

  • 初一若阴冷潮湿
    → 冬天多半偏冷
    → 老卖炭的人生意兴隆
    → 取暖的需求会很大
  • 初一若晴暖如春
    → 冬天可能偏暖
    → 柴火滞销,买的人少

古人的天气学,藏在最朴实的生活交易里。

② “初一见了霜,麦谷堆满仓。”

如果十月初一有霜:

✔ 冷空气到位
✔ 害虫虫卵能冻死
✔ 冬小麦能“睡”得踏实
✔ 来年粮食更饱满

这句农谚既是经验,也是寄托着农人对丰年的期待。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③ “寒衣风里透,一冬暖不够。”

寒衣节若寒风刺骨,说明什么?

→ 冷得早
→ 冷得急
→ 冷得久

这样的冬天往往不是最冷的那种“一下到谷底”,
而是反复冷、持续冷,让人觉得整个冬天都“暖不起来”。

④ “十月初一日头笑,寒冬腊月穿夹袄。”

“日头笑”就是晴朗温暖。

如果这一天阳光特别好,那冬天可能会:

✔ 比往年暖
✔ 腊月也不太冷
✔ 厚棉衣穿得并不多

这是一种“暖冬”的信号。

但暖冬并不全是好事,
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反而可能不利。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⑤ “初一雨涟涟,冬行春雨令。”

十月初一出现绵绵细雨,意味着:

✔ 水汽充足
✔ 冷暖空气纠缠
✔ 冬天湿冷、雨雪偏多

不是“干冷刺骨”,而是“湿冷入骨”。

⑥ “十月初一冻了手,三九冰上稳稳走。”

如果初一就能把手冻僵:

→ 冷空气来得早
→ 冬季积冷量足
→ 进入“三九”时河面容易冻得厚实

这种是典型“强冷冬”的征兆。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⑦ “初一无风又无雨,来年谷穗瘪着肚。”

若十月初一异常暖和、风平浪静:

→ 多半是暖冬
→ 疫病虫害越冬能力增强
→ 来年庄稼容易减产

这是农人最不愿看到的情形。

⑧ “十月初一雾,老狗畏门户。”

初一若起大雾:

✔ 说明水汽很旺盛
✔ 冷暖交界明显
✔ 冬季降雪可能较多

古人说连“老狗都不敢出门”,
形象地说出冬天可能会“冷得吓人”。

⑨ “晴不过初一,寒必透春衣。”

无论前几天多暖和,只要初一开始转冷:

→ 这寒意将一路贯穿整个冬天
→ 甚至会冷到立春之后

可见十月初一,被视为冬季“拐点”。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古谚的答案已很明显

要判断今年冬天冷暖,只需回看:

✔ 十月初一你那里是晴?是阴?
✔ 有霜?有雨?有雾?
✔ 风是否刺骨?

这一天的天气,就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张气象答卷”。

“冷不冷,看十月初一”,今日十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十分寒冷吗?

你那里的十月初一天气如何?

你们那儿是:

️ 雾?
️ 雨?
❄ 冰凉透骨?
☀ 还是暖得像“小阳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