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18日 02:39 1 cc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如果说两年前的《新闻女王》是在新闻台上演宫斗戏,那么《新闻女王2》在主题上显然想要超越办公室政治,除了刻画Man姐从高级打工人到创业者的转变之外,亦观照了当下的新旧媒体之争,格局陡增。

TVB凭借多年制作职场剧的经验,保证了新剧情里不断穿插着时兴议题,更有阵营对立、人性选择等拥有戏剧张力的元素,不过最让观众有爽感的设定是——剧中人个个保持着清醒的事业脑,对于自己该争的地位寸步不让。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打败竞争对手,这是职业理性的体现,亦是TVB剧务实的一面。但是,当剧中人面临重大的利益冲突之时,她们又总会坚守底线,捍卫专业主义精神,这不得不说又是香港职场剧特有的一种英雄主义。《新闻女王2》就复刻了往昔TVB职场剧特有的“务实英雄主义”。

尽管这部TVB新剧聚焦新闻行业,但却提出了三个适用于所有职场人的问题,也适合在任何时代发问的话题:我能力够强,该不该出去创业?当我的利益和理想冲突时,该如何选择?事业在人生中应该占多大的比重?

文|竺晶莹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权斗的世界太小了

张家妍在新剧中贡献了一条金句:“换工作只是换个监狱,哪里都是监狱,没区别。”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犹记得Man姐(文慧心)也曾困在这样的“监狱”里,她在第一季《新闻女王》中为了SNK的总监之位斗生斗死,结果上位副总监之后依旧受掣于资本对新闻的干预,难以在机构内部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当她赢得权力的游戏之时,却又沦为更高层权力平衡游戏中的棋子。

我当时就想,“新闻女王”怎么可以屈居于一个新闻台里的权斗?那间演播室里的方寸之地,难道就是职业女性征战的终极疆场了?有些人适合当高管,像飞爷,捧着一杯奶茶就摆平了公司里的人事斗争,打麻将从不赢方太,识得哄老板开心。又或者像第二季里的总监Kingston,手握人脉资源,又懂做市值管理,有难以替代的特殊才能。但是,骄傲固执、又有能力、还有理想的文慧心不会止步于高管之位。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果然,《新闻女王2》开篇便是:Man姐搭直升机报道楼塌事件,高调回归新闻战场。用行动打破众人的质疑:你以前风光,因为你是SNK当家主播,离开大台后,你什么都不是。而这次事件证明了,正如Man姐回应许诗晴的那样,SNK是因为有她文慧心才有公信力,不是她不能没有SNK。

新剧中Man姐不再恋恋SNK这个旧战场,转而入股刘艳创办的网媒“公开平台”,成为自己的老板。这一颇具象征意味的转身,恰恰切中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一个属于“超级个体”的舞台正缓缓升起,他们以自身专业价值为支点,正在撬动并重塑传统组织的铜墙铁壁。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昔日,顶尖人才的命运往往与庞大机构的兴衰绑定,在无尽的内部权斗中消耗才华与理想。但文慧心的选择告诉我们,当专业价值与个人品牌足够耀眼,栖居于机构之中已是一种束缚。真正的王者,不会屈居于权斗之下,而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重塑规则。

英国作家William Rees-Mogg曾在《主权个人》这本书中预言未来只有那些最有才华、最自力更生、最精通技术的人才能蓬勃发展。尽管这个未来还未完全到来,但我们的确看到了AI等技术已经让越多越多的“一人公司”涌现,有才华之人能够以更低的门槛来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

《新闻女王2》无疑回应了这种时代趋势,在叙事上从办公室政治转向创业商战。文慧心的斗争对象,从具体的人,变成了抽象的市场、资本、流量以及自身的局限。她不再为SNK的派系站队而烦恼,却需要直面如何养活一个团队、如何平衡新闻理想与商业生存、如何在算法的洪流中坚守内容的尊严。这恰恰是“超级个体”时代的真实写照:自由与风险并存。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创业与否,正是各人对自由与风险的选择不同。有人愿意为自由承担风险,有人更喜欢低风险的生活。文慧心显然选择了前者,我们看着Man姐从没有了大台资源而遭人轻视到获得Diana投资,历经公开平台多次遭人抹黑又得到澄清,订阅突破百万人。这种起伏让人仿佛重回《创世纪》里人物充满时代襟抱的氛围之中,毕竟,谁说她不是在新闻领域创下一个新世纪呢?

没有永远的对手,

只有永远的真相

早年TVB职场剧倾向于刻画香港律师、医生、警察的形象,这些专业人士不仅是维系香港社会运转的基石型职业,此类场域也拥有天然的戏剧性冲突——律师处理罪与罚,医生直面生与死,警察对决正义与邪恶。

美剧同样喜欢拍这几大行业的故事,不过美国影视剧还喜欢将镜头对准新闻业——《新闻编辑室》是影响很多年轻记者入行的HBO王牌剧集;《早间新闻》是借主播台映射当代女性的职场生存压力;《总统班底》《聚焦》《华盛顿邮报》更是以真实调查事件为主题,彰显“第四权”的胜利。

以新闻教科书中经典的水门事件为例,两位《华盛顿邮报》的年轻记者根据线人“深喉”的线索,一路深度调查,面对白宫层层否认与阻挠,最终揭穿了总统尼克松团队窃听、撒谎、滥用权力的行径,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版图。因此,记者的斗争更多是与权力、谎言和时间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注定了新闻行业同样是一个戏剧富矿。

此外,我们身处后真相时代,被“信息战争”裹挟,真相与谎言在社交媒体上搏斗,流量为王,媒体的公信力受到空前挑战。《新闻女王》抓住了这一全球性议题,已不仅仅是讨论新闻职业的伦理,更是在讲我们该如何认知世界。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在第二季中,虽然前同事变为竞争对手,传统媒体SNK对阵新兴媒体公共平台,看似水火不容,但是对于这两个平台中严肃的新闻人来说,追寻真相是超越阵营的共同目标。剧中的社会事件两者也进行了多次合作,Man姐与SNK联手拯救了一个挟持律师的无奈业主,刘艳与张家妍共同为摄影师工会鸣不平,主角们更是一同破获了晶耀学院的骗局。

虽然《新闻女王2》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人物都存在人性的灰度,但能得到众多传媒从业者的肯定,正是因为在面对致命威胁和利益诱惑之时,主角们还是可以坚守原则,找寻真相。如同英国《金融时报》的警句:Without fear and without favour,无惧威胁,不享利益。这样的记者,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无冕之王。

TVB职场剧里的“务实英雄主义”

我们喜欢看TVB,在于它创造了两种爽感。一是它常用单元剧混合连续剧的模式,来保证剧集的节奏感,《新闻女王2》同样是由AI主播、有奖谜题、邪教骗局等事件串成剧情,又以主角的人物成长线留住观众。二是因为它遵循着人间清醒的叙事标准:对现实利益和复杂人性的刻画坦荡而不虚伪。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剧中人物关系网纠缠多变,今日盟友可能是明日对手,昔日的敌人亦能成为暂时的伙伴。这种基于现实利益与情境需求的快速转换,并非价值观的摇摆,而是高度商业化社会中一种成熟的职业理性。它承认新闻机构不仅是理想的圣殿,也是需要生存和发展的职场,有其冷酷的商业逻辑。比如Man姐在卧底破获香港富少参与的晶耀学院案后,同样接受富少所在的松柏集团递上的公关合作。

然而,在这一切“务实”的底色之上,剧集始终还有一抹 “理想主义”光辉,这并非政治正确,而是我们的确会对坚守专业和原则的人生出一份尊敬。文慧心无论在哪里,作为一个新闻人,她面临的终极考验,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来自内心的拷问——在巨大的利益诱惑或生存压力下,是否要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是否要越过道德的边界?她的选择,一次次地确定了她的品牌与价值。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这正是TVB职业剧历经数十年而不衰的精神内核:在认清现实之残酷后,依然选择坚守某种原则的英雄主义。

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什么是真正的“新闻”?谁是真正的“女王”?或许正如文慧心所展示的——不是那个永远站在舞台中心的人,而是那个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守住专业与良知,并以此影响世界的人。

除此之外,我也意外地看到了《新闻女王2》之中对于事业该占人生多大比重的思考。一贯以来,TVB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事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职业女性会在工作中拥有极大的价值感。但是,新剧中我看到了一丝对于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一命题的反思。一幕是梁景仁在台风报道事件中殉职,因为他想做英雄想上位。另一幕是张家妍听到许诗晴和丈夫通话时,她翻了翻手机里的通话记录,全是工作电话,一时根本找不到人说心里话,落寞的她不禁苦笑。这两处剧情让人唏嘘,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事业,没有生活,很不值当。

年度期待爆款港剧回归,这次还能“封神”吗?

近几年网上流传着一种对比,就是疲惫的年轻人和精神的老人家之间的反差感,年轻人都想躺平,老人家都活力满满想要继续改变世界。而看这些TVB剧,很多在职场里卷不动的年轻人会惊讶于这些四五十岁的角色怎么还会在事业上这么搏命。

我们承认,人应该在事业中获得尊严,在工作中秉持专业主义原则,那就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但是,TVB同样会在你低谷时劝你,无论开不开心,先煮碗面吃。只不过,如今这碗面或许变成了Kingston从不离手的广告饮料。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