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闷声发大财",今年开春盘点存折,看着终于突破50万的数字,我默默打开了微信。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三秒,突然把朋友圈功能关了。这年头啊,晒恩爱死得...
2025-11-05 0
最近刷到个挺扎心的事儿,步行应用WeWard的团队搞了个AI模型叫“Sam”,专门展示2050年平均久坐者可能长啥样。
深陷的双眼、暗淡的肤色、肿起来的双脚,还有脖子往前探的“科技颈”,光看图片我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走两步。
咱现在的生活是真方便,坐在沙发上能点餐,能开工作会议,还能跟朋友视频聊天。
但方便背后藏着个大问题运动量越来越少,专家都警告了,这“缺乏运动流行病”正在悄悄蔓延。
WeWard不光做了Sam,还把AI预测用到了名人身上,布拉德・皮特、奥普拉・温弗瑞、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些熟面孔,一旦长期久坐,模样变化看得人心里发紧。
布拉德・皮特会有红眼和啤酒肚,梅丽尔・斯特里普可能得弯腰驼背走路,连球场上超能跑的梅西,都逃不过体重增加的可能。
本来想觉得“这就是AI夸张了”,但后来查了查他们参考的医学研究,才知道这些预测还真不是瞎编的。
WeWard在博客里说,要是万圣节想找吓人的东西,那继续把便利放在运动前面,未来的我们可能就是最惊悚的例子。
这话听着有点狠,但理儿没错。
他们做的AI模型,是根据长期身体活动少、总盯着屏幕、习惯便利生活的人会遇到的健康问题来的。
之前看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超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每周运动不够,每年大概有320万人因为缺乏运动相关的疾病去世。
本来我对“久坐危害”没太具体的概念,直到看见奥普拉的久坐预测图跟她现在精神的样子比,臃肿的体态、没气色的皮肤,一下子就把“久坐后果”变直观了。
WeWard还挺贴心,给了ChatGPT提示词,想试试自己久坐后可能啥样的人,能直接用。
这种视觉冲击比看一堆文字数据管用多了,毕竟名人的脸大家都熟,他们的变化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
现在远程办公的人越来越多,2024年中国远程办公用户都超5亿了。
很多人一坐下就是大半天,除了去厕所几乎不动。
搞不清为啥大家宁愿点外卖等半小时,也不愿下楼走两步买,可能就是便利惯了,但身体可不会惯着这种懒。
WeWard做这个模型,估计就是想打破大家的“认知麻木”别觉得久坐的危害离自己远,2050年看着远,其实日子过起来很快。
看了AI预测图,可能有人会说“大不了胖点,没啥大不了”。
但其实久坐对身体的影响,比长胖要复杂多了。
咱先说说代谢的事儿,身体不动的时候,热量消耗会变少,新陈代谢也慢下来。
没被用掉的能量会变成脂肪存起来,尤其容易堆在肚子上。
时间长了,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都会增加。
之前听哈佛医学院的朋友说,总坐着不怎么动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常活动的人高不少。
再说说咱们的脖子和关节,现在人总盯着手机、电脑,头会不自觉往前倾,时间长了就形成“科技颈”。
我身边有个程序员朋友,才30岁就总说颈肩疼,去检查发现有颈椎间盘突出。
中国康复医学会2025年的数据显示,25到35岁的人里,72%都有“科技颈”的问题。
这还不算完,关节也怕久坐,尤其是髋关节和膝关节,总不动会变僵硬、酸痛,时间长了还可能得退行性关节炎。
关节里的软骨需要活动来获取营养,总坐着的话,软骨就像缺了水的植物,慢慢就没活力了。
还有皮肤和眼睛,也遭不住久坐的折腾。
总盯着电子屏幕,蓝光会让皮肤提前衰老,还会有色素沉着。
而且看屏幕的时候,眨眼次数会变少,眼睛容易干、发红,时间长了视力还会模糊。
我自己就有这体会,加班看电脑久了,眼睛又干又疼,得滴眼药水才能缓解。
另外,久坐的人血液循环不好,头皮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头发会变稀疏。
我同事最近就总吐槽掉头发多,后来才发现他每天上班坐8小时,下班回家还瘫在沙发上看手机,几乎不运动。
除了这些能看见的变化,还有些看不见的危害。
比如压力、焦虑、抑郁的几率会变高,特定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都把久坐列为1类致癌物风险因素了,这些看不见的危害比长肚子、脖子疼更吓人,因为它悄悄发展,等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晚了。
之前还听说个事儿,2024年深圳有个28岁的程序员,连续久坐12小时加班,突然发了肺栓塞,虽然抢救过来了,但得长期吃抗凝药。
这事儿让我挺警醒的,别觉得年轻就扛造,身体的底线经不起这么耗。
反观芬兰有个科技公司,推行“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的制度,后来员工颈肩疼的情况少了40%,抑郁的评分也降了25%。
这么看来,只要稍微调整下习惯,就能减少不少危害。
其实想改变也不难,不用一下子就跑马拉松、去健身房。
遵循“20-8-2法则”就行,每坐20分钟,起身活动8分钟,再做2分钟伸展动作,比如扩胸、转脖子。
现在智能手表都有久坐提醒功能,设置一个,到点就起来动一动。
要是好奇自己久坐后可能啥样,也能试试WeWard给的ChatGPT提示词,说不定看完自己的预测图,动力就更足了。
当然,光靠个人努力也不够。
企业可以多弄点站立办公的工位,开短会的时候能改成步行会议,就像微软、谷歌那样。
政府也可以多建点社区健身设施,弄个“15分钟健身圈”,让大家出门就能运动。
很显然,便利文化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不是为了牺牲健康。
找到便利和运动的平衡,才能过得既舒服又健康。
咱享受便利生活的时候,可别把运动这件事丢了。
毕竟2050年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现在的每一个小习惯,都决定着那时候的身体状态。
从今天起,别再瘫在沙发上了,起来倒杯水、走两步,慢慢养成习惯,身体肯定会给你正向的反馈。
相关文章
老话常说"闷声发大财",今年开春盘点存折,看着终于突破50万的数字,我默默打开了微信。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三秒,突然把朋友圈功能关了。这年头啊,晒恩爱死得...
2025-11-05 0
“2025统一倒计时”这几个字在热搜榜上反复刷屏,不少人心里都在嘀咕:台海真的要变天了?解放军锁死台海,美国再怎么叫嚣也管不了?北京已经定调,两岸统一...
2025-11-05 0
他被称为“央视最帅主持人”,儒雅的长相和磁性的嗓音,深受观众喜爱。可,谁能想到,年仅46岁的他,突发癌症离开了我们。更加令人意外的是,从确诊,到去世,...
2025-11-05 0
最近刷到个挺扎心的事儿,步行应用WeWard的团队搞了个AI模型叫“Sam”,专门展示2050年平均久坐者可能长啥样。深陷的双眼、暗淡的肤色、肿起来的...
2025-11-05 1
56岁的张也啊,还真挺有意思。 她没结婚,但活得那叫一个自在。 我跟你说,前段时间在四川的演出,张也一出来,那眼神儿,稳得很,歌一开嗓,底下观众全都...
2025-11-05 1
下班的打卡声,像是屠宰场里,给牲口脑门上盖戳的动静。“啪”,解脱了。我叫陈阳,三十四岁,在一家不好不坏的广告公司,干一份不死不活的工作。走出写字楼,晚...
2025-11-05 1
老人卧着三年没下过床,房里气味很重,后背和臀部压出来的烂肉一大片。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家人也弄不动他。有人说一次五百块洗澡太贵,其实不只是帮他清洗身体。...
2025-11-05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6年元旦、春节、...
2025-11-05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