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无法接受中国说“不”,31国联手发起挑战?欧美直接打明牌了,中方大使:做好战斗准备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9日 01:00 1 admin

2025年10月上旬,中国商务部抛出的稀土出口新规在国际市场炸了锅——只要产品里哪怕含有一点点中国稀土,出口都得经过审批。这个看似针对供应链安全的调整,瞬间戳中了G7和欧盟的敏感神经。不到一周时间,31个西方国家扎堆开会,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直言要在G7协调下“采取强有力回应”,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是放话要联合“民主国家”对抗中国,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

大家都清楚稀土不是普通矿石,手机屏幕发光、电动车续航、战斗机雷达运转,背后都离不开这种“工业维生素”。而中国手里攥着的不只是矿,更是全产业链的主动权——从开采到提纯的核心技术,从专利布局到实际产能,全球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绕过中国玩得转。早在上世纪,中国就靠技术积累把稀土加工成本压到了西方的三分之一,现在更是通过新规堵死了“第三国转口”的漏洞,以前有人想把中国稀土运到东南亚再贴牌出口,现在这套把戏彻底行不通了。

无法接受中国说“不”,31国联手发起挑战?欧美直接打明牌了,中方大使:做好战斗准备

欧美这次反应这么大,本质上是接受不了中国在高科技产业链上拥有“一票否决权”。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说得很直白,他们不能容忍中国对白宫说“不”。要知道,美国现在能拿出来跟中国叫板的,也就剩下尖端芯片制造这点家底,要是稀土这个上游环节被掐住,他们的半导体产业、军工装备生产都得歇菜。可现实很骨感,从今年4月中国第一次动用稀土牌开始,美国找了半年“平替”,乌克兰、刚果倒是想卖矿,可没有中国的加工技术,那些矿石运回去也只能当石头摆着。日本更有体会,2010年就喊着要摆脱对华稀土依赖,15年过去了,现在进口的稀土里还有七成来自中国。

欧盟这边更像是跟着美国起哄,一边说自己是“全球最大贸易集团”,一边连内部意见都统一不了。丹麦这些小国怕被波及,直言“不能单打独斗”;德国还陷在技术性衰退里,汽车产业离不开中国稀土,却又不敢公开反对美国主导的施压。最讽刺的是荷兰,前脚刚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国企业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后脚就发现自家光刻机的核心部件离不开中国稀土,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暴露了西方阵营的真实困境——想打压中国,又怕伤到自己。

无法接受中国说“不”,31国联手发起挑战?欧美直接打明牌了,中方大使:做好战斗准备

G7凑在一起开会时,提出的方案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要定稀土最低价,有人想搞碳税卡脖子,可这些方案连他们自己都没底气落地。澳大利亚、加拿大有矿没错,但加工技术得靠中国,真要是跟中国撕破脸,他们的矿只能烂在地里。日本吃过稀土短缺的亏,这次连狠话都不敢说,怕重蹈2010年的覆辙。说白了,这31国看似团结,实则各打各的算盘,没人愿意第一个牺牲自己的利益,所谓的“联手挑战”,更像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表演。

面对西方的施压,中国早就亮明了态度。我国驻美大使明确表示,中国已做好与美国爆发贸易战的准备,但也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这句话不是空话,从8月中方谈判团向华盛顿释放“地狱之火”的警告,到9月中美高层通话时强调破坏共识的后果,中国一直在给美方留余地,可特朗普政府偏要踩踏红线,那就只能承担后果。现在中国的出口数据也能说明问题,9月对东盟出口稳居第一,对非洲出口同比涨了56%,反观对美出口下降近27%,这意味着欧美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西方想靠施压让中国妥协,根本不现实。

无法接受中国说“不”,31国联手发起挑战?欧美直接打明牌了,中方大使:做好战斗准备

稀土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源之争,而是产业链话语权的较量。中国现在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制定规则,通过新规既守住了资源安全底线,又推动稀土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以前低价卖原材料、牺牲环境的日子早就过去了。西方要是还抱着冷战思维,想用施压、制裁那套老办法对付中国,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全球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是把中国逼到对立面,欧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会涨多少,高科技产品能不能按时生产,这些账他们迟早要算清楚。

现在特朗普政府还在犹豫要不要在11月加征100%关税,G7也没拿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反观中国,稀土管制措施已经落地,产业链优势稳固,谈判的大门也一直敞开。这场博弈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不在西方手里,要是他们继续执迷不悟,最后可能不是中国妥协,而是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就像韩国那样,因为帮着美国施压,已经遭到中国反制,欧盟要是不想重蹈覆辙,最好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失去中国稀土的代价。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