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07日 15:20 1 cc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一座大桥像银带般悬在云端,脚下是625米深的峡谷,河水细得像条丝带,车辆驶过仅用2分钟就跨越了曾经要绕2小时的山路。

这座刚在9月28日通车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成了网红打卡地,更让不少人好奇。

在这么险峻的地方建桥,到底图什么?对常跑这条线的货运司机、沿线种果树的农户来说,这座桥又意味着什么?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要理解花江峡谷大桥的意义,得先懂贵州的“难”,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这里92.5%的土地都是山地和丘陵,叫得出名字的山头就有125.8万座。

以前在贵州跑运输,司机们最怕的就是跨峡谷,从花江大峡谷这头到那头,得沿着盘山公路绕80公里,遇上雨天路滑,2小时能到都算顺利。

有位跑了十年货运的李师傅说,以前拉一车橘子从黔西南到六枝,光在峡谷附近就得耗掉近半天,等运到批发市场,箱子底部总会烂掉一小半,“损耗率超过35%,有时候赚的钱还不够赔损耗”。

也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山地困局”,贵州这些年硬生生把自己建成了“世界桥梁博物馆”。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3万多座桥梁,从横跨激流的小桥到飞越高山的特大桥,每一座都在缩短“山里”与“山外”的距离。

而花江峡谷大桥,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座,它是六安高速(六枝特区到黔西南安龙县)的核心节点,必须横跨80公里长的花江大峡谷。

要知道,这可是我国最长的峡谷之一,建桥难度本就极高,可对沿线百姓和企业来说,这座桥却是“刚需中的刚需”。

如今大桥通车,变化立竿见影,最直观的就是时间,以前绕山2小时的路程,现在2分钟就能跑完,效率足足提升了6000%。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李师傅现在再拉橘子,从安龙到六枝的时间直接砍半,“以前早上摘的橘子,下午才能到批发市场,现在中午摘,傍晚就能摆上摊位,损耗率降到8%以下,多赚的钱够加两箱油”。

对企业来说,成本也跟着降了,一家在黔西南做蔬菜出口的公司算了笔账,以前运输车辆绕峡谷时,每车油费、过路费要多花200多元,还得额外雇人分拣损耗的蔬菜。

现在走大桥,每月能省近万元成本,蔬菜抵达港口的时间提前了3小时,赶上出口船期的概率也高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据测算,这座桥能让周边区域的GDP年增速再提1.5个百分点,对靠农业、旅游业吃饭的黔西南来说,这就像给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不过花江峡谷大桥的价值,可不止“省时间、降成本”这么简单。从规划时起,它就没把自己当成“一座单纯的交通桥”,而是要做“能赚钱的桥”。

桥上做吸引游客的“流量入口”,桥下做带动产业的“生产力载体”。

先看桥上,桥塔顶建了个离江面近800米的“云端咖啡厅”,坐在里面喝咖啡,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云雾绕着峡谷飘,这种“悬在半空”的体验,在全国找不出第二家。

再看桥下,玩法更丰富,峡谷岩壁上修了座悬空600多米的玻璃观光厅,踩在透明玻璃上,能把80公里峡谷的全貌尽收眼底,胆子大的还能对着下面喊两嗓子,听回声在山谷里荡。

旁边还有条1400米长的高空竞速跑道,穿上专业装备在上面跑,风从耳边吹过,比在平地上跑步多了几分刺激;最让人期待的是无绳蹦极荡绳。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没有绳索回弹,从几百米高空荡出去的瞬间,像小鸟一样掠过峡谷,光是想想就让人手心冒汗。

而且大桥离黄果树瀑布只有50公里,现在当地旅行社已经推出了“看世界第一高桥+游黄果树瀑布”的一日游线路,国庆期间预约量直接爆满,周边民宿的价格虽然涨了些,却还是一房难求。

以前靠种地为生的村民,现在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卖起了当地的刺梨干、腊肉,“桥建起来后,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一位开农家乐的阿姨笑着说。

当然,能建成这样一座“全能大桥”,背后藏着不少“黑科技”,花江大峡谷的环境有多复杂?

最窄的地方只有300米,最宽处却达3公里,峡谷里的风更是“脾气暴躁”,瞬时最高风力能到14级。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这相当于强台风的级别,站在谷底都能被风吹得站不稳,更别说要把93个每个都超过200吨重的钢节段,在狂风中精准对接在一起了,难度堪比“在摇晃的船上搭积木”。

为了搞定“风”这个难题,工程团队给大桥装了“顺风耳”和“千里眼”,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

这套系统24小时不间断采集风场数据,不仅能知道风的速度、方向,连风形成的漩涡轨迹都能精准捕捉。

施工时,团队看着实时数据“看风下菜碟”,风小的时候抓紧对接,风大的时候就调整方案,最后实现了钢节段毫米级的对接误差,误差不超过2毫米。

除了抗风,大桥的“根基”也得打牢,承担主梁重量的锚定,单个就要浇筑16万立方米混凝土,这相当于8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有个麻烦,水化热反应会让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和外部形成温差,很容易开裂。

工程师们想了个办法,给锚定埋了S型旋转的冷却水管,再配上精准控温的智能芯片,就像给锚定“敷了恒温冰袋”,让混凝土降温过程平稳可控,最后完美解决了开裂问题。

更绝的是峡谷另一侧的锚定,因为那侧山体空间小,放不下庞大的锚定结构,工程师们干脆“以山为锚”,在山体里提前挖好隧道,把锚定直接嵌入进去,让整座山都成了大桥的“靠山”。

这种做法不仅省了空间,还让锚定更稳固,毕竟再坚固的混凝土,也比不上整座山的支撑力,这些技术不仅解决了建桥的难题,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顶尖实力。

贵州建世界第一高桥!跨80公里峡谷,企业运货省2小时降成本

如今站在花江峡谷大桥上,看着来往的车辆、拍照的游客,很难不感叹,1420米的主桥跨度、625米的桥梁高度,让它“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就算把桥塔算上,高度也能和哈利法塔比肩。

但这座桥的意义,远不止“世界第一”的头衔,它是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高速平原”的缩影,是交通帮农户减少损耗、帮企业降低成本的“经济桥”,也是能让游客赏景、让村民增收的“民生桥”。

或许未来再提起贵州,人们除了想到黄果树瀑布,还会想起这座悬在云端的大桥,想起它如何用2分钟,改变了一片山的命运。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