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26日 22:41 1 cc

高市早苗刚结束与特朗普的通话,欧洲那边的反应就立刻变了味。

几天前还在模糊观望的欧洲媒体,突然开始对日本的涉台言论表示担忧。更让人意外的是,日本非但没有收敛,反倒对中国提出了一个要求。

美日互动后,欧洲迅速调整立场,日本右翼则急于稳住局面,主动挑起新的舆论战。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整个事件背后,是一场围绕国际话语权的多方角力,中国保持了稳定的节奏和清晰的立场,没有被带节奏,反而在复杂局势中逐步占据主动。

欧洲“变脸”并不突然,只是掩饰不住

高市早苗作为日本政界右翼代表人物之一,近期发表的涉台言论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

她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寻求G7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欧洲国家的表态。但就在当地时间11月25日,高市早苗与特朗普通话后,欧洲的态度明显开始发生变化。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从一开始,欧洲方面就并未直接支持日本的立场。近日,英国、法国的主流媒体迅速发声,对高市的涉台言论表示担忧,指出这类言论可能加剧地区紧张。

这种节奏上的突然转变,显然不是巧合,更像是欧洲在观察完美日互动之后,主动调整了自己的表态方式。

从外部看,欧洲“转向”的核心原因还是基于美国的态度。高市与特朗普的那通电话虽然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对外释放出的信号却很清楚,美国内部并不愿意在这个节点上为日本的挑衅行为“兜底”。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高市本人在通话后的表情和语气,也被外界解读为“并未得到预期的支持”。

欧洲国家显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从自身利益出发,欧洲并不想被拖入紧张局势中,在没有美国明确立场之前,他们更倾向于保持一定距离。

一旦发现美国立场模糊,就迅速调整话术,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冲突。

这也暴露出一个现实,那就是欧洲在涉亚太事务上仍然缺乏独立判断力,更多时候还是“看美国眼色行事”。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这不仅体现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日本的警惕上。欧洲并不是完全站在日本一边,他们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同样保持警觉。这种警觉,在日本军费增长、军事政策变化等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欧洲的“变脸”并不是立场的变化,而是策略的调整。他们既不想明确支持日本,也不愿直接与中国对立。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为日本的政治冒险买单。

日本提出的“要求”背后,是焦虑和算计

就在欧洲态度转变的同时,日本方面却不打算低头。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就在11月25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出面召开记者会,提出了一个对中国的“要求”。

这个所谓的要求,表面上是希望中国“履行与地位相称的责任”,实际上是拒绝中国对《联合国宪章》中“敌国条款”的引用。

日本方面试图淡化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影响,将焦点从“挑衅是否合理”转移到“中国是否理性”,这是一种典型的舆论转移策略。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敌国条款”,是联合国宪章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与二战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虽然这一部分内容长期未被触发,但从未被正式废除。

中国在涉台问题上引用这一条款,强调的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仍有义务保持克制。但日本方面却声称这一条款“早已无效”,并反过来要求中国“不要过度反应”。

这种说法其实是对事实的回避,中国并没有做出超出常规的外交反应,只是要求日方纠正错误、尊重一个中国原则。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日本的“要求”并不具备国际法基础,更多是政治表态,意在制造一种“中方反应过度”的印象,为自身挑衅行为找借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日本还向联合国秘书长致函,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上博取同情,这种做法显示出日本右翼政客在此事上的高度焦虑。

他们担心的,不只是中国的强硬立场,更担心美国对高市并不认可的态度会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失势。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所以,日本试图通过制造“中方压力过大”的舆论氛围,让中国在国际场合陷入被动。但这种策略效果有限,日本并没有获得明显优势。

这种对华提要求的举动,本质上是一次“话术上的博弈”,而非真正的法律或外交诉求。

它既不具备实质推动力,也无法改变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认同。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面对压力时的政治姿态。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节奏在中国手中

尽管外部声音此起彼伏,但从整体节奏来看,这场外交博弈,中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此次事件再次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应对复杂局势,更具备在多边舞台上引导话语的实力。

在联合国层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早在21日就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并将其作为正式文件。这也是一种稳健的外交策略,中国没有在情绪上被带跑,而是以规则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有节奏的反制。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从安理会的构成来看,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拥有实质性的话语权。

俄罗斯对中国的支持也为未来的可能讨论提供了稳定基础,而美英法即使不明确支持中国,也不大可能为日本的单边行动提供公开支持,这使得日本在联合国争取“多数声音”的难度极大。

更关键的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中占据多数。这些国家普遍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对日本右翼的历史问题也有清晰认知。

日本试图通过国际舆论转移焦点的策略,很难在这种整体格局下获得共鸣。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中国的应对不仅体现在联合国,近期中日之间的外交沟通也在尝试推进。不过,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日方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对话才有基础。

可以看出的是,中国并未将外交升级至对抗状态,而是选择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交流的可能。这种策略,是中国一贯的做法,也是这次博弈中最重要的节奏。

中国是以稳定立场和外交操作,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出清晰的形象,负责任、守纪律、讲规则。这种形象,是对日本“挑衅者”身份的最大反差,也让更多国家在立场选择上更倾向于支持中国。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西方阵营内部的协调并不稳固,日本试图拉拢支持却反遭冷遇,中国则通过规则和节奏掌握主动。

未来局势还可能会有波动,但这场博弈已经说明一个基本事实,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仍具广泛共识,任何挑战都难以得逞。

果不出中国所料:美日通话后,欧洲马上变脸,日本对华提一个要求

这,更是一次对国际秩序稳定性的现实检验,中国的立场,经得起推敲,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参考信息:

中美“默契”敲打日本:老实点——澎湃新闻2025-11-25 21:54

通上话了,高市早苗:特朗普提到中美关系——观察者网2025-11-25 11:11

高市挑起中日对立,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西安网2025-11-26 07:49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