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同样的挑衅,东大对西方,和对日本,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对待。对于湾湾的问题,西方政客就图个口嗨,恶心一下东大,日本,可是实实在在殖...
2025-11-11 0
1988年,21岁的王来春成了富士康首批员工,在流水线上拧螺丝,一干就是十年做到了课长。
如今,她创办的立讯精密市值能把富士康按在地上摩擦,郭台铭当年"给大陆赏饭吃"的言论成了笑话。
为什么昔日的打工妹能实现反超?郭台铭最担心的对手竟然来自内部?
作者-常
1988年的深圳,郭台铭带着50多人在龙华租下厂房,挂出富士康牌子时,绝对想不到37年后的今天会发生什么。
当时,王来春从汕头老家来到深圳,进了富士康车间,从最基础的流水线工作做起,双手每天都在拧螺丝。
别人干几个月就跑了,她一干就是十年,凭着肯吃苦、脑子活,从底层工人一路升到了课长。
这个职位,在当时已经是大陆员工在富士康能摸到的天花板,手下管着几千号人,郭台铭注意到这个女工的表现,还专门点名表扬过她的业绩和能力。
1999年,32岁的王来春做出了人生重要决定,她要离职创业。
2004年,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在深圳创办立讯精密,开始做起了连接器、线缆等电子元件的小生意。
起初,立讯就是个典型的"富士康代工厂",专门接老东家那里别人看不上的小订单。
招股书显示,从2007到2009年,立讯对富士康的销售占比一度超过45%,最高时达到56.46%。
外人都觉得,这公司离了富士康活不了,说不定哪天就被郭台铭给打压了。
但郭台铭没这么做,反而很大度地给立讯不少订单,让立讯生产零件后再由富士康采购回去,这种支持让立讯有了最初的生存空间,也展现了郭台铭作为老一代企业家的某种格局。
2010年立讯上市后,王来春手里有了钱,她开始疯狂并购,让立讯得了个"八爪章鱼"的诨名。
2011年,她花10.77亿收购昆山联滔60%股权,联滔是苹果连接线供应商,这一下让立讯切入了苹果供应链。
同年收购科尔通讯,切入了华为智能手机供应链;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强势进军声学领域。
这一步棋特别重要,让她抓住了苹果的"超级摇钱树"AirPods。
AirPods工艺复杂极了,几百个零件要塞进小耳机里,最早的代工厂英业达一直做不过来。
苹果把订单转给立讯后,王来春直接发力,2017年底良率接近100%,发货周期缩短到三天。
苹果CEO库克专门跑到立讯昆山工厂考察,看着女工们组装AirPods,当场发文盛赞"超一流的工厂"。
王来春笑着回了句"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这种情商让人佩服。
这两家企业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揭示了制造业竞争本质的根本性转换。
从富士康靠规模和低价取胜,到立讯靠技术和效率突围,几十年来制造业的玩法彻底变了。
郭台铭能把生意做这么大,核心就靠两条:接大牌订单,铺海量产能。
苹果的手机、电脑,大半都是富士康代工的,靠着这笔"大生意",他在大陆建了几十座工厂,郑州、成都、深圳的厂区个个像小城,光郑州工厂巅峰时就有三十多万人。
这种规模效应确实厉害,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转型难度。
2019年出了个岔子,美国开始卡华为脖子,苹果趁机卖得更火了。
郭台铭这时却突然和华为划清界限,不光停了华为的代工订单,还放出话来"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这话一出口,不少人觉得不舒服,可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苹果嫌大陆用工成本涨了,想把生产线往印度挪,郭台铭赶紧跟着去印度建厂。
又是买地又是招人,雄心勃勃要把iPhone产能搬过去一半,结果现实狠狠打了脸,印度工人手脚慢不说,做出来的手机一半都不合格。
网友开玩笑说"带着咖喱味的良品率",工厂天天赔钱,郭台铭急得直转圈。
印度政府当初答应的几十亿补贴迟迟不到位,反倒说他技术不达标。
当地工人还爱罢工,今天要涨工资,明天要放假,产能缺口越来越大,曾经说"赏饭吃"的他,这下轮到自己为产能发愁了,这种反差特别有戏剧性。
立讯完全不同,王来春知道光靠代工走不远,必须砸钱搞研发。
富士康研发费用占比才2%,立讯直接干到7%上下,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2019年研发人员一年就激增76.36%,从7263人涨到12809人,这种对技术的疯狂投入,让立讯在创新效率上远超传统代工企业。
靠着疯狂研发,立讯把"机、光、声、电"四大领域全拿下了。
声学搞定了AirPods Pro的SiP技术,光学掌握了苹果独家FC封装工艺,结构件拿下了iPad、Macbook金属机壳业务。
这已经不是复制富士康了,而是真正超越了富士康的思维局限。
王来春的成功不是运气,她懂制造的门道,知道客户要什么,更敢在技术上砸钱。
她的核心策略很简单,就是在技术革命时代抓住机遇,疯狂投入研发和人才。
立讯的工厂里,既有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有研发室里的工程师,既有给苹果做的耳机,也有给特斯拉做的零件,还有给英伟达做的计算机。
这种多元化的技术布局,让立讯避免了单一客户依赖的风险,24万员工里,光技术团队就有几千人,公司专门搞培训,教工人看图纸、调设备。
生产流程改了又改,有老员工说,在立讯干三年,手艺能顶上别处干五年的,这也是为什么立讯的订单能做得又快又好,良品率快到100%的底气。
王来春不是没察觉风险,2024年苹果的订单占了立讯收入的七成。
这简直是苹果打个喷嚏,立讯就得感冒,那年iPhone16卖得不如预期。
苹果股价跌了不到3%,立讯开盘就跌了6%,一天蒸发好几十亿市值,所以她这两年使劲推汽车业务,2025年一季度汽车电子增速超五成。
2020年汽车业务收入才28亿,2024年就冲到137亿,翻了快五倍。
收购德国莱尼后,拿到了博世、宝马的订单,和奇瑞合伙建研发中心。
专做智能座舱、高压连接器,连特斯拉的Cybertruck,中控模块都是立讯供货。
在AI热潮里,立讯也没落下,高速铜缆、光模块这些硬技术,224G的已经量产,800G的也快成了,英伟达、谷歌要的超级计算机,一下就接了两万台的订单。
这种多元化布局,让立讯不再只围着苹果转,真正做到了技术驱动。
王来春说过,制造业不能守着老本行,得跟着技术跑。
这种前瞻性的思维,让她总能抓住下一个技术革命的机会。
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再到AI硬件,她的布局总能在风口来临时做好准备。
这不是运气,而是对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
制造业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老大,今天你占着风口,明天就可能被赶超。
富士康的困境,暴露了老一代代工模式的问题,立讯的崛起,证明了制造业能靠技术和创新换赛道。
现在的立讯,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富士康"赏饭吃"的小厂了。
24万员工、百亿净利润,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打工妹的奋斗,更是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郭台铭或许没想到,但市场永远会给有准备的人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技术革命时代,成功密码已经从规模优势转向了创新能力。
谁能抓住下一个技术革命的机会,谁就能成为下一个王来春。
AI领域正在酝酿这样的机会,大语言模型、算力芯片、智能应用,每个环节都可能诞生新的立讯。
新能源领域同样如此,电池技术、智能驾驶、充电网络,都在重塑传统汽车产业的格局。
2025年7月,立讯说要去香港上市,筹钱建海外工厂、搞研发,想把生意做到全球去,不再只围着苹果转,这种全球化布局显示了更大的野心。
反观富士康,还在为印度工厂的产能缺口发愁,屏幕订单分给三星、LG,连京东方都分了一杯羹,富士康的订单肉眼可见地少了。
当年说"赏饭吃"的底气,早就没了,这就是时代变革的力量。
未来的日子里,这场新老制造巨头的较量,还会继续下去。
而这种较量,恰恰是推动行业向前的动力,让整个制造业不断进化和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更多像王来春这样的创业者涌现出来,他们可能是某个工厂的技术员,某个实验室的研究员,某个创业公司的工程师。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抓住了技术革命的机遇,并且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制造玩法的根本转变,不是简单的竞争超越,而是整个范式的转换。
未来的立讯故事将在AI、新能源领域重演,抓住机遇的人将成就传奇。
你准备好成为下一个王来春了吗?时代机遇就在眼前。
相关文章
日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同样的挑衅,东大对西方,和对日本,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对待。对于湾湾的问题,西方政客就图个口嗨,恶心一下东大,日本,可是实实在在殖...
2025-11-11 0
11月5号一场顶级闭门会,上演了现实版“无间道”。AI界顶流教主黄仁勋,在汇聚台积电、高通、鸿海等12位半导体巨头的秘密场合畅所欲言。现场要求绝对保密...
2025-11-11 0
文|妙可能湖南省人民医院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这样“火”了。随着一段十几分钟的不雅视频的曝光,两位主角隆重登场。谁能想到这样两位知名的医师居然...
2025-11-11 0
河北大山惊现14年前的大蛇。真的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在河北大山深处藏着一条14亿年前的大蛇。当年有人花巨资想要购买,村民都没同意,因为蛇是吉祥的象征...
2025-11-10 0
今天,星河动力航天发布关于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情况说明。通报称,11月10日12时02分,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
2025-11-10 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最近,多个电竞赛事的总决赛密集上演,作为“电竞北京”的核心活动,2025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年度总决赛吸引了超6万名现场观众...
2025-11-10 0
前言1988年,21岁的王来春成了富士康首批员工,在流水线上拧螺丝,一干就是十年做到了课长。如今,她创办的立讯精密市值能把富士康按在地上摩擦,郭台铭当...
2025-11-10 1
萧美琴在欧洲议会“风光”了一圈,临走前留下的两句话。第一句,萧美琴称台湾地区的国际处境非常困难,但始终没有“退缩”。第二句,萧美琴声称台湾并不孤单,有...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