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排行榜 2025年11月06日 12:52 2 cc

11月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通报,神舟二十号在准备返回前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返回任务为安全起见推迟;

神舟二十一号已在轨接力并实现太空会师,空间站运行稳定,后续将视评估结果再定时间表。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事件突兀,却并不意外:低轨已愈发拥挤,碎片风险是所有航天器共同面对的“天气”。

问题来了,罪魁到底是谁?航天员又将怎样平安回家?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最新报告显示,当前轨道上大于 10 厘米的碎片已超 3 万块,大于 1 厘米的碎片约 100 万块,这些高速运行的 “太空垃圾” 正以每秒 7 至 10 公里的速度穿梭,对在轨航天器构成持续威胁。

神舟二十号的此次异常,让空间碎片的破坏力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官方披露,飞船疑似被微小碎片撞击后,地面团队立即启动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程序。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尽管尚未公布具体受损部位,但根据空间碎片危害机理,即便是直径小于 1 厘米的微粒,其携带的巨大动能也可能造成致命损伤。毫米级碎片可能划伤舷窗或太阳能板,导致透光率下降或供电效率受损;

厘米级碎片则可能穿透航天器外壳,击穿燃料箱、管线等关键部件,甚至通过撞击冲击波震坏内部精密仪器,引发导航、通信系统失灵。此次返回任务推迟,正是地面团队基于安全冗余原则的谨慎决策,彰显了中国载人航天 “生命至上” 的运行准则。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值得关注的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驻留已达 188 天,指令长陈冬累计在轨时间已超过 400 天,成为目前我国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这一背景让此次碎片撞击事件更受瞩目。

空间碎片的持续累积,源于人类航天活动的多重影响。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指出,废弃航天器及相关部件占碎片总量的 40% 以上,包括退役卫星、火箭残骸和航天器解体残骸等。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航天活动中的操作废弃物同样不容忽视,既有卫星分离时的固定螺栓、火箭保护罩等功能性抛弃物,也有航天器表面老化脱落的涂层碎片、太阳能电池板微粒等微小脱落物。

更值得警惕的是碰撞与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这类碎片会引发 “碎片雪崩” 效应,一次碰撞产生的新碎片可能继续撞击其他航天器,导致轨道碎片密度呈指数级增长。

当低地球轨道碎片密度达到临界值时,可能形成 “碎片云”,彻底阻断人类进入太空的通道,对太空活动造成长期灾难性影响。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面对严峻的碎片环境,中国空间站早已构建起多层次防护体系。2024 年 7 月,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已为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这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防护结构,经过地面超高速撞击试验系统精准验证,采用自主可控的先进材料与优化结构设计,能有效抵御微小碎片的撞击。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除了被动防护,我国还建立了结合光学观测、雷达监测和激光雷达技术的综合监测网络 —— 光学系统可分辨直径 10 微米以上的碎片,高分辨率雷达能实现厘米级探测精度,激光雷达则可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实时轨迹更新,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一步消除了单一设备的局限性,为碰撞风险评估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当监测到大于 10 厘米的较大碎片时,航天器还可实施主动轨道规避,最大限度降低撞击风险。

在碎片威胁升级的背景下,6 名航天员能否在空间站长期驻留,核心取决于空间站的系统支持能力。中国空间站通过 “三舱三船” 的最大构型设计,总质量近百吨,已多次验证 6 人短期驻留能力。

2022 年 11 月,神舟十四号与十五号乘组实现 “太空会师”,首次验证了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的技术可行性;2025 年 11 月,神舟二十一号与二十号乘组再次完成 6 人联合驻留,进一步检验了系统全负荷运行能力。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这种驻留能力的背后,是环控生保系统的关键突破:新型固态胺吸附装置将二氧化碳处理能力提升 300%,可满足 6 人 96 小时安全阈值;尿液净化系统日处理量从 2.5 升增至 4.2 升,冷凝水收集效率提升 65%;

电解制氧模块采用梯度催化技术,实现 2000 小时连续稳定产氧。生活保障方面,空间站配置了六个独立睡眠区、两套厨房设备和两个卫生区,可通过柔性分区管理实现空间高效利用,即便是不同乘组轮换期间,也能通过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生活工作有序开展。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从技术原理来看,6 人长期驻留的核心挑战已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和在轨验证逐步攻克。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曾通过地面组合体载人模拟试验,完成了各种代谢负荷工况下的系统考核,证明以再生生保系统为核心、辅助少量非再生消耗品的配置模式,完全能支撑 6 人长期在轨需求

在轨管理方面,地面团队建立了精准的工作计划协调机制,在两个乘组约 5 天的轮换期内,撤离乘组重点开展返回准备,进驻乘组专注于环境适应,通过每日任务统筹避免设备使用和空间占用冲突。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此外,空间站还制定了协调匹配的紧急撤离策略,确保极端情况下航天员能快速转移,这些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准备,为 6 人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空间碎片治理的紧迫性,也在推动国际社会的协同行动。联合国《外层空间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提出了减少碎片产生的建议,但目前仍缺乏强制性约束力。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欧盟已采取措施强制执行相关规则,美国要求低轨道卫星在任务结束后 5 年内退役,新西兰和日本则制定了空间碎片清除许可证准则。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碎片治理,在空间站设计中贯彻 “零碎片” 理念,采用防爆燃料贮箱、减少外露部件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碎片产生。

同时,我国也在探索激光烧蚀、机械臂捕获等主动清除技术,为全球碎片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主任阿尔蒂・霍拉 - 迈尼强调,解决碎片问题需要加强全球协调,建立共享卫星信息和碰撞警报的全球平台,让政府与私营部门共同参与 “太空循环经济” 建设。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神舟二十号此次遭遇的碎片撞击风险,再次警示人类太空探索必须敬畏风险、筑牢防线。但从中国空间站的防护技术、系统支持能力和国际治理进展来看,6 名航天员长期驻留的技术可行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舟二十号飞船遭撞击,6名航天员能否长驻?

随着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防护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全球治理合作的深化,人类完全有能力应对太空碎片挑战,让空间站成为长期驻留的 “太空家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探索,不仅在突破技术极限,更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积累经验,在浩瀚宇宙中书写可持续探索的篇章。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