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排行榜 2025年11月06日 12:24 1 admin

十月的阿姆斯特丹风很冷,荷兰突然接管安世,引爆稀土反击。

荷兰内阁动用1952年的《货物可用法》接管这家被中国闻泰控股的半导体公司,理由写得冠冕堂皇:保障关键物资,在危机时刻芯片不断供。可在行业里混的人都清楚,这法条多年睡大觉,若没有华盛顿轻轻推一把,绝不可能被翻出来。

外界真正担忧的,是“拔网线”会不会让整条欧洲供应链瞬间断电。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中国商务部随后祭出稀土出口审批制度,任何含量不论多低,都得写清流向和用途。

ASML的工程师最先坐不住。真空泵、镜头镀层、极紫外遮罩板,全要稀土。平时谈工艺,他们爱说“慢就是快”;现在审批排队,一慢下来就真要停线。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安世内部气氛也紧绷。荷兰总部要求撤换在中国的高管,中国子公司直接回了一封“违反劳动合同”的邮件,挤进了欧洲各大财经版头条。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ASML三季度中国订单占销售额的42%,这行内早知道,但财报会那天数字亮出来,还是让投资者倒吸一口气。首席财务官提醒:明年中国需求会降,因为不少客户两年前就把DUV机台扫货扫到仓库满溢,如今加上地缘风险,国产替代提速在所难免。

对ASML更拧巴的是制造周期。18个月的机台,需要的稀土玻璃早就切割好、抛光好。如果审批卡在海关两个月,后面的真空环境校准就全泡汤。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荷兰当局本想向美国示好,换点关税豁免;结果国内制造业吵得比外媒还凶。汽车供应链首当其冲:宝马、大众在欧洲的总装线上,安世功率芯片占比动辄四成,任何断供都是线束停摆、工人停工。

荷兰半导体圈子大约12万人吃这口饭,协会一个周末就整理出失业模型递到议会:若对华订单削三分之一,三年内可能失去1。8万个岗位。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经济大臣德汉在听证会上口气放软,反复提“平衡”,可没拿出路线图。对业界来说,时间就是现金流,听证会结束那天起,荷兰零组件出口商的报价就被客户压了三个百分点,理由只有一句:“不确定性溢价。”

欧洲智库趁机推进“彻底封杀DUV”,幕后是美国游说的老剧本。但带来的是更大裂缝:台积电宣布2025年在南京加码28纳米产能;三星、海力士直飞埃因霍温,想抢到手里的机台生产位,把在华内存厂守住。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芯片战不是单选题,中国是38%全球需求的大胃口,任何封锁都会自带回弹力。

ASML没公开唱反调,却在北京维修中心加码扩容,目标把返修周期从45天压缩到15天。表面理由是“客户体验”,业内都明白,这相当于把一部分关键零组件存货直接迁到中国,绕过出口许可。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为了压风险,ASML过去两年悄悄囤了足够稀土,内部估计可撑八到十个整机批次;短期不缺料,可长期仍要看审批门槛。投资人担心2026年以后中国营收掉到20%,公司则把赌注押在AI芯片驱动的新需求。

荷兰政府今年一月还把ASML大部分对华出口数据藏进“国家安全附录”,理由是“信息敏感”。数据一缺,连议员都搞不清荷兰到底赚还是赔,只能靠银行分析师倒推利润率。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国际侧写更像多边拔河。美国半导体协会写信给华盛顿,希望重新梳理对荷政策,别把盟友逼到墙角;韩国企业一边抢机台,一边担心自己在中国的产线被同样的审批拖死。

欧洲车企更直接:对于宝马、大众这类年产数百万辆的厂,一个8英寸车规芯片的掉链子,就能让整条生产线日损百万欧元。德意志银行跑模型得出的结论是,若稀土审批维持半年,欧洲整车交付要推迟三周。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安世事件看似局部,却像把指尖推到骨折的临界点。荷兰想“卡住出海口”,中国握着“源头矿脉”,谁也没有一招制胜。

十月中下旬,仅仅五个交易日,ASML市值蒸发了约46亿欧元。

荷兰国内媒体很快改口,开始讨论“战略自主”而非单向制裁;舆论的风向,比北海的季风还善变。


都反水了?荷兰也未曾预料,ASML正式宣布结果,荷兰下手有点早了

截至十月底,ASML手中仍有18亿美元来自中国的新订单待执行,显示客户并未大规模撤单。但每一台机子要不要出港、能不能及时到厂,已经不仅是商业合同,而是政治谈判。

荷兰政府如果继续硬顶,欧洲可能拿到更多美国市场准入;可代价是本土高薪职位和研发人才加速外流。反之,若放软,华盛顿的压力几乎肉眼可见。

技术全球化扎根三十年,拆得掉工厂,拆不掉生态。

现实的解法或许只能是“拖时间”:审批速度、配额数量、临时豁免,全都可以成为谈判筹码。最先耗光耐心的通常是需要现金流的制造商,而非说话最响的政客。

荷兰接管安世的决定,看似激进,实则暴露小国在大国对赌里的有限牌面。北京一纸稀土管制,给了欧洲产业界一次极为直观的“灰犀牛”演练:原料、设备、市场,缺一环都无法独活。

在资本市场的眼里,故事没有英雄,只有成本。荷兰、美国、中国,谁先算清这笔账,谁就能把未来的利润表写得更漂亮。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