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18:05 1 admin

我母亲退休那年刚好六十,身体一向硬朗,走路带风,连邻居都说她比年轻人精神。可有一阵子,她突然特别容易累,饭也吃得比以前少了。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看了她的体检报告后,反倒问了我一句话:“她是不是一直吃得很克制?”我点了点头。从我小时候起,她就常挂在嘴边说“吃饭七分饱,活到九十九”,我们一家人也都照着这个标准来。可医生却说,过了五十岁,七分饱这件事,得重新考虑。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健康习惯,到了某个年纪,反而可能变成了慢性消耗。人老了,胃口变小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必须少吃,反而更要吃对、吃够、吃好。

过年那几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我舅舅吃饭特别慢,夹菜也拘谨。我问他是不是不饿,他说他现在都控制饮食,只吃六七分饱,怕肠胃负担重。可一旁的我舅妈却悄悄告诉我,最近他老是头晕,体重也掉了五斤。我看着他瘦下去的脸,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年纪一上来,“吃得少”不再是优点,而是风险。很多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胃口下降、消化变慢,就以为吃得越精越少越好,却忽略了身体对营养的真实需求。尤其是肌肉、维生素、蛋白质这些,不吃够,掉的是身体本钱。

我有个年纪相仿的朋友,是退休前做护士的,她告诉我一个细节。她说医院里最常见的一类病人,就是“轻微营养不良”的老年人,看起来没大事,可就是容易摔、容易疲劳、恢复慢。这种状态,往往跟“长期七分饱”脱不了干系。

我那时候才真正明白,吃饭不是光为了控制体重,也不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么虚的目标,而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功能,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不能靠“克制”来省身体。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住院输液,医生照例问她吃什么、吃多少、有没有忌口。她还笑着说,她一直都自律,不怎么吃肉。医生那一愣,然后说:“你这年纪,还不吃肉?营养从哪来?”

那天我陪她吃晚饭时,特意多夹了一块鸡腿在她碗里。她开始还推辞,但终究还是吃了下去。人的身体,到了五十岁以后,不是靠节制就能健康,而是靠“精准补给”来维持。

每次去菜市场,我都会观察周围买菜的大爷大妈。像我这样的,基本都在挑豆腐、鸡蛋、瘦肉、绿叶菜。可也有很多人买的是白馒头、咸菜、方便面,说是吃得清淡。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有时会忍不住搭话,劝他们补点蛋白质。他们大多一笑置之,说习惯了。可习惯不能替代身体的需求,尤其是到了五十岁,维持日常活力,靠的就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营养素。

还有件事我印象很深。有次去朋友家吃饭,她婆婆80岁,精神头特别好,一桌热菜她吃得不比年轻人少。吃完还自己洗碗。我问她是不是一直这么能吃,她说:“我年轻时也信七分饱,后来医生说我贫血、肌少症,我才开始吃得多点。”

她顿了顿说:“别老想着吃少点省事,年纪大了,吃好才是本事。我这几年一直关注老年人营养问题,越研究越发现,不止“七分饱”这事有待商榷,连我们对“健康饮食”的很多理解,其实都落后了。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比如有些人一到晚餐就特别克制,一碗粥、几个咸菜就打发。觉得晚上吃多了不易消化,怕胖。可如果晚餐营养不够,夜间身体修复、代谢都跟不上,第二天起床就会觉得累。

我给母亲调整饮食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她不再半夜醒来。以前她常起夜,早上还头晕。后来晚餐我加了点瘦肉和鸡蛋,她睡眠明显好多了。

吃饱不是吃撑,吃少也不是吃对。重要的是根据年龄阶段,重新定义“吃得刚好”。五十岁以后,身体代谢虽然慢了,但修复也更需要“原料”。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一个老同事,退休后坚持每天自己做饭,还会记下每天吃了什么。前段时间见他,他居然比上班时还精神。他说:“我现在吃饭讲究,不是为了口腹之欲,是为了活得利索。

我们单位退休群里,有个老哥常发他的三餐照。我问他怎么这么认真,他说:“年纪大了,医生说我得吃够蛋白质,不然肌肉掉得快。”看他那顿饭,有鸡蛋、豆腐、瘦肉、青菜,量也不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吃饱”,而是“吃得对”。

很多人以为,过了五十就该收着吃,其实那是年轻人的逻辑。五十岁之后,身体已经在转向“修复型代谢”,不吃够、吃不好,根本跟不上消耗。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曾经也以为,老人吃得少点没事。直到我父亲一次感冒住院,医生说他体力太差,恢复慢,就是因为营养基础太薄。

从那以后,我就一点点改变家里饮食结构。早餐鸡蛋牛奶不落下,午餐有主食、有菜、有肉,晚餐也不再只有清粥小菜。吃得舒服,精神自然好,人也更有劲头。

我有个习惯,晚饭后会和母亲一起散步。她最近总说,感觉腿脚有力多了,走得也快。我笑着告诉她:“不是你锻炼得多,是你现在吃得好。”对五十岁以后的我们来说,吃饭要做到三点:吃得够、吃得对、吃得巧。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吃得够,是该吃的量要吃到,不能一味节食,尤其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缺一不可;吃得对,是指食物多样,搭配合理,不要只吃蔬菜不吃肉,也不要只吃主食不吃菜;吃得巧,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调整食材和烹饪方式,既满足营养,也容易消化。

我母亲现在晚餐会吃半碗糙米饭、一份鸡肉炒西兰花、一碗紫菜蛋汤。有时还加点水果。她说,这样吃起来有滋味,又不胀肚。我看着她脸色红润,才真正明白,吃饭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喂养生命本身。

不要再迷信“七分饱”那一套,尤其是五十岁以后,身体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滋养,而不是一味节制的空虚。

“吃饭七分饱”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吃饭尽量要做到这3点

我总跟朋友们说,五十岁以后,别怕吃,怕的是吃不对。吃得好,精神足;吃得差,病痛来。我们都不再年轻,但我们可以吃得聪明、吃得踏实,让身体每天都有力气,去过好余下的每一段日子。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老年群体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3. 《肌少症与营养干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4. 《老年人健康饮食模式探讨》社区医学杂志

5. 《中老年人蛋白质摄入状况调查与分析》营养学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