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离世,这消息一出,全网都刷屏了。他生前贡献大,1957年和李政道一起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奖,那时候他才35岁,早就...
2025-10-22 0
我母亲退休那年刚好六十,身体一向硬朗,走路带风,连邻居都说她比年轻人精神。可有一阵子,她突然特别容易累,饭也吃得比以前少了。
我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看了她的体检报告后,反倒问了我一句话:“她是不是一直吃得很克制?”我点了点头。从我小时候起,她就常挂在嘴边说“吃饭七分饱,活到九十九”,我们一家人也都照着这个标准来。可医生却说,过了五十岁,七分饱这件事,得重新考虑。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健康习惯,到了某个年纪,反而可能变成了慢性消耗。人老了,胃口变小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必须少吃,反而更要吃对、吃够、吃好。
过年那几天,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我舅舅吃饭特别慢,夹菜也拘谨。我问他是不是不饿,他说他现在都控制饮食,只吃六七分饱,怕肠胃负担重。可一旁的我舅妈却悄悄告诉我,最近他老是头晕,体重也掉了五斤。我看着他瘦下去的脸,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年纪一上来,“吃得少”不再是优点,而是风险。很多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胃口下降、消化变慢,就以为吃得越精越少越好,却忽略了身体对营养的真实需求。尤其是肌肉、维生素、蛋白质这些,不吃够,掉的是身体本钱。
我有个年纪相仿的朋友,是退休前做护士的,她告诉我一个细节。她说医院里最常见的一类病人,就是“轻微营养不良”的老年人,看起来没大事,可就是容易摔、容易疲劳、恢复慢。这种状态,往往跟“长期七分饱”脱不了干系。
我那时候才真正明白,吃饭不是光为了控制体重,也不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么虚的目标,而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功能,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不能靠“克制”来省身体。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住院输液,医生照例问她吃什么、吃多少、有没有忌口。她还笑着说,她一直都自律,不怎么吃肉。医生那一愣,然后说:“你这年纪,还不吃肉?营养从哪来?”
那天我陪她吃晚饭时,特意多夹了一块鸡腿在她碗里。她开始还推辞,但终究还是吃了下去。人的身体,到了五十岁以后,不是靠节制就能健康,而是靠“精准补给”来维持。
每次去菜市场,我都会观察周围买菜的大爷大妈。像我这样的,基本都在挑豆腐、鸡蛋、瘦肉、绿叶菜。可也有很多人买的是白馒头、咸菜、方便面,说是吃得清淡。
我有时会忍不住搭话,劝他们补点蛋白质。他们大多一笑置之,说习惯了。可习惯不能替代身体的需求,尤其是到了五十岁,维持日常活力,靠的就是这些“肉眼看不见”的营养素。
还有件事我印象很深。有次去朋友家吃饭,她婆婆80岁,精神头特别好,一桌热菜她吃得不比年轻人少。吃完还自己洗碗。我问她是不是一直这么能吃,她说:“我年轻时也信七分饱,后来医生说我贫血、肌少症,我才开始吃得多点。”
她顿了顿说:“别老想着吃少点省事,年纪大了,吃好才是本事。”我这几年一直关注老年人营养问题,越研究越发现,不止“七分饱”这事有待商榷,连我们对“健康饮食”的很多理解,其实都落后了。
比如有些人一到晚餐就特别克制,一碗粥、几个咸菜就打发。觉得晚上吃多了不易消化,怕胖。可如果晚餐营养不够,夜间身体修复、代谢都跟不上,第二天起床就会觉得累。
我给母亲调整饮食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她不再半夜醒来。以前她常起夜,早上还头晕。后来晚餐我加了点瘦肉和鸡蛋,她睡眠明显好多了。
吃饱不是吃撑,吃少也不是吃对。重要的是根据年龄阶段,重新定义“吃得刚好”。五十岁以后,身体代谢虽然慢了,但修复也更需要“原料”。
我一个老同事,退休后坚持每天自己做饭,还会记下每天吃了什么。前段时间见他,他居然比上班时还精神。他说:“我现在吃饭讲究,不是为了口腹之欲,是为了活得利索。”
我们单位退休群里,有个老哥常发他的三餐照。我问他怎么这么认真,他说:“年纪大了,医生说我得吃够蛋白质,不然肌肉掉得快。”看他那顿饭,有鸡蛋、豆腐、瘦肉、青菜,量也不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吃饱”,而是“吃得对”。
很多人以为,过了五十就该收着吃,其实那是年轻人的逻辑。五十岁之后,身体已经在转向“修复型代谢”,不吃够、吃不好,根本跟不上消耗。
我曾经也以为,老人吃得少点没事。直到我父亲一次感冒住院,医生说他体力太差,恢复慢,就是因为营养基础太薄。
从那以后,我就一点点改变家里饮食结构。早餐鸡蛋牛奶不落下,午餐有主食、有菜、有肉,晚餐也不再只有清粥小菜。吃得舒服,精神自然好,人也更有劲头。
我有个习惯,晚饭后会和母亲一起散步。她最近总说,感觉腿脚有力多了,走得也快。我笑着告诉她:“不是你锻炼得多,是你现在吃得好。”对五十岁以后的我们来说,吃饭要做到三点:吃得够、吃得对、吃得巧。
吃得够,是该吃的量要吃到,不能一味节食,尤其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缺一不可;吃得对,是指食物多样,搭配合理,不要只吃蔬菜不吃肉,也不要只吃主食不吃菜;吃得巧,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调整食材和烹饪方式,既满足营养,也容易消化。
我母亲现在晚餐会吃半碗糙米饭、一份鸡肉炒西兰花、一碗紫菜蛋汤。有时还加点水果。她说,这样吃起来有滋味,又不胀肚。我看着她脸色红润,才真正明白,吃饭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喂养生命本身。
不要再迷信“七分饱”那一套,尤其是五十岁以后,身体需要的是细水长流的滋养,而不是一味节制的空虚。
我总跟朋友们说,五十岁以后,别怕吃,怕的是吃不对。吃得好,精神足;吃得差,病痛来。我们都不再年轻,但我们可以吃得聪明、吃得踏实,让身体每天都有力气,去过好余下的每一段日子。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老年群体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3. 《肌少症与营养干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4. 《老年人健康饮食模式探讨》社区医学杂志
5. 《中老年人蛋白质摄入状况调查与分析》营养学报
相关文章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离世,这消息一出,全网都刷屏了。他生前贡献大,1957年和李政道一起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奖,那时候他才35岁,早就...
2025-10-22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22 0
当王豹和他背后那张“保护伞”一起被带走时,整个丰城县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几分。街坊邻里看我的眼神,从最初的同情、担忧,变成了敬畏和一种久违的信赖。但我知...
2025-10-21 1
前言说起拍马屁,在职场中的人肯定不陌生,但能把马屁拍出天际的,拍到热搜的,恐怕没有几个。多年前一个理发店的老板,被自己的秘书夸出圈了,秘书不仅称他有富...
2025-10-21 0
文| 实用电脑手机技巧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前言“这海景太绝了,准备下山啦!”8月10日下午4点34分,27岁的蔡磊给女友发完这段11秒的视频,可是谁...
2025-10-21 1
来源:社保当家人社部在10月13日和10月14日,分别在官网发布了两个重要消息,阐述了过去社会保障事业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底气十足,看完让人信心倍增,相...
2025-10-21 0
“地球上超低空飞行性能最出色的坦克”—— 当俄罗斯 T-72B3 在演训场上腾空跃起、顺带扣动炮管的画面流出时,网友这句调侃瞬间火了。不得不说,钢铁巨...
2025-10-21 0
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2025-10-2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