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1935 年,张廷枢向张学良辞职说道:要是东北军抗日,我马上回来

排行榜 2025年10月06日 18:01 1 cc

“咱们不去打日本人,却跑到内地打自己人,这样的军队,我待着还有什么意思?”

1935年12月,张廷枢打算辞职,他一身正气,宁可丢掉军职,也不愿再待下去了。张学良苦口婆心地劝说,想让这位好兄弟留下,他们最后分道扬镳了吗?

1935 年,张廷枢向张学良辞职说道:要是东北军抗日,我马上回来

张廷枢的父亲当过吉林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1919年,张作霖重开东三省讲武堂,16岁的张廷枢和张学良一起进了第一期,一年后毕业,有着学校时结下的友谊,两人关系更铁了。

1932年,张廷枢已经是112师的中将师长,1933年3月,日本进攻古北口,张廷枢接到增援命令,率部昼夜兼程,一天一夜赶了一百多里路。7日,敌人来了,他下令在长城沿线挖工事,坚决对抗到底。

3月8日,日军一颗炸弹落在指挥部院子里,玻璃全碎了,房顶的土块往下掉。几个军官都吓得脸色发白,张廷枢神色如常。为了指挥这场仗,他白天在前线,晚上开车回北平开会汇报,连续好几天没合过眼。

112师扛了20多天,尽管付出较大代价,4月2日,古北口还是丢了,部队撤退到宣化。这一仗让张廷枢看明白了,中国军人不怕死,怕的是没机会去打该打的仗。

1934年初,张学良回国,8月蒋介石下令,让东北军去湖北打内战。这不就是要打自己人吗,日军当前,竟还有闲工夫搞内耗。张廷枢心中难过,跟好友吐露心声,说不该听老蒋的,应该打回老家去。

1935 年,张廷枢向张学良辞职说道:要是东北军抗日,我马上回来

军人素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种矛盾心理让他痛苦到了极点,一方面他应该听从命令,但另一方面,他无法对同胞下手。1935年秋,东北军又接到了命令,要去甘陕地区“剿共”。

张廷枢再也忍不住了,对妻子说:“我去看看,如果还是打内战,我就不干了。”现实残酷异常,这年12月,心灰意冷的他正式提出辞职。张学良很为难,说两家本就是世交,这份情谊弥足珍贵,自己现在面临巨大压力,希望好兄弟顾全大局。

张廷枢义愤填膺,细数日本人的罪行,包括侵占东北、杀害老百姓,还说军人的职责就是守卫国土,现在不去打日本人,却专门盯着同胞打,自己待不下去了。

既然主意已定,还有回旋的余地吗?离开之前,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眼看好兄弟离开,张学良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不久后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廷枢得知消息后,急切地想把人救出来,却没有成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张廷枢的妻子即将临产,家里有七十多间房子,有假山有花园,按理说他完全可以在家等待孩子的出生,他不想等着当亡国奴,带着大量存款,离开了家。

1935 年,张廷枢向张学良辞职说道:要是东北军抗日,我马上回来

张廷枢走后,不怀好意之人马上盯上了他在北平的豪宅,汉奸强占了这里,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女儿,躲到天津投奔公公。

后来,张廷枢到了武汉,联系上了周恩来。周恩来建议把流亡在外的东北人组织起来一起抗日,1937年10月,张廷枢果真集结了100多人,这些人里,有东北军的团长、营长、连长,有东北的大学生、中学生。

这支队伍成了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张廷枢任司令员,以前是国民党光鲜亮丽的师长,现在成了搞游击队的,他心里却没啥落差,还感觉很痛快,总算能光明正大地打日本人了。

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党中央批准他去香港治病。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他失去了和延安的联系,回到天津养病。

1935 年,张廷枢向张学良辞职说道:要是东北军抗日,我马上回来

抗日胜利后,张廷枢回到了北平的家,蒋介石起了拉拢之心,却被果断拒绝。1949年7月23日,这位爱国将领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

参考资料:央视网《回忆我的父亲张廷枢:从世家公子到爱国将领》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