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排行榜 2025年09月26日 22:04 1 admin

你了解最近的银价吗?今天白银现货,差不多每克五块钱,很多银饰店里一条链子的加工费,其实都快比银本身还贵了。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格放回到几百年前,则会立刻就会觉得别扭。

经常看电视剧的都知道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有人用一两银子就能够把幼女买回家当奴婢。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那如果换算到今天的算法,一两约五十克,其实也就二百五十块钱。

经过这样一换算,其实都能看出来,这样换算感觉并不是很对味,这就说明在白银还在作为流动或货币的时候,古人眼里的白银,其实分量远比今天重。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这就得从他的历史渊源说起了。

那么白银为什么会被定义为货币呢?这份“身份”究竟从何而来?

其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银都是被作为交易的硬通货。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就比如田地买卖、官府征税、商人结算,都是靠它说话。

因为白银的特殊材质,所以到后来高官富户就开始学着把银锭藏进地窖,而且一埋就是十年二十年,不入市、不流通。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可这对于当时以银子作为流动硬通货的社会来说,其实并不友好。

因为市面上处处要用银,这些人一藏就不流通了,导致越用越紧,供不应求的状况随即就出现了。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所以后来各国逐渐开始使用纸币记账、用银行做清算,就这样白银渐渐失去了它“法定货币”的地位。

这样的局面一经形成,曾经那些藏银的人可就惨了!过去被人当”宝“的银,此时竟成了一个没人要的金属。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紧接着需求也从全民刚需,逐渐退到工业和首饰的部分需求,就这样第一层的支撑就松了。

但是更狠的在第二层,那就是生产方式居然开始改头换面了。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都知道古人开银矿,靠的是找矿脉、挑富矿,加上艰难挖,慢慢炼,可是无论你再努力,矿石里含银也多不到哪去。

可现在不一样,现代冶金只是把白银当“顺带收获”。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由于技术的进步,所以在铜、铅、锌、金这些金属用电解法提纯时,伴生的银会乖乖聚到电极上。

哪怕每吨矿石里只有一点点,可是全球矿山那么多,积少成多,最后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吨计”的白银产出。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而且此时也并不像从前一般,不再耗费大量时间去找银矿,而是在扩铜铅锌产能时就能“顺手”多出白银。

这样就产生了白银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承压自然而然就成了常态。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而且把账翻出来看看对比,会更直观。

曾经有人估算过:从先秦到明代前后,中国几千年总共炼出来的大约一万五千吨白银;靠海贸从海外流入的,也差不多有一万来吨。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到清朝的时候更是达到峰值,全国保有量就有大概四万五千吨。

再看看近些年,就单单拿2021年来说,仅仅一年就提炼了约两万八千吨白银。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这样庞大的数字,不得不让人觉得历史上积累半个文明的量,如今一年就能产出来不止一遍。

那么看到这样的数字也有人会问:既然白银不再是钱,为什么市场上银饰那么火?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这几年银饰确实火,但是便宜也是真便宜,看着像“假”的价格,却能买到“真”的成色,谁不心动?

冶炼厂也并不是“白银厂”,白银其实说起来也只不过是铜铅锌的副产品。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矿石吃下去,主金属得按计划出货,那么随之增多的还有副产品。

副产品就算你不卖也得放着,还占仓占钱。所以为了更好的出售最好的方法就是降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也就是俗话说的“价格战”,也只有靠价格往下探,才能更好地去催生更多的需求,把供需再拉回平衡线。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业却给了白银带来了新的去处。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银这种金属具有导电性,而就是这张“王牌”,在光伏方面可谓是大有用处。

就比如常见的一块七十二片的组件,要用近八克银浆来拉“电路”;谁敢想象仅仅是2022年,仅中国光伏产业就吃掉了约四千吨白银。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不止如此,智能手机、微电子、5G设备、感光材料,也都是“银粉大户”。

面对如此庞大的被利用率,甚至还有人预估,如果再过十来二十年,光伏是很有可能一口吃掉绝大多数的新增白银的。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而且可不要觉得这是美好的幻想,这完全是一条看得见的生产线。

那么就又回到本源的问题上了,既然需求在壮大,那为什么价格还是抬不起来?

因为供应虽然更壮了。但是冶炼环节高度集中、规模化生产压低边际成本,副产品属性又让它带着“被动产出”的惯性。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其实在现实里它更像钢材一样:只有当“主角们”不停地炼、不停地出,白银这位“配角”就会不停地堆。

堆在仓库是成本,堆到市场是价格。就这样,银价还是会被“削薄”。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那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史料里包括电视剧里面的那些价格,误差又是怎么被放大的?

首先其实是计价单位本身的一个变化:古代一切贵重的东西都以白银标价,连劳力、地租、赋税都跟着银走,白银的“购买力”自然被制度抬高。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那么另一个则是交易生态不同:古人普遍缺现金等价物,银子一锭在手,就能解决生活里的大事小情,稀缺带来的议价力,远超今天的每克标签价。

所以结合这种情况,如果把今天的克价直接套到清代的案件、账本、契约上,难免闹笑话。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只能说光伏的出现算是给银价搭了个“脚手架”。

其实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物品只有需求起了,才能扩的更快,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但是要单纯看收益的话其实比起直接出口银锭,把银变成带工艺、带品牌的中间品或终端品,确实更划算。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因为加工增值是实打实的,外汇回笼肯定也更稳定。

而且从冶炼厂方面考虑,能对接下游强需求,总比闷在库房里看着一排排银锭安心。

对消费者而言,银饰则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可得”的小奢侈,礼物、日常装点。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但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火”并不代表“保值”。

白银不像黄金有各国央行的资产配置、有金融属性的深池子,白银更多的还是工业属性在主导。

银是跟着产线节奏波动,跟着技术路径迭代走高走低的。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就比如说某一年光伏银耗下降了一点、某一年替代材料多了一点,价格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把白银当成避风港,是很容易被现实打脸的。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更理性的做法,就是把它看成一个“会被大量生产、也会被大量消耗”的材料,在产业链里寻找性价比,不要把它当作护身符。

中国虽然没有太多的优质白银矿,但是没关系,中国有完整的冶炼体系和庞大的材料、制造能力。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更像是“白银流”的平台:从矿到锭,从锭到粉,从粉到浆,从浆到板,从板到电,再从电到终端的千行百业。

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是互不干扰的,上游会感到库存压力,下游能感到成本红利,中游靠工艺吃饭,各自的算盘并不一样。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其实价格更像是温度计。冷了,刺激消费;热了,扩一扩产;再冷,再找新的应用场景去接住。循环往复,才是当代白银的日常。

但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也许有一天,新技术就会让每片组件用银更少,也许下一代材料找到更便宜的替代,也许银会被拉进新的场景,价格会跟着走上走下。

曾是古代金融王者的白银,为何越来越不值钱了?竟然还用在这地方

古书上的银两,和首饰柜台里的克价,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如果把它们放在同一把尺上去比,得到的只会是误差。

其实真正能量化的,应该是今天这条产业链的速度、效率与想象力。其余剩下的,不如就交给市场慢慢谈判。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