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济南市联合调查组发布“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调查结果的情况通报,全文如下:来源:济南市联合调查组 B48...
2025-09-26 0
你了解最近的银价吗?今天白银现货,差不多每克五块钱,很多银饰店里一条链子的加工费,其实都快比银本身还贵了。
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格放回到几百年前,则会立刻就会觉得别扭。
经常看电视剧的都知道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有人用一两银子就能够把幼女买回家当奴婢。
那如果换算到今天的算法,一两约五十克,其实也就二百五十块钱。
经过这样一换算,其实都能看出来,这样换算感觉并不是很对味,这就说明在白银还在作为流动或货币的时候,古人眼里的白银,其实分量远比今天重。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这就得从他的历史渊源说起了。
那么白银为什么会被定义为货币呢?这份“身份”究竟从何而来?
其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银都是被作为交易的硬通货。
就比如田地买卖、官府征税、商人结算,都是靠它说话。
因为白银的特殊材质,所以到后来高官富户就开始学着把银锭藏进地窖,而且一埋就是十年二十年,不入市、不流通。
可这对于当时以银子作为流动硬通货的社会来说,其实并不友好。
因为市面上处处要用银,这些人一藏就不流通了,导致越用越紧,供不应求的状况随即就出现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所以后来各国逐渐开始使用纸币记账、用银行做清算,就这样白银渐渐失去了它“法定货币”的地位。
这样的局面一经形成,曾经那些藏银的人可就惨了!过去被人当”宝“的银,此时竟成了一个没人要的金属。
紧接着需求也从全民刚需,逐渐退到工业和首饰的部分需求,就这样第一层的支撑就松了。
但是更狠的在第二层,那就是生产方式居然开始改头换面了。
都知道古人开银矿,靠的是找矿脉、挑富矿,加上艰难挖,慢慢炼,可是无论你再努力,矿石里含银也多不到哪去。
可现在不一样,现代冶金只是把白银当“顺带收获”。
由于技术的进步,所以在铜、铅、锌、金这些金属用电解法提纯时,伴生的银会乖乖聚到电极上。
哪怕每吨矿石里只有一点点,可是全球矿山那么多,积少成多,最后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吨计”的白银产出。
而且此时也并不像从前一般,不再耗费大量时间去找银矿,而是在扩铜铅锌产能时就能“顺手”多出白银。
这样就产生了白银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承压自然而然就成了常态。
而且把账翻出来看看对比,会更直观。
曾经有人估算过:从先秦到明代前后,中国几千年总共炼出来的大约一万五千吨白银;靠海贸从海外流入的,也差不多有一万来吨。
到清朝的时候更是达到峰值,全国保有量就有大概四万五千吨。
再看看近些年,就单单拿2021年来说,仅仅一年就提炼了约两万八千吨白银。
这样庞大的数字,不得不让人觉得历史上积累半个文明的量,如今一年就能产出来不止一遍。
那么看到这样的数字也有人会问:既然白银不再是钱,为什么市场上银饰那么火?
这几年银饰确实火,但是便宜也是真便宜,看着像“假”的价格,却能买到“真”的成色,谁不心动?
冶炼厂也并不是“白银厂”,白银其实说起来也只不过是铜铅锌的副产品。
矿石吃下去,主金属得按计划出货,那么随之增多的还有副产品。
副产品就算你不卖也得放着,还占仓占钱。所以为了更好的出售最好的方法就是降。
也就是俗话说的“价格战”,也只有靠价格往下探,才能更好地去催生更多的需求,把供需再拉回平衡线。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业却给了白银带来了新的去处。
银这种金属具有导电性,而就是这张“王牌”,在光伏方面可谓是大有用处。
就比如常见的一块七十二片的组件,要用近八克银浆来拉“电路”;谁敢想象仅仅是2022年,仅中国光伏产业就吃掉了约四千吨白银。
不止如此,智能手机、微电子、5G设备、感光材料,也都是“银粉大户”。
面对如此庞大的被利用率,甚至还有人预估,如果再过十来二十年,光伏是很有可能一口吃掉绝大多数的新增白银的。
而且可不要觉得这是美好的幻想,这完全是一条看得见的生产线。
那么就又回到本源的问题上了,既然需求在壮大,那为什么价格还是抬不起来?
因为供应虽然更壮了。但是冶炼环节高度集中、规模化生产压低边际成本,副产品属性又让它带着“被动产出”的惯性。
其实在现实里它更像钢材一样:只有当“主角们”不停地炼、不停地出,白银这位“配角”就会不停地堆。
堆在仓库是成本,堆到市场是价格。就这样,银价还是会被“削薄”。
那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史料里包括电视剧里面的那些价格,误差又是怎么被放大的?
首先其实是计价单位本身的一个变化:古代一切贵重的东西都以白银标价,连劳力、地租、赋税都跟着银走,白银的“购买力”自然被制度抬高。
那么另一个则是交易生态不同:古人普遍缺现金等价物,银子一锭在手,就能解决生活里的大事小情,稀缺带来的议价力,远超今天的每克标签价。
所以结合这种情况,如果把今天的克价直接套到清代的案件、账本、契约上,难免闹笑话。
只能说光伏的出现算是给银价搭了个“脚手架”。
其实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物品只有需求起了,才能扩的更快,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但是要单纯看收益的话其实比起直接出口银锭,把银变成带工艺、带品牌的中间品或终端品,确实更划算。
因为加工增值是实打实的,外汇回笼肯定也更稳定。
而且从冶炼厂方面考虑,能对接下游强需求,总比闷在库房里看着一排排银锭安心。
对消费者而言,银饰则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可得”的小奢侈,礼物、日常装点。
但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火”并不代表“保值”。
白银不像黄金有各国央行的资产配置、有金融属性的深池子,白银更多的还是工业属性在主导。
银是跟着产线节奏波动,跟着技术路径迭代走高走低的。
就比如说某一年光伏银耗下降了一点、某一年替代材料多了一点,价格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把白银当成避风港,是很容易被现实打脸的。
更理性的做法,就是把它看成一个“会被大量生产、也会被大量消耗”的材料,在产业链里寻找性价比,不要把它当作护身符。
中国虽然没有太多的优质白银矿,但是没关系,中国有完整的冶炼体系和庞大的材料、制造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更像是“白银流”的平台:从矿到锭,从锭到粉,从粉到浆,从浆到板,从板到电,再从电到终端的千行百业。
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是互不干扰的,上游会感到库存压力,下游能感到成本红利,中游靠工艺吃饭,各自的算盘并不一样。
其实价格更像是温度计。冷了,刺激消费;热了,扩一扩产;再冷,再找新的应用场景去接住。循环往复,才是当代白银的日常。
但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也许有一天,新技术就会让每片组件用银更少,也许下一代材料找到更便宜的替代,也许银会被拉进新的场景,价格会跟着走上走下。
古书上的银两,和首饰柜台里的克价,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如果把它们放在同一把尺上去比,得到的只会是误差。
其实真正能量化的,应该是今天这条产业链的速度、效率与想象力。其余剩下的,不如就交给市场慢慢谈判。
相关文章
9月26日,“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的离婚诉讼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俞某冬在泰国监狱通过视频方式出庭。据悉,这起案件是国内首例被告...
2025-09-26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今天刷到雷军2025年度演讲的视频,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毕竟每年雷总都要"上台讲两句"。但这次主题叫"改变",我...
2025-09-26 0
Alphabet旗下的谷歌(GOOG.O 已请求美国最高法院暂停下级法院的一项命令,该命令要求这家科技巨头在《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提起...
2025-09-26 0
李停写了两本以母女关系为核心的小说。她说,母亲当然有局限性,她想把母亲的沉重掰开、揉碎,她不想成为一个追求满分的妈妈,正如她小说里写的,“没有完美的妈...
2025-09-26 0
离别就像心里头堵了块软石头,刚发生的时候,闷得喘不过气,夜里头翻来覆去睡不着,还老琢磨“为啥偏偏是我”,那股子委屈劲儿,就像满心的热乎气没处撒,满脑子...
2025-09-26 0
你了解最近的银价吗?今天白银现货,差不多每克五块钱,很多银饰店里一条链子的加工费,其实都快比银本身还贵了。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格放回到几百年前,则会立刻...
2025-09-26 1
普京刚刚做出一个大动作,而就在这条消息传出的第二天,美国国会高层代表团悄然来到北京。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节奏密集的外交交锋。普京送礼,美国登门,背后都...
2025-09-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