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服软”与日本经济的残酷真相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硬扛了19天,终于改口了。11月26日,她参加党首讨论时,把之前“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强硬表...
2025-11-28 0
当下的东亚,局势敏感得仿佛划一根火柴就能点燃。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俄罗斯突然在北方亮出了利剑——当地时间11月25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官方通报,大型登陆舰“佩列斯韦特”号开进千岛群岛附近一处海湾,圆满完成了一场实战化演习。
熟悉地缘政治的朋友都清楚,这片海域正是日本多年来反复索要的“北方四岛”,是俄日两国争议数十年的核心领土,即便日本抗争不休,俄罗斯始终手握主权寸步不让。
此次演习的含金量颇高,“佩列斯韦特”号在无防护锚地展开了扫雷、反舰、海上对抗等一系列高强度科目,表面打着“防御训练”的旗号,实则将登陆作战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若只是常规军事训练,倒也掀不起太大波澜,但选在这个时间点出手,就不得不让人深思:此时的东北亚,朝韩对峙持续升级,美日同盟动作频频,俄罗斯这波操作绝非简单的威慑日本那么简单。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对日警告,毕竟近期日本右翼动作不断。日本政客高市早苗上台后,多次妄议千岛群岛主权,甚至公然威胁干涉台海,即便遭到中方警告仍冥顽不化。
此前日本冲绳北方担当大臣黄川田仁志“隔海视察”南千岛群岛时,一句“这里是离外国最近的地点”被解读为默认俄罗斯主权,却遭到高市早苗的严厉批评。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军把军舰直接开到争议海域演习,无疑是用行动重申:《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明确的千岛群岛主权归属,作为二战胜利果实不容篡改,日本若想推翻,得先掂量自己的实力。
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东北亚格局,就会发现俄罗斯的目标不止于日本。真正的核心图谋,或许是想以这种方式“强行掺和”进地区博弈,进而实现与中国的深度战略捆绑。
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坚守的不结盟外交政策——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遗产,即便国际上有不少人将某些国家视为中国的“铁血盟友”,但在官方外交语境中,我们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缔结军事同盟。
不结盟绝非孤立主义,而是对同盟关系本质的深刻洞察:盟友往往是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助力,更可能成为沉重拖累。表面上看,结盟能实现“1+1>2”的战略效应,但盟约背后是对等的责任捆绑,很多盟友总想借此“白嫖”保护。
特朗普任内为何反复逼迫欧洲增加军费?就是因为美国精英层认为欧洲在“白嫖”美国的军事保护——欧洲把本该投入军费的资金用于民生福利,自身不发展强大国防,全靠美军庇护。
反过来,美国也在利用盟友谋利,将自身政治诉求凌驾于盟国利益之上,比如逼迫盟友为了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放弃与中国做生意的巨大利益,在经贸合作中设立重重关卡。这种不对等的同盟关系,终究是弊大于利。
中国对这种拖累早有体会,更有不靠盟友的底气。当年在朝鲜半岛,我们以一穷二白的国力,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联合国军,打出了民族自信。
既然穷的时候都能硬撼西方集团,如今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深耕自身军事力量发展,目标是实现国运突破,这才是最坚实的道路。
可中国不想结盟,不代表别人不想主动靠拢,关键就在于中国无可匹敌的生产力和军事潜力。俄乌冲突中,中国民用产品的战场表现已经让世界震惊:民用无人机改变了战场攻防格局,就连一款原本用于防范野猪的民用雷达,都成了俄军的“反无人机神器”。
俄罗斯科学网站Vsluh就曾撰文,盛赞俄军士兵的“聪明才智”,将中国超小型民用周界报警雷达用到了战场上。
这款Ka波段雷达原本是为了监测野猪等大型动物,探测距离150米、视角120°,却能凭借微多普勒技术精确捕捉低空飞行的FPV无人机,还能快速传输坐标引导拦截。
更让西方惊叹的是它的价格——在采购网站上报价仅几十到几百元,即便性能更强的X波段民用雷达,也不过几万到几十万元。700台这样的超小型雷达就能监控100公里宽的阵线,总成本仅相当于一台高性能军用雷达。俄军正是靠这批雷达,多次挫败乌军的夜间突袭,让对手头疼不已。
西方军事专家并非不懂其原理,却始终搞不懂中国为何能把高科技产品做到“白菜价”。这正是中国生产力的核心优势——量产能力能将任何昂贵装备拉到平民价位,而这种能力恰恰是现代战争的最大潜力。
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中国能源源不断地供应装备,对手可能一两年就因消耗过大而破产。这样的生产力,自然让俄罗斯格外眼红。
顺着这个思路推演,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就清晰了:在东北亚局势升级的关键节点,通过在千岛群岛演习展现存在感,一旦地区出现冲突,俄军可能顺势“同步出击”,形成与中国“共同作战”的既定事实。
对俄罗斯而言,只要能获得中国生产力的支持——哪怕只是调拨一小部分民用产能,提供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就能快速武装俄军。
届时俄军的目标可能就不只是巩固乌东四地。这种“强行捆绑换支持”的算盘,不可谓不精明。
最后我们不妨跳出眼前的博弈,看看一个更深刻的历史规律: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工厂”最终都会主动或被动卷入战争,英国、德国、美国都没能例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首个“世界工厂”,生产力迅速过剩。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选择用战争打开各国国门,其崛起始终伴随着连绵战火。
德国的经历更为典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在电力、内燃机、化学等领域领跑世界,一战前已成为欧洲第一生产力强国。
但庞大的生产力需要原料和市场支撑,这些无法通过和平方式获取,最终只能诉诸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德国的资源诉求密切相关。
美国则是这一规律的受益者,成为“世界工厂”后,通过参与两次世界大战奠定全球霸权,要知道战前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并无多少话语权。
这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学的必然逻辑:世界工厂的持续运转,离不开稳定的原料供给和广阔的市场消化,当这些需求无法通过和平手段满足时,战争就成了选项。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自然也面临着类似的战略压力。而我们这几十年大力发展国防力量,正是对这一历史规律的清醒认知——与其被动卷入,不如筑牢防线,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守护发展成果,这或许才是打破历史循环的关键。
相关文章
高市早苗的“服软”与日本经济的残酷真相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硬扛了19天,终于改口了。11月26日,她参加党首讨论时,把之前“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强硬表...
2025-11-28 0
言论挑衅,外交反制2025年10月底,高市早苗刚在韩国APEC峰会和中国碰面,谈了谈两岸稳定对区域的重要性,转眼11月7日,她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直接...
2025-11-28 0
特朗普似乎也领悟到一些了。11月24日,挂掉北京的电话之后不久,他又给日本打了一个电话,并且把和中方的讨论内容转告给了高市早苗。日本方面没有说明具体的...
2025-11-28 0
您是否有闲置的二手数码正不知如何处置?现在,爱否回收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二手回收活动,回收成功即可参与幸运大转盘现金抽奖(100%中奖)一、活动详情...
2025-11-28 0
前言在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拒绝使用AI的人正逐渐被边缘化。从职场效率到信息获取,AI已深度嵌入日常运转的核心环节。那些仍固守传统方式、对新技术视而不见...
2025-11-28 0
11月26日凌晨,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贾承博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69岁。贾承博,1956年出生,早年作为知青文艺宣传队成员接触表演,1976年进入沈阳曲...
2025-11-28 0
这次全运会亮点和冷门交织出现,有人连连胜利,也有奥运冠军与金牌失之交臂。喜与悲充斥赛场,这展现出了赛场的精彩,也印证了赛场的残酷。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
2025-11-28 0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方,今天这篇国际评论,我们主要来看看全球最大光伏电站背后那个鲜为人知的“保命开关”——高端断路器。为什么这种关键设备,全球只有少数...
2025-11-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