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一直喜欢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在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报道中,宣扬世界都被骗了,中国已经偷偷打造10艘航母,其中8艘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个说法让人...
2025-11-22 0
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下 27 项合作协议,转身登上专机就变脸,德国财长克林拜尔这波 “握手即翻脸” 的操作,把西方政客的 “双面演技” 演到了极致。
11 月 21 日,克林拜尔的专机刚刚从北京起飞,德国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放出对华三连击:指控中国 “产能过剩”,威胁欧盟对华 “下狠手”;再逼中国 “施压俄罗斯”,把乌克兰危机的锅甩过来;最后竟把台湾问题扯进国际议题,声称 “台海稳定是德国核心利益”。
更讽刺的是,就在克林拜尔放话的同时,德国驻台代表狄嘉信正在台北和 “台独” 政客密会,甚至扬言 “要和台湾深化合作”。
一个向来以 “严谨” 自居的国家,为何突然玩起 “人格分裂”?刚签完合作就甩通牒,德国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德国的 “双面操作”,本质上是 “底气不足” 的遮羞布,过去十年,德国靠汽车、机械、化工三大产业坐稳 “欧洲经济火车头”。
但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直接把德国车企逼到了墙角,2024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已达 35%,而德国大众、宝马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 12%。

更要命的是,德国车企从稀土到动力电池,80% 的供应链依赖中国 ,奔驰电动车的电池,一半来自宁德时代,宝马的电机,核心零件要从中国进口。
这种 “既离不开又怕被超越” 的矛盾,让德国政商界集体 “焦虑”,克林拜尔签 27 项合作时说 “没有中国合作,全球难题解决不了”,是真心话。

但上飞机前甩 “产能过剩” 通牒,也是真心话,毕竟不骂几句 “中国产能”,怎么跟国内车企交代?怎么在欧盟刷 “保护者” 存在感?
除了经济之外,地缘枷锁也成为了德国翻脸的最大原因,乌克兰战争打了三年,德国成了 “冤大头”。

截至 2025 年,德国对乌援助超 1000 亿欧元,相当于每个德国纳税人多交了 2300 欧元,能源价格飙涨让化工巨头巴斯夫关了本土工厂,工业成本上升逼走了 12% 的中小企业,民众怨气冲天,默茨内阁支持率跌到 32%。
自己搞不定俄罗斯,又不敢违逆美国,德国只能把中国当 “情绪垃圾桶”:“你去劝俄罗斯停火,不然我就联合欧盟制裁你!”, 这种 “自己挖坑让别人填” 的逻辑,简直可笑。
最关键的是默茨内阁的 “战略迷茫”:想当欧盟老大,就得听美国的;想保经济,就得靠中国。
于是搞出 “两头下注” 的骚操作:签合作时抱中国大腿,甩通牒时给美国递投名状,驻台代表在台北刷存在感,试图 “左右逢源”。
但德国忘了,中国不是 20 年前那个需要 “跪求” 技术的国家了,现在的中国,是能把新能源汽车卖到欧洲街头、能卡德国车企供应链脖子的 “硬茬”。

面对德国的 “三道通牒”,中国的回应只有三个字:不惯着。
11 月 18 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把话挑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谁都没有资格插手。”
这句话像一把尺子,划清了所有外部势力的红线 —— 别管你是德国还是美国,想拿台湾问题做文章,门都没有!

为什么中国敢这么硬气?因为我们手里有三张 “王牌”:
德国说 “产能过剩”,其实是西方企业竞争力不行了,2024 年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剩 18%,而中国光伏组件占德国进口量的 75%,电动汽车电池占 82%。
要是德国真敢推动欧盟制裁,中国反手就能掐断它的供应链 ,你断我的光伏,我就断你的汽车电池;你搞我的机械出口,我就停你的化工原料供应,到时候哭的绝对是德国车企和巴斯夫。

最近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巡航,航母编队绕台演练,已经把 “底线” 亮得明明白白。德国驻台代表说 “台海稳定是德国核心利益”?
抱歉台湾是中国的省,轮不到你一个欧洲国家说三道四,你要是敢卖武器给台湾,或者搞 “官方往来”,中国不介意让中德关系倒退 20 年。
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在乌克兰问题上赢得了多数国家支持,德国想把 “施压俄罗斯” 的锅甩过来?我们直接回怼:“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别拉别人下水。”
现在连法国都看不下去了,马克龙最近公开说 “欧洲不能当美国的附庸”,德国这种 “跟着美国混” 的思路,早就过时了。
西方总以为 “施压” 能让中国让步,但他们忘了:中国从不怕硬碰硬,从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到新能源汽车横扫欧洲,哪一次不是在压力下崛起的?

克林拜尔的通牒被怼回去后,德国现在的处境,用 “骑虎难下” 形容再合适不过。
想翻脸,但又不敢,因为在这27 项合作里,从金融开放到绿色能源,全是德国急需的项目,巴斯夫在湛江的 100 亿欧元工厂刚投产,宝马沈阳电池厂还等着扩产,要是真跟中国闹掰,这些投资全打水漂。
想服软,却又没面子,刚在欧盟放了狠话,转头就跟中国示好,默茨内阁的支持率只会更低,而且美国那边也交代不了 —— 毕竟,德国是北约 “反华前线” 的重要棋子。

所以接下来,德国大概率会玩 “暗戳戳” 的小动作:在欧盟内部推动 “对华贸易审查”,联合美国在人权、环保等议题上找茬,但绝不会公开撕破脸。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西方霸权体系的 “黄昏”,过去他们靠技术垄断、军事威胁就能拿捏别的国家;现在中国用实力证明:你有的技术,我能突破;你想卡我的脖子,我能反制;你的规则,我能改写。
德国的 “人格分裂”,不过是西方衰落的缩影:经济上依赖中国,政治上想遏制中国,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注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关文章
美国媒体一直喜欢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在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报道中,宣扬世界都被骗了,中国已经偷偷打造10艘航母,其中8艘做好了战斗准备,这个说法让人...
2025-11-22 0
[赞]浦东机场的日本航班值机口排起长队,羽田机场的入境大厅人头攒动,这一幕让急着找“定心丸”的日媒蜂拥而上。可话筒递到中国游客嘴边,没有预想中的追捧与...
2025-11-22 1
前言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下 27 项合作协议,转身登上专机就变脸,德国财长克林拜尔这波 “握手即翻脸” 的操作,把西方政客的 “双面演技” 演到了极致...
2025-11-22 1
台岛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幕罕见的“反向外交”——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的驻台机构代表,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排队前往国民党总部求见新任党主席郑...
2025-11-22 1
我叫陈阳,今年二十七,在一家不好不坏的互联网公司当项目经理。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下班后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十分钟。从公司地库开上主路,拐过三个红绿灯,再...
2025-11-22 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文|妍...
2025-11-22 1
如果说过去几年民进党是一副“老神在定”甚至有点跋扈的样子,那么到了今年11月中旬,这风向变得连路边的阿婆都看得出来,天,确实变了。谁能想到,一直被大家...
2025-11-2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