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18日 20:04 1 admin

2025年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刚到北京,就被媒体捕捉到一个细节:他下飞机时一言不发,眉头紧紧皱着,熟悉中日关系的人都清楚,这一趟注定不好走。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中方已经明确表态,不会安排高层会晤,没有见高市早苗的安排。

台湾问题不是模糊地带,是红线

这回中日之间的紧张,不是因为哪个官员说话太冲,而是日本政坛在台湾问题上一次明显的越界。

高市早苗最近的一番话,就是火上浇油,她公开说,台湾一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这种说法表面上是“安全考量”,实则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军事介入台海局势铺路。

问题在于,日本不是“局外人”,中日之间的四份政治文件早就定下规矩,尤其是1972年的联合声明,日本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不是随口说说,是有国际法律效力的,说白了,日本是签过字的,现在却有政客拿这些问题出来做文章,不管是为了选票还是为了配合美国搞“印太战略”,都无异于在拆自己立下的台阶。

中国方面的回应很直接,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台湾问题在中日政治文件中没有任何模糊空间,不容挑战。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这句话不复杂,但分量很重,它不是一句外交辞令,而是一个立场宣示,中方的意思很清楚:你既然签了字,就得守规矩。否则,就别怪我们翻脸。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日本这些年在台湾问题上反复试探,从政客访台到教材内容调整,一系列操作都在不断挑战底线。

嘴上说着“一中原则”,实际行动却另搞一套,这种前后不一的做法,早就让中方高度警惕。高市早苗的言论只是把这种趋势推向了明面。

中方反制,不止是不见而已

金井正彰这趟来北京,按理说是想缓和当前的紧张气氛,但中方直接回绝了与高市有关的任何接触,说明这次不是靠几句外交辞令就能过去的。

中方的反制,从经济到外交,再到舆论,全方位展开,节奏紧凑,分寸拿捏得也很精准。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先是旅游方面的动作,中国文旅部发布赴日出行的安全提醒,虽然不是直接禁止,但这个信号已经足够清楚。

对日本来说,中国游客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一旦游客不来了,商圈冷清、消费下滑,经济上的压力马上就能感觉到,日本经济本来就不景气,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中方也通过多种渠道释放出强硬信号,媒体和军方同步发声,强调台湾问题不容干涉,若有外部势力插手,必将遭到坚决回应。

《解放军报》更是罕见地使用了“玩火自焚”的警告语气,这不是象征意义的警告,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对方:准备好承担后果。

外交场合上,中方在G20会议期间拒绝安排与日本领导人的会晤,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态度表达。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这不是简单的“排期冲突”,而是一种有意的“冷处理”,让日本在国际场合感受到被边缘的压力,日本想在多边场合刷存在感,但中国不给机会,日本就没法“顺利过场”。

这些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清晰的信号:中方不接受暧昧态度,不容忍战略试探,你说你守规矩,那就看你怎么做;你要是动真格的碰红线,那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历史包袱压不住现实焦虑,日本的算盘打错了

说到底,这场外交风波之所以爆发,其实是日本国内政治变化的外延表现,高市早苗这类右翼政客,长期靠煽动对华情绪来争取选票,尤其在当前日本经济疲软、社会焦虑的背景下,更容易用“外部威胁”来转移注意力,台湾问题被他们当作一张牌,但这张牌不是万能的。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历史上,日本曾殖民台湾五十年,给两岸带来了极为深重的创伤,现在还没彻底处理好历史问题,就又在敏感议题上火上浇油,这让中方感到特别警惕。

历史问题没解决,现实又继续挑衅,这种“老账未清、新账又起”的局面,对中日关系是一种双重负担。

从战略上看,日本试图借台湾问题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摆脱“专守防卫”的限制,顺势推进军事正常化,这是它多年来的战略目标。

但问题在于,打着“安全”的旗号去干涉中国内政,终归是拿错了剧本,中国今天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能忍气吞声的角色,战略反制早就升级,不再只是口头抗议。

而从外交实践来看,中方这次的拒见动作,不只是对高市个人的否定,更是对日本整体战略思路的一次否定。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你不能一边说着“对话合作”,一边又在台海问题上火上加油,如果日本继续走这条路,那就别指望中方还会给什么“回旋余地”。

更何况,日本政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高市的言论在国内也有争议,她代表不了所有人的想法,却可能因为她的一句话,让整个日本外交陷入被动。

未来走向:是继续挑衅,还是回归理性?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中日关系现在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试探红线,就会迎来更强硬的反制;如果能回到理性轨道,或许还有腾挪空间,中国一直强调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但前提是日本得守规矩。

日本高官抵达北京,落地后眉头紧锁,中方通知日本,不见高市早苗

靠一两次访问、几句场面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比如明确划清与高市这种言论的界限,公开重申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定承诺,不再搞“明一套、暗一套”的小动作。

中国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如果日本继续搞“战略投机”,那不仅是高市个人的政治危机,更可能引发整个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倒退,中国不会主动挑事,但也绝不会退让。

参考来源:

日本外务省高官金井正彰抵京,面对记者提问一言不发 2025-11-17 16:31·观察者网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