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8日 22:03 2 cc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在公开场合放出狠话,给中国下了一个“感恩节前解决稀土问题”的最后期限,语气不但强硬,态度还颇具压迫感。

这种“命令式”的姿态让人不禁疑问:一个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国家,凭什么敢这么说话,而中国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几天后传出消息,国内多家粮食采购商暂停购买美国大豆。

这看似风轻云淡的一招,却明明白白打到了对方的软肋上,这场看起来是资源和农产品的贸易摩擦,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智慧的较量。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美国为什么强硬?

从表面上看,美国这次动作很“硬”:财政部长直接点名中国,要求继续稳定供应稀土,还设了个时间点,听着像是命令,但仔细想想,美国真的有底气说这话吗?

稀土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类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都离不开的关键原材料,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风电设备、导弹雷达,稀土几乎无处不在。

特别是在军用领域,像F-35战斗机就严重依赖稀土材料,美国国内虽然也有稀土矿,但加工能力非常有限,很多关键环节还得靠中国。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中国的优势并不只是有资源,更重要是掌握了从开采、分离、提纯到制成磁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些技术门槛高、污染重、投资大,想在短时间内另起炉灶并不现实。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才会在嘴上强硬的同时,内心发虚,那贝森特为什么还要这么“冲”,其实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他知道美国暂时离不开中国,但还是要摆出一副“我不怕”的样子,想在舆论场上抢个先手,同时,这种姿态也是给美国国内看的,尤其是选民和产业界。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毕竟现在的美国内部矛盾不少,借中国当“靶子”,可以转移一下焦点,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清楚自己的短板,而是在用“强势”掩盖焦虑。

现实却很骨感

为了让人相信他们有“摆脱中国”的打算,美国这段时间在稀土领域的动作确实不少,财政部长去视察工厂、政客们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美国自产稀土”的新闻。

甚至还庆祝“第一块稀土磁铁”下线,听起来像是重大突破,但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乐观,那家被重点宣传的磁体厂,其实是在拜登任期内启动的项目,建厂资金也来自政府补贴。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虽然现在开始生产了,但产量小得可怜,根本撑不起整个美国的市场需求,更何况,美国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稀土加工和终端应用链条,想要做到完全“自给自足”,至少还得花上十年时间。

而且,美国搞稀土产业还面临不少现实问题,首先是环保审批太慢,动不动几年起步;其次是成本太高,跟中国的成熟体系比,没有竞争力。

再就是缺人,愿意干这类高污染、高技术工种的工程师越来越少,这些问题不是喊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现在把这些项目成果拿出来当“政绩”,大力宣传“我们正在摆脱中国”。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但这套说辞,跟他当年批评拜登时的立场完全对不上,今天说“靠中国太危险”,明天又拿拜登时代的成果来邀功,这种操作更多是为了支持率,而不是为了产业。

至于贝森特设的那个“感恩节最后期限”,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制造一个压力点,好借机施压中国,但既然自己都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最后通牒”本身就站不住脚。看似咄咄逼人,其实是虚张声势。

一记又准又稳的“软招”

面对美国的连续施压,中国这次没有选择高调回击,而是通过一个市场动作,悄悄做出回应:多家中国贸易商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这个消息一出来,反而让美国那边坐不住了。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这事怎么看都不像是“报复”,因为没有任何官方禁令,也不是突然取消订单,而是采购商根据价格、关税和市场预期,选择了更便宜的供应国,比如巴西和阿根廷。

这种“市场导向”的做法,既合理合法,又让美国没有太多指责空间,可别小看这招,美国大豆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卖给中国,尤其是中西部那些农业州,几乎是靠大豆出口吃饭的。

一旦销量下滑,农民受损最直接,接着就是当地经济和就业问题,而这些州,很多还是特朗普的基本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农业部长很快就出来说话,呼吁不要“把农产品当成谈判工具”。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但问题是,中国并没有“动刀子”,只是买别人的豆子而已,你让我交稀土,我不吭声,但我不买你的大豆,你又急了,这不正说明谁更依赖谁吗?

更关键的是,这种方式非常聪明,中国没有用“硬碰硬”的方式去回击稀土问题,而是巧妙地绕了过去,选择了美国最敏感的领域下手,这种打法既不激化矛盾,又能有效传递压力,是典型的“以柔克刚”。

这场“稀土对大豆”的交锋,看起来是两个产品的交换问题,但核心其实是大国之间对博弈方式的不同理解。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美国这边靠的是传统的“压迫式外交”,想用时间压力和话语权逼对方让步,但在全球化高度交织的今天,这种套路早就不好使了。

供应链不是一根绳子,而是一张网,断一根线,牵出一大片,你想逼别人交出命门,结果往往是先伤到自己。

而中国这边的做法更像“借力打力”,没有喊口号,没有对等威胁,而是用市场规则化解政治压力,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保住自己的战略空间。

美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你出拳我不接,我转身打你另一边,而且还不留把柄,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贸易冲突,而是一次战略博弈。

美国想用稀土抢回供应链主导权,中国则用大豆提醒对方,全球化不是一方说了算,你不能一边喊“脱钩”,一边又要求别人继续供应你最关键的资源,这种逻辑,站不住脚。

大国之间,不在于谁先出拳,而在于谁能把握节奏,历史不会记住谁喊得最响,但一定会记住谁做得最稳。

信息来源:

关于中国稀土,美财长最新表态 2025-11-17 09:05·观察者网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