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18日 18:41 1 admin

从2025年起,延迟退休全国落地,1973—1977年男性想只缴15年就领养老金,行不通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这不是一纸通知的变化

背后是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明确要求,目的是应对老龄化,把人力资源用得更久更稳

2024年8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延迟退休决定草案

9月10日审议,9月12日再次审议并通过

2025年1月1日,《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生效,全国进入新规则

这次改革把退休从一条硬线变成可选择的区间

法定年龄依旧是锚点,但实际退与不退,多了一段弹性

选择提前还是延后,不再只看时钟,还要衡量身体、收入、家庭和岗位

规则很具体

按现行安排,男性每四个月延迟1个月,女性机关事业单位和女性企业职工则每两个月延迟1个月

从2025到2040逐步推进,不是一步到位

与此搭配的是缴费年限的调整

最低缴费年限不是一成不变,2030年起每年增加6个月,2035年达到18年,2039年起是20年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这两条一起看,答案才清楚

很多人关心的就是这组出生年

默认通道先给出结论

对1973—1977年男性,默认通道的最低缴费年限在18到20年之间

具体到人,差别来自出生月份对应的退休年份

比如1973年1月出生,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延至62岁1个月,对应2035年2月退;

1977年12月出生,延至63岁,对应2040年12月退

退休年份不同,最低缴费年限的门槛就不同,和上面那条逐年加长的规则联动

有弹性,才有选择

选择提前,最早仍是60岁,但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降到17至19年

提前最多3年,但不能早于改革前的时间线,意思是过去能60岁退的,现在提前也不过是回到60岁

选择延后,退休年龄可再推迟最多三年,缴费年限要求提升到19年6个月至20年

主动多干几年,社保继续缴,未来待遇更高,这是明摆着的账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落到一个人身上,数字最好看得见

以1974年6月出生为例,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5个月,对应时间为2036年11月,缴费至少18年6个月

这是一条标准路径

若提前到2034年6月退休,最低缴费是17年6个月;

若延后到2039年11月,最低缴费是20年

数字不复杂,关键是选哪条路更合适

各地经办系统也在跟进

2025年一季度,各地社保机构已按新规调整流程,12333热线能答疑,窗口给出提醒服务

有地方把流程做得更顺手,河北宁晋县把退休业务搬到网上,建立档案预审机制,预审通过率做到百分之百,整合多项业务提供一站式办理

看得见的是方便,看不见的是减少了焦虑,尤其是临近退休的人群

弹性延迟期间劳动关系持续,社保必须足额缴纳,缴得久待遇更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很清楚,延迟不是停社保,延迟是继续工作继续缴费

还有一个细则容易被忽略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无需满足延迟后年份的更高缴费门槛,只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对应的标准

这条规则保障了可操作性,避免因按到更晚年份的门槛而抬高过多

公共岗位的退休有额外的约束

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弹性退休需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报批,到法定年龄要及时办理

不同群体的管理权限不同,程序也不同,这也是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但根本目标一致,都是把离岗接续安排好

把目光拉长,许多国家做过类似的选择

美国允许62岁起领养老金但金额折减,延迟到70岁则有奖励;

英国规划把退休年龄逐步推到68岁乃至69岁

延迟与弹性并行,既是养老金体系的压力,也是一种对个人选择的尊重

从国际经验看,明晰的规则和稳定的预期,通常比复杂的口号更能安定人心

专家的观点能帮忙把脉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表示,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是基准点,实际退休年龄拓展为弹性区间

这句说出了改革的核心结构

中央拍板,延迟退休落地!男性出生1973至1977年,缴费几年能退休?

南开大学原新认为,《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让政策更可操作也更灵活

落实到经办端,才叫政策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鲁全建议,选择退休时间要在劳动能力与岗位需求、工作与家庭之间做权衡

这句话把“个人情况”具体化,不是只看钱,也不只看年纪

真问题常常不在数字,而在取舍

真正该问的是,健康、收入、家庭照护与岗位价值,哪一项在此刻更重要

如果身体吃不消,提前是保护;

如果岗位依然需要,延后是贡献;

如果缴费年限尚未达标,先把年限补齐是底线

选择前先算清楚自己的缴费账,确认是否能达到退休年份对应的最低年限,再衡量待遇与生活的关系,避免临门一脚被门槛卡住

人们在窗口递交资料,在手机上查看年限,在热线里重复问同样的问题,图的是确定感

政策已经给出清晰路径,争论很正常,但执行要稳

重要的是把规则转化成每个人能理解的行动:该缴的每一年不漏,该做的每一步不慌

看清规则、量力而行,把退休选择握在自己手里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