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开始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活得好不好,另一个是能不能活得久一点。有人说,看一个人能不能活得久,其实看看他的脸就知道了。这话听起来像是玩...
2025-11-10 0
14亿人头顶的和平天空,是用什么换来的?
11月3日,一位名叫张福安的老人悄然离世,他,正是那个为中国“玩命”60年、隐姓埋名的国之脊梁!
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守护领空的“隐形长城”,让我们的天空免受战火侵扰。
如今,当他的身份终于公开,我们才得以窥见这位“无名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个噩耗,在11月3日传来,一位名叫张福安的老人,悄然离世,终年86岁,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感到无比陌生。
但在他身份公开的那一刻,无数人震惊了,他,就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他的离去,让我们有机会窥见一座他用毕生心血筑造的,守护着亿万国人的“隐形长城”。

这不单是一个科学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隐形长城”的史诗,这座长城,是他和团队研发出的国之重器,也是他自己“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生选择。
任何一座伟大的防御工事,都不是凭空建起来的,那座守护中国天空的“隐形长城”,它的每一块砖,都浸透着历史的血与泪。
张福安出生在1939年,那是个战火纷飞、日寇横行的年代,他的童年记忆里,最刺耳、最无法磨灭的声音,就是凄厉的防空警报,他亲眼见过,敌机掠过城市上空,炸弹落下,数百市民瞬间丧生,到处是混乱和哭喊。
这种无力感,这种任人宰割的屈辱,刻进了骨子里。

新中国成立,天空就安全了吗?并没有,国民党仗着有美式飞机,频繁轰炸上海等沿海城市,那场惨烈的“二六”大轰炸,仅仅17架战机,就让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瞬间瘫痪,上千人死亡。
领空的大门,就这么洞开着,谁都能肆意闯进来撒野,这种感觉,让那个时代的所有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美关系紧张,新的威胁又来了,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外号“黑色幽灵”,一次又一次地侵犯我国领空,它飞得太高了,我们的飞机够不着,当时的防空武器也打不到。
我们能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来,看着它走,这种技术落后的困境,就像一根针,深深刺痛着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虽然在1962年,我军靠着智慧和勇气,用一种特殊的战术,总算打下了一架U-2,但这更像是一次侥幸的胜利,它反而更深刻地提醒了所有人,包括当时还年轻的张福安: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克敌利器!
“落后就要挨打”,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张福安和那一代人血淋淋的亲身体会。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坚定的誓言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防空力量”,这个誓言,成为他一生的目标,也成了那座“隐形长城”最坚实的基石。
长城的建造,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工匠,而这座守护天空的“隐形长城”,它的总设计师,选择了一种与长城本身同样“隐秘”的存在方式。
1956年,张福安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学习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国防事业,进入了那个后来被称为航天二院的神秘单位。
从那时起,他的人生就进入了长达六十年的“静音模式”,他的名字,和他的事业一样,都成了国家的最高机密。
1992年,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张福安临危受命,接手了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的重任,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岗位,但在当时,迎接他的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物资匮乏、设备简陋,甚至连科研人员都常常食不果腹,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搞出世界顶尖的武器系统,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他们就是干成了,张福安带领团队,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攻克了五大关键技术,为主持制定整个武器系统的总体方案铺平了道路,研发过程中,一次试验失败,导弹在点火几秒后当场爆炸,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
你能想象那种挫败感吗?但他们没有时间悲伤,擦干眼泪,从废墟里捡起碎片,从头再来,所有这些奋斗、这些牺牲,都发生在幕后,不为外人所知。
他就像一个潜行者,在黑暗中为国家铸造最锋利的宝剑,他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这些年轻人后来都成长为行业的顶梁柱,但他们和他一样,都选择了默默无闻。
这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实写照,直到2022年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一本名为《导弹人生》的书籍发布,张福安和另外11位功勋科学家的故事才首次向公众披露。
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书里解释说,因为他们均已退休,并且过了脱密期,这个原因,恰恰反过来证明了他们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保密性。
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大众熟知,不是为了庆祝个人荣誉,而是作为一段国家奋斗史的注脚,被轻轻写下。
“隐形长城”并非永远隐形,它的力量,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显现,从最初单点突破的惊喜,到后来体系化亮相的震撼,标志着中国天空安全感的质的飞跃。
故事要从几十年前说起,1967年,我们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款自研地空导弹“红旗-2”,同年9月,它就迎来了一场硬仗,并成功击落了一架再次来犯的U-2高空侦察机。
消息传来,举国振奋,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在记者会上风趣地说,我们就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
这句玩笑话背后,既有扬眉吐气的自豪,也透露出当时我们实力的局限与策略的智慧,这可以看作是“隐形长城”的第一次“显灵”,它告诉世界,中国的领空不是想来就来的游乐场。
但一座烽火台,终究不是完整的长城,真正的震撼,要等到几十年后。
时间快进到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当一个个威武的导弹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飞龙、飞獴、飞豹、快狼、野牛……这些听起来就充满力量的名字,正是张福安呕心沥血主持研制的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
它们整齐列阵,像一柄柄出鞘的利剑,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到来,那一刻,守护中国天空的,不再是零散的“烽火台”,而是一座完整的、体系化的钢铁长城。
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有一个特殊的观众,他已白发苍苍,看着自己耗费了整整30年心血的“孩子们”接受检阅,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就是张福安。
他的眼泪,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有成功的喜悦,有付出的艰辛,更有一个创造者与他的伟大创造物之间,最深沉、最炽热的情感共鸣。
那一刻,他和他的长城,一同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张福安先生走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他不需要遗言,因为他最好的“遗言”,就是那一座座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国之重器,就是我们头顶这片再也不用担心被肆意侵犯的、完整而安全的领空。
他的肉体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亲手铸就的那个从远程到末端、覆盖全空域的强大防空体系,接替了他,继续履行着守护的使命。
他的名字,或许不会像明星一样家喻户晓,但他的功绩,早已化作了守护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融入了国家的血脉,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的、最踏实的安全感。
这就是“国士无双”最深刻的诠释,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与安宁,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张福安先生这样“隐形”的守护者,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为我们负重前行。
向这位真正的国之脊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铭记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伟大精神,这盛世如我们所愿,因他们而璀璨。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1.《张福安逝世!曾隐姓埋名造导弹》鲁中晨报2025-11-07 22:16
相关文章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开始关心两件事:一个是活得好不好,另一个是能不能活得久一点。有人说,看一个人能不能活得久,其实看看他的脸就知道了。这话听起来像是玩...
2025-11-10 0
“老家到底归谁管”这道坎,河南永城、安徽金寨的爷奶辈最闹心——1932立煌县(今金寨)才喝半年河南水就被“抢”回安徽,1952永城县刚在安徽户口本落三...
2025-11-10 0
滦平县藏在燕山山脉东段,地处北京、天津、承德三市交界处,距离北京仅165公里,开车2个多小时就能到,是首都的“北大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2025-11-10 0
王毅外长说的话,德国是一句没听进去,外长访华这件事,中国到现在都还没点头,德国倒是先给蔡英文送上了请帖。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德国最好给个解释。萧美琴日前...
2025-11-10 0
11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香港中评社记者提问,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问时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出动军舰并使用武力,可...
2025-11-10 0
2013年,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一座无名纪念碑静静矗立,碑上没有名字,只有一段铭文:“归来兮,以抚吾魂;安息兮,以慰汝心。”这里埋葬的,不是将军,不是元...
2025-11-10 0
前言14亿人头顶的和平天空,是用什么换来的?11月3日,一位名叫张福安的老人悄然离世,他,正是那个为中国“玩命”60年、隐姓埋名的国之脊梁!他用毕生心...
2025-11-10 1
2025年11月5日,舷号18的福建舰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迎来 "三航母时代" 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这艘8万余吨级的常规动力...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