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做人要真实,喜怒形于色。但进了职场你会发现,那些能稳得住的人,往往都懂得把情绪收起来。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专业的体现。历史长河中的情绪管理大师古往...
2025-10-13 0
2025 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不少人都愣了,得主是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要知道 16 年前,也就是 2009 年他来中国接受采访时,还直言不讳地说 “不仅是诺贝尔奖,几乎所有奖都是艺术最危险的敌人,就像毒药一样”。
还说自己认识的好几个诺奖得主,比如匈牙利的凯尔泰斯、德国的赫塔・米勒,还有日本的大江健三郎,没一个不活得痛苦。
如今他自己捧起了这杯 “毒药”,谁都好奇,他心里到底是喜多一点,还是当年担心的 “痛苦” 先冒出来?
其实除了这事儿,他写的那些戳人心的小说,还有跟中国的一段段缘分,比诺奖本身还值得好好聊聊。
说实话,拉斯洛当年说诺奖是 “毒药” 的时候,可不是随口吐槽,是真见过身边人的难处。
他跟凯尔泰斯是老乡,又认识赫塔・米勒这些得主,看着他们拿奖后被记者追着问,被各种活动围着转,想安安静静写点东西比登天还难。
他当时就说:“这奖太惹眼,外界的关注能把人缠得喘不过气,再加上‘诺奖得主’这个名头压着,谁还能写出好东西?”
可偏偏 2025 年,诺贝尔文学奖就盯上了他,颁奖词还写得挺郑重:“在末日恐怖之中,重新申明艺术的力量。”
其实了解他作品的人,倒觉得不算意外。
他写东西,本来就专挑 “人类的难” 来说。就说他第一部长篇小说《撒旦探戈》吧,讲的是一个快散架的村庄,村民们绝望得没着没落,这时候来了个江湖骗子,说能带着大家过好日子,结果大伙儿跟着他瞎忙活一通,最后还是掉进了另一个坑里。
后来他写的《反抗的忧郁》《战争与战争》,也都是这个路子,翻译他书的好友余泽民就说:“《撒旦探戈》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反抗的忧郁》就是从一次毁灭到另一次毁灭,全是写人怎么困在日子里。”
这本《撒旦探戈》后来还被他的老搭档、导演贝拉・塔尔拍成了电影,那部电影足足有 7 个半小时,这些年一直被文艺青年当成 “检验品味的门槛”,能耐着性子看完的,都得说一句 “懂点东西”。
拉斯洛和贝拉・塔尔好得跟亲兄弟似的,合作了二十多年,俩人对世界的看法、对艺术的感觉都特别像,拉斯洛爱写绵密的长句,贝拉就爱拍长长的镜头,一文字一影像,刚好凑成对。
拉斯洛还说过:“电影就像大海上的一艘船,只能有一个船长,贝拉就是那个船长。”
但他也不谦虚,直言 “没有我,贝拉拍不出那样的电影”,事实也确实如此,贝拉好几部经典电影,比如《鲸鱼马戏团》《都灵之马》,都是改编自他的小说,尤其是《都灵之马》,还是俩人一起编的剧,讲的是一对父女和一匹老马在风暴里过日子,单调又沉重,却把 “人活着有多难” 拍得透透的。
拉斯洛跟中国的交情,可比得诺奖早多了,算下来快三十年了。
1991 年的时候,他从蒙古的乌兰巴托坐火车一路到北京,那趟火车走得慢,他就一路看一路记,后来还写了本书叫《乌兰巴托的夜》,专门讲这趟旅程的见闻。
从那以后,他就迷上了中国,到处找跟中国有关的书看,听京剧,还特别爱吃中餐,每次来中国都要找小馆子,说最爱宫保鸡丁,觉得比匈牙利的炖牛肉还下饭。
1998 年的时候,他因为太喜欢李白,还专门规划了一条 “重走李白路线”,拉着翻译余泽民一起,从李白出生的地方开始,一路走到李白去过的成都、武汉、南京,每到一个地方,就拉着当地老百姓问:“你知道李白不?能背他的诗不?”
他说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有 “现代感” 的诗人,还说《赠汪伦》里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法国诗人兰波的情诗还动人。
最让他感动的是,不管是街上摆摊的大爷,还是学校门口接孩子的大妈,好多人都能背几句李白的诗,比如 “床前明月光”,他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是活在人心里的。”
后来还有个匈牙利汉学家,觉得他的姓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 太难记,就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叫 “好丘”。为啥叫这个?
因为他的姓在匈语里是 “美丽的山丘” 的意思,“好” 既有 “美好” 的意思,也有 “喜欢” 的意思,“丘” 既能指山丘,还能让人想到孔夫子(孔丘),所以 “好丘” 既能理解成 “美丽的山丘”,也能说成 “喜欢孔夫子”。
拉斯洛特别喜欢这个名字,跟人聊天的时候,一说起中国,就会指着自己说:“我叫好丘,中国名字!”
不过他也不藏着对现在中国的看法。
2002 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到处都在盖楼、搞建设,他看了就说:“没法忍受人们投入这么多力量,跑这么快,到头来就为了追钱。”
他总觉得,唐诗宋词里那种慢悠悠的、有诗意的中国,比满大街都是钱味儿的中国更可爱。
拉斯洛这人,看着挺矛盾的,骂过诺奖,最后自己拿了;写的小说冷得让人心里发紧,私下里却会因为喜欢李白跑遍中国;既拥抱西方文学,住过偶像艾伦・金斯堡的公寓写小说,又总念着过去的日子,提醒大家 “别忘本”。
但诺奖选他,其实不是打他的脸,而是承认他的 “真”,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写别人不愿碰的 “难”,还敢在大家都往前跑的时候,回头看看过去。
现在这世界变得快,好多人忙着追新的、丢旧的,不正是需要这样的作家吗?
他拿不拿诺奖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的那些字,能让咱们停下脚想想:这些年,咱们丢了啥,又还攥着点啥没放。就像他在《反抗的忧郁》扉页写的:“过去,但并未消逝。”
相关文章
都说做人要真实,喜怒形于色。但进了职场你会发现,那些能稳得住的人,往往都懂得把情绪收起来。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专业的体现。历史长河中的情绪管理大师古往...
2025-10-13 0
前言O 链这把火,烧得 AI 圈直发烫!OpenAI DevDay 一晒数据就炸了 。ChatGPT 8 亿周活、400 万开发者围着转,AMD、Fi...
2025-10-13 0
泰山财经记者 张润邦10月10日晚,娃哈哈集团向多家媒体确认,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
2025-10-13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香瓜谈及内蒙古,你是否已对其充满好奇?...
2025-10-13 0
大家知道,奔驰在汽车界一直是豪华与品质的代表。但最近几年,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感觉上不像以前那么强势了。“老大哥”的困境:智能化掉队咱们先看看数据:2...
2025-10-13 0
膝盖疼到上下楼都扶墙的人,今天刷到一条热搜:2024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把站桩写进国家体育总局的教案,膝盖过脚尖5度,关节压力直接飙47%。 我盯...
2025-10-13 0
前言2025 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不少人都愣了,得主是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要知道 16 年前,也就是 2009 年他来中国接受采访时...
2025-10-13 1
“同样的考场,再进去一次,你的手还会抖吗?”澳门的夜色刚拉下帷幕,林书豪在场边丢出这句感慨,把屏幕另一端的我们瞬间带回到自己的“第二次机会”——跳槽后...
2025-10-13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