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从“170架飞机”看天空新赛道:中国航空业的当下与未来

抖音推荐 2025年11月28日 20:44 1 cc


从“170架飞机”看天空新赛道:中国航空业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航空业的星辰大海,未来在哪里?

11月27日开幕的2025亚洲通航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一次性展出超170架室内外动静态航空器,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

这不仅是一场热闹的航展消息,更是观察中国航空业格局、低空经济崛起以及全球航空产业竞争的一扇窗口。

从全球来看,疫情之后航空业并没有“躺平”,反而迅速恢复并创了新高。

国际航协(IATA)的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比2023年增长约10.4%,比疫情前2019年水平还高出3.8%,载客率达到历史新高的83.5%。

虽然全球面临再全球化,但航空仍是全球化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商务、旅游,还是产业链流动,飞机依旧是跨国往来的核心方式。

具体到中国航空,正处在从“运输大国”到“产业强国”的关键期。

从“170架飞机”看天空新赛道:中国航空业的当下与未来

体量上看,中国已经世界第二。

2024年中国以约7.41亿人次旅客规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客运航空市场,较2023年增幅接近19%。

不过你能想象吗,高大上的航空业,却是亏损大户。

三大国有航司在2024年依然连续第五年整体亏损,虽然亏损额相比疫情高峰时期大幅收窄,但与全球多数航空公司已重回整体盈利形成对比。

翻译成大白话:量上来了,钱还不好赚。中国航空正在经历一个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艰难过渡。

有量就有一切,有量就有基础。

“十四五”期间,每年民航基础设施投资超过千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机场,使得民用运输机场数量有望在2025年前后达到约270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世界级机场群雏形已现。

北京大兴机场这种世界级机场建成,就是一个证明。

站在十五五这个关口,展望未来,中国航空业,有三大清晰主线

第一条中国国产大飞机,从买飞机的大国,到造飞机的强国。

在干线航空领域,中国商飞的C919已经投入商业运营,订单超过1000架,计划在本十年末将年产能提升到200架级别。

双发双通道的 C929,也在路上。

中国要在全球民机竞争中争取话语权,而不仅仅是做最大买家。

这条路不会轻松,但对整个中国高端制造和产业安全而言,是绕不过去的战略选择。

第二就是这两年火热的低空经济,城市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再造。

如果说大飞机上,有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竞争,在低空飞行器、空中出租车上,中国独步武林,放眼望去,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比如小鹏的飞行汽车,已经从概念,落到产业链上。

低空经济既是“新蓝海”,也是制度创新和城市治理的试验场。

第三个就是绿色航空和数字化。

无论是大飞机还是小飞机,未来航空都绕不过两件事,减碳和数字化。

对中国航空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在新技术路径上起步并不晚,若能在低碳燃料、动力系统、电动通航、智能运控方面形成体系优势,完全有可能在下一轮全球航空重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亚洲通航展上,亮相多少航空器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中国航空业背后的结果性变化。

当C919开始商业运营、通航装备密集亮相,说明中国在从“买飞机”到“造飞机”“管天空”的全链条布局。

当小鹏飞行汽车飞来飞去,说明中国已经在下一代低空航空器竞争中,拔得头筹。

珠海的蓝天上,各种航空器争奇斗艳,而真正决定行业未来的,是要把它变成有安全边界的规则、有商业闭环的产业、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准。

中国航空下一步要做的,是从“展品漂亮”走向“产业强健”,从“追赶者”逐步成为全球航空新秩序的共创者。

从“170架飞机”看天空新赛道:中国航空业的当下与未来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