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排行榜 2025年11月28日 20:45 1 admin

全球汽车产业现在正经历一场大换血,电动化、智能化成了主旋律。

以前车企拼谁成本低、效率高,现在风向变了,供应链安全成了新战场。

中国在动力电池、芯片、软件这三块虽说有局部突破,但麻烦也不少:锂钴镍这些资源攥在别人手里,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软件生态更是七零八落。

今天就聊聊,这三个领域到底难在哪,咱们又该咋破局。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锂钴镍卡在哪?

现在中国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占了七成,听起来挺牛吧?但仔细一看,底气有点虚,锂、钴、镍这三种核心材料,咱们自己说了不算。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智利控制着全球近七成的锂矿,刚果金占了七成的钴,印尼镍矿储量更是甩咱们几条街。

去年智利突然说要把锂矿收归国有,国内电池厂股价立马跳水,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这些巨头,海外矿场的合同差点黄了。

不光是资源,技术迭代也让人头疼,现在主流的液态电池,过两年可能就过时了。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张永伟说,2027年固态电池可能小规模量产,这意味着现在宁德时代、比亚迪投的千亿产能,搞不好会成“过时货”。

宁德时代嘴上说不怕,手里动作可没停去年偷偷建了100GWh固态电池中试线,比亚迪也在磷酸锰铁锂电池上猛砸钱,想降低对锂的依赖,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资源价格坐过山车。

前两年碳酸锂价格从3万一吨飙到60万,电池厂哭着喊着“卖一辆亏一辆”;今年又跌到10万,车企倒是笑了,可上游矿企又扛不住了。

这种大起大落,供应链根本稳不住,所以现在电池厂学聪明了,与其等着别人涨价,不如自己下场抢资源。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宁德时代去年在印尼砸了59亿美元建镍矿产业园,华友钴业直接在刚果金搞“矿山-冶炼”一体化基地。

比亚迪更绝,盯上了钠离子电池,今年已经量产装车,虽说能量密度差点意思,但胜在钠资源到处都是,成本能降三成。

这波操作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意思,先从资源替代下手,慢慢摆脱依赖,芯片这块更让人窝火。

2022年咱们芯片进口额3850亿美元,比进口原油还多,汽车芯片自给率才10%,功率芯片、车规级MCU这些关键玩意儿,国产化率不足5%。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英飞凌一家就占了全球车规IGBT市场六成份额,人家要是断供,咱们的电动车立马趴窝。

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中国汽车直接减产160万辆,中汽协的数据摆在那儿,一点不含糊。

有人说华为、地平线不是搞出大算力芯片了吗?确实,华为MDC、地平线征程6都装车了,但问题是汽车芯片不止大算力这一种。

一辆智能电动车有上百种芯片,从传感器到电源管理,多数还得靠进口。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就像盖房子,承重墙用了国产钢筋,可门窗、水管全是进口的,照样不踏实。

中芯国际去年倒是量产了14nm车规芯片,可EDA工具还得靠Synopsys、Cadence,人家要是不给授权,生产线就得停。

供应链不拼效率拼命了?

以前车企都学丰田搞“零库存”,零件从供应商到生产线,恨不得掐着秒表送。

2021年芯片短缺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某车企生产线停了半个月,厂长蹲在车间抽烟,说“以前觉得库存是浪费,现在才知道是命根子”。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张永伟说得明白,现在供应链目标得从“成本最优”改成“安全可控”。

江汽集团的魏沈平更直接:“韧性比效率重要,活下去比赚钱重要,怎么提升韧性?近地化布局成了新潮流,蔚来在淮南拉了17家核心供应商,建了个“2小时供货圈”。

以前零件从外地运过来得等两天,现在出问题了,供应商工程师踩着油门就到,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28天,2023年财报里这数据一亮,同行都跑来取经。

不光企业自己动,地方政府也在推,合肥、上海这些新能源基地,用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吸引供应商落地,长三角现在新能源汽车配套率已经到了85%,基本实现“家门口造车”。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光靠近地化还不够,技术自主才是根本,大众、宝马、奔驰去年拉着博世成立“软件联盟”,要搞开源OS平台,想从芯片到软件建个闭环。

咱们也得跟上,不能总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楼。

开沃汽车搞了个“开放造车”模式,跟供应商一起开发同轴桥技术,帮供应商建质量改进系统,去年这项技术成本直接降了15%,这种“整零共生”比以前甲乙方互怼强多了。

2023年10月启动的TSCE-Auto平台更有意思,18家车企抱团,搞“一次认证、多方共享”。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以前一个零件想给不同车企供货,得重复做认证,费时费力,现在好了,认证一次就能通用,对接效率提升40%。

这种行业协同早该搞了,单打独斗在供应链战争里走不远,资源和技术得两条腿走路。

资源方面,除了海外抢矿,技术替代也得跟上,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今年量产了,比亚迪升级了磷酸锰铁锂电池,都在降低对锂的依赖。

技术方面,固态电池、车规芯片、自主OS这三块是硬骨头,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中试线已经跑起来了,华为鸿蒙座舱OS虽说底层还没完全自主,但一直在迭代。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按现在的进度,2030年这三块国产化率冲到七成以上,不是没可能,国际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欧盟的《芯片法案》去年生效,要在2030年占全球20%芯片产能;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狠,要求电池矿产本土化,不然不给补贴。

咱们也得有应对之策,“一带一路”汽车产业联盟去年成立了,跟泰国、匈牙利共建新能源产业园,把供应链外循环做起来。

你搞你的壁垒,我建我的朋友圈,这才是大国博弈的样子,说到底,动力电池、芯片、软件这三个领域,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锂矿被卡、芯片告急!中国汽车供应链靠啥守住70%江山?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窗口期就在这几年,抓得住就能从“规模领先”变成“体系领先”。

2030年回头看,要是能在固态电池、车规芯片、自主OS这三块站稳脚跟,中国汽车供应链就能成为全球最抗打的存在。

当然了,路得一步一步走,锂矿要抢,技术要啃,生态要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但话说回来,咱们制造业什么时候怕过难?以前能从无到有搞出高铁、5G,现在供应链突围,照样能成。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