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起床,你的2025年体能已经输给隔壁老王。 六点零一分,手机闹铃响到第三遍,你伸手按掉,被窝像灌了铅,翻个身就能睡到八点。 同一分钟,北京朝阳公园...
2025-11-24 0
2025年10月中旬的葫芦岛码头,秋风吹得海面泛起细碎的波纹。上午十点刚过,几辆电动三轮车停在码头边缘,七八个穿着花外套、戴着毛线帽的大姨们陆续下车,每人扛着一编织袋大米往岸边走。麻袋摩擦着水泥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引得正在赶海的市民纷纷侧目。没人能想到,接下来的半小时里,这十几袋总计五百多斤的大米,会被她们一股脑倒进海里,白色的米花在海浪中炸开,场面荒诞又刺眼。
这段由路人拍摄的视频,很快在短视频平台发酵,单日播放量突破3000万。有人调侃“海龙王今天开粮仓”,有人担忧“大米腐烂污染海水”,更多人则满脸困惑:“好好的粮食扔海里,这到底是积德还是造孽?”这场看似离奇的“放生”,不仅暴露了部分人对“善意”的曲解,更折射出当下民间放生活动中,愈发离谱的认知偏差与资源浪费。
码头闹剧:米花飞溅的“功德场”
葫芦岛望海寺码头是当地有名的赶海点,每天退潮时,都有市民带着小桶、铲子来挖蛤蜊、捡螃蟹。10月14日那天,赶海的人比往常更多,家住附近的王大爷就是其中之一。他刚在礁石缝里发现一只小螃蟹,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喧闹。
“快看那边,大姨们这是要干啥?”旁边有人喊了一声。王大爷直起腰,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十几个大姨围在码头的防波堤边,正七手八脚地解开麻袋口。领头的张大姨,是附近社区的“热心人”,平时组织大家跳广场舞、做公益,在圈子里很有号召力。此刻她正拿着一个搪瓷盆,一边往海里舀大米,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粒米一功德,大海滋养万物,这些米给鱼虾们添添食,也给咱们积点福报。”
话音刚落,旁边的李大姨直接扛起半袋大米,往海里一倒。白色的米粒顺着堤岸滑落,溅起一片水花,海浪一卷,就把大米冲得无影无踪。“慢着点倒,别撒到岸上!”张大姨提醒道,语气里满是认真。大姨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拆袋,有的负责倾倒,还有人专门拿着扫帚,把撒在地上的米粒扫起来,一点点倒进海里,生怕浪费了“功德”。
王大爷看得目瞪口呆,他上前劝道:“大妹子,这大米扔海里多可惜啊,给困难人家送去多好。”张大姨回头看了他一眼,摆摆手说:“大哥你不懂,这是放生积德,跟捐东西不一样。”她指着海里说:“你看这海水养活了多少生灵,给它们喂点米,也是咱们的心意。”
现场围拢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拿出手机拍摄,有人忍不住吐槽。“要积德不如扔点金条,我肯定第一个下去捡‘福报’。”一个年轻小伙的玩笑话,引得众人哄笑。还有人喊道:“大姨们要是提前说一声,我把家里的旧渔网带来,帮你们捞‘功德’啊!”面对这些调侃,大姨们不为所动,依旧专注地往海里倒大米,直到最后一袋米空了,才拍拍手上的灰尘,满意地收拾东西离开。
王大爷蹲在岸边,看着海面上漂浮的零星米粒,心疼地摇了摇头。他算了算,这些大米一袋五十斤,按市场价两块五一斤,十几袋就是一千多块钱。“我小时候饿肚子的时候,别说大米,就连糠都抢着吃。现在日子好了,也不能这么糟蹋粮食啊。”他捡起地上散落的几粒米,放进嘴里嚼了嚼,还是新鲜的好米。
背后逻辑:省钱又“凑数”的功德算计
这段“大米入海”的视频火了之后,张大姨成了“网红”,但更多的是质疑声。她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才说出了这么做的原因。原来,她们这个小圈子里,一直有“放生积德”的习惯,以前都是放生螃蟹、海鱼之类的活物。
“去年我们凑钱买了一筐螃蟹,花了八百多块,刚倒进海里,就被旁边的渔船捞走了,气得我们好几天睡不着觉。”张大姨说,从那以后,她们就开始琢磨“性价比更高”的放生方式。有人提议放生泥鳅,可冬天不好买;有人说放生乌龟,又担心是外来物种,破坏环境。
直到上个月,圈子里的刘大姨提出“放生大米”。“她听庙里的师傅说,‘万物有灵,食为天本’,给水里的生灵喂食,也是积德。”张大姨解释,“大米便宜,几十块钱就能买一大袋,我们十几个人凑钱,一次就能买十几袋,比买螃蟹划算多了。”在她们看来,大米数量多,“功德”也多,而且不容易被人“截胡”,扔进海里就稳稳当当成了“福报”。
这种“省钱凑数”的算计,在民间放生活动中并不少见。住在烟台的网友“海风”,就分享过类似的经历。他说去年夏天,在当地的海边,见过一群大姨往海里扔香烟。“她们说海龙王也爱抽烟,扔点好烟过去,能保出海平安。”“海风”拍了视频发到网上,评论里一片哗然,有人调侃“海龙王抽的是华子,你们扔的哈德门不够档次”,也有人无奈地说“这哪是积德,分明是污染环境”。
张大姨们的圈子里,还有一套自己的“功德计算法”。她们认为,放生活物的功德是“按个算”,一只螃蟹算一份功德;而放生大米是“按粒算”,一袋米有几万粒,功德自然“爆表”。“我们不求别的,就是想给家里的孩子积点福,让他们平平安安的。”张大姨说,她们都是普通退休老人,没多少钱,只能用这种“实惠”的方式表达心意。
可她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实惠”的方式,不仅浪费了粮食,还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葫芦岛当地的渔民老周,在海里打了三十年鱼,他说:“大米倒进海里,泡烂了会污染海水,还会吸引小鱼聚集,容易被渔网缠住,影响捕鱼。”老周见过不少类似的放生,“以前有人放生巴西龟,这东西凶猛,把海里的小鱼都吃了,破坏生态平衡。”
放生乱象:从鳄鱼到馒头的离谱操作
葫芦岛大姨们的“大米放生”,只是民间放生乱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种离谱的放生操作屡见不鲜,从活物到食品,甚至还有人放生“危险品”,不仅没积德,反而造了孽。
2024年春天,河北邢台的一对夫妻,因为“想要求子”,竟然从宠物市场买了两条成年鳄鱼,偷偷扔进了当地的水库。“他们听人说,鳄鱼是‘龙的化身’,放生鳄鱼能求子得福。”当地水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回忆,鳄鱼扔进水库后,很快就有村民发现,吓得不敢再去水库边洗衣服、钓鱼。
管理处赶紧组织人员打捞,可鳄鱼在水里十分灵活,折腾了半个多月才找到。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两条鳄鱼因为不适应水库的冷水环境,早就没了生命迹象。“这对夫妻不仅浪费了钱,还扰乱了公共安全,最后被罚款2000元。”工作人员说,类似的放生还有很多,有人放生毒蛇到深山,有人放生热带鱼到湖里,结果都是“活不成”,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
在农村地区,“馒头放生”也很常见。河南周口的村民老李,就见过有人往村里的池塘里扔馒头。“说是给水里的‘生灵’喂食,结果馒头泡烂了,池塘水都变臭了,鱼也死了不少。”老李说,这些人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池塘里的鱼有自己的食物链,哪需要吃馒头?这分明是瞎折腾。”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放生矿泉水。2023年夏天,在浙江杭州的一条小河边,一群人提着成箱的矿泉水,拧开瓶盖就往河里倒。“他们说矿泉水干净,给河里的鱼虾‘改善生活’。”路过的市民拍下视频,评论里一片嘲讽:“不如直接给鱼虾办张健身卡,再送套护肤品。”
这些离谱的放生操作,背后往往是扭曲的认知。生态保护专家吴教授解释:“真正的放生,是将受伤或被捕的野生动物,在合适的环境中放归自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而现在很多人的放生,完全是出于个人功利心,根本不考虑物种习性和环境影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浪费。”
吴教授举了个例子,很多人喜欢放生巴西龟、清道夫等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在国内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破坏本地生态。“比如清道夫,会吃掉其他鱼的鱼卵,导致河里的原生鱼越来越少。”吴教授说,每年因为不当放生造成的生态损失,难以估量。
官方态度:模糊的边界与理性的呼吁
葫芦岛“大米入海”事件发酵后,当地海洋和渔业局很快作出回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行为属于个人自愿行为,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但“将粮食倒入海中,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可能对海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是否会进行处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相关依据”,只能进行口头劝导。“我们已经联系上了牵头的张大姨,向她讲解了粮食浪费的危害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知识,她也表示以后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工作人员说,由于这类行为的边界比较模糊,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主要还是靠市民自觉,树立理性的公益观念。”
这种“模棱两可”的处理方式,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人认为,虽然没有法律禁止,但浪费粮食本身就不对,应该进行批评教育;也有人认为,官方应该出台更明确的指引,规范民间放生行为。“不能因为没犯法,就放任这种浪费行为,毕竟粮食是宝贵的资源。”网友“粒粒皆辛苦”留言说。
其实,针对不当放生问题,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广东深圳,明确禁止放生外来物种,违反者将被处以罚款;浙江杭州则规定,放生活动需要提前向相关部门报备,经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这些规定的出台,就是为了引导大家科学放生,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吴教授说。
葫芦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得知“大米入海”事件后,主动联系了张大姨的圈子。“我们向她们介绍了公益捐赠的渠道,告诉她们可以把钱或粮食捐给福利院、养老院,或者帮助困难家庭,这样的‘功德’才更有意义。”工作人员说,张大姨和姐妹们听了之后,都很受触动,“她们说以后要把钱用在实处,不再做这种‘无用功’。”
理性公益:把“功德”做进人心里
张大姨们的转变,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她们用原本打算买大米的钱,购买了米面油和过冬的棉衣,送到了葫芦岛市的一家福利院。当看到孩子们接过棉衣时脸上的笑容,张大姨红了眼眶:“这比把大米扔海里,心里踏实多了。”
福利院的院长李女士,对她们的捐赠表示感谢。“现在还有很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冬天缺衣少食,这些物资对他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李女士说,她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人想做公益,却找不对方式,最后好心办了坏事。”她建议,想做公益的人,可以通过正规的公益组织,了解需要帮助的群体,精准捐赠,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
在葫芦岛码头,那场“大米入海”的闹剧已经过去,但留下的讨论还在继续。王大爷现在每次赶海,都会给身边的人讲这个故事,“告诉他们别再糟蹋粮食,有那份心,不如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他还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在码头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珍惜粮食,理性公益”。
网友“海风”在烟台发起了“公益接力”活动,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代替离谱的放生。“我们组织志愿者去海边清理垃圾,帮助渔民保护海洋生态,还为困难学生筹集学费。”“海风”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大家都明白,真正的善意,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自我感动,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保护我们的环境。”
吴教授也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科学放生的知识和资源浪费的危害,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民间放生行为。“只有让大家树立正确的公益观念,才能避免类似的闹剧再次发生,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025年11月初,葫芦岛迎来了第一场雪。张大姨和姐妹们又一次聚集在一起,但这次她们没有去码头,而是来到了当地的敬老院。她们给老人们剪头发、洗衣服,还包了热腾腾的饺子。78岁的王奶奶拉着张大姨的手说:“大妹子,你们真是好人啊,比亲闺女还亲。”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敬老院里却温暖如春。张大姨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格外踏实。她掏出手机,给圈子里的姐妹们发了一条消息:“以后咱们的‘功德’,就做在这里了。”消息下面,是一连串的“点赞”表情。
葫芦岛的海面依旧辽阔,海浪拍打着堤岸,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那些曾经被倒进海里的大米,早已消失在海浪中,但那份被曲解的善意,却在人们的努力下,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温暖,走进了需要帮助的人心里。
在这个冬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真正的“功德”,不是扔向大海的米粒,而是递到困难者手中的温暖;不是自我感动的仪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当善意找对了方向,每一份付出都能开出最美的花,这才是公益最本真的意义。
相关文章
再不起床,你的2025年体能已经输给隔壁老王。 六点零一分,手机闹铃响到第三遍,你伸手按掉,被窝像灌了铅,翻个身就能睡到八点。 同一分钟,北京朝阳公园...
2025-11-24 0
最近日本的操作真是越来越没底线了!一边给美国递“爱国者”导弹,一边狂砸8.9万亿日元扩军,还到处推销军舰战机。周叔今儿就跟大伙儿扒一扒,这个曾经给亚洲...
2025-11-24 0
爱情最开始总是裹着糖衣,牵手,拥抱,深夜长谈,连空气都甜得发腻,可很少有人告诉你,糖衣之下藏着的,是柴米油盐的锁碎,是三观碰撞的火花,是责任与承若的重...
2025-11-24 0
哈喽,大家好,杆哥这篇评论,主要来分析日本西南诸岛重兵布防,台海若有事真能快速介入?解放军早已备妥美媒近期爆料,日本在西南诸岛秘密部署重兵,目标直指台...
2025-11-24 0
婚姻终结儿子改随母姓成心结抚养费“断供”姓氏成了拒付的理由变更的姓氏“缺席”的抚养费赵某(男)与王某(女)原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一子。后因感情不和,双...
2025-11-24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前言距离高市早苗公开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错误言论,已经过去了...
2025-11-24 2
2025年10月中旬的葫芦岛码头,秋风吹得海面泛起细碎的波纹。上午十点刚过,几辆电动三轮车停在码头边缘,七八个穿着花外套、戴着毛线帽的大姨们陆续下车,...
2025-11-24 2
“熬得住”三个字,今年被287家AI公司写进了讣告。 活下来的那15%,没谁天降锦鲤,全是把家底押进粉碎机再拼成新的形状——比如张明,去年冬天把房子...
2025-11-24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