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吃蟹总翻车?3个“关键步骤”避开断腿流黄,鲜到舔壳 秋天的螃蟹最馋人,可在家清蒸总出岔子:蟹腿掉一地、蟹黄流成汤,肉还发柴。其实不用愁,记住3个“家...
2025-10-06 0
2024年11月底的北京刚下过第一场雪,气温飘在零度左右,珍・古道尔从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现场一下子就围满了人。
有人举着手机往前凑,还有一对武汉来的夫妇带着孩子挤到前面,问能不能帮忙拍张照。
旁边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凑在一起嘀咕,说“这辈子值了”,那兴奋劲儿,跟见着偶像似的。
我见过不少有知名度的人,但珍・古道尔给人的感觉特别不一样。
她银灰色的头发梳成马尾,怀里抱着个叫“Mr.H”的猴子玩偶,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国失明海军陆战队员送的,说能传递顽强劲儿。
脖子上挂的吊坠是非洲大陆的形状,上面一个小圆点,就是她最早研究黑猩猩的贡贝国家森林公园。
没有前呼后拥的架子,倒像个来赴朋友约的老奶奶,会场里设了二十多个展台,孩子们站在那儿等着介绍,都有点拘谨。
珍走过去的时候,特意停在一个穿传统服装的女生面前,伸手拨了拨她眼前垂着的银饰,还咧开嘴笑。
每个展台她都看得很认真,有人要合影也从没拒绝,结果后面的活动都推迟了一会儿。
大合影的时候,前排孩子蹲下,她还弹了弹一个女孩头上的小树苗发夹,最后一起喊“chim-pan-zee”,就是黑猩猩的英文,连拍照都不忘跟自己的老本行沾边。
本来想说说她的荣誉,比如联合国和平大使、写进中国中小学课本这些,但后来发现,比起这些头衔,她现场的小细节更打动人。
演讲结束后被孩子们围着有点乱,她居然学黑猩猩叫了一声维持秩序,那瞬间哪像个传奇人物,明明就是个爱凑热闹的“老小孩”。
北京798艺术园区有场慈善晚宴,珍・古道尔一到就发现后面的人看不见她。
她直接说要站到椅子上,旁边人劝了半天也没用。
最后她脱了鞋,在别人搀扶下站上去,脱稿讲了40分钟,后来才知道,她这习惯从1962年就有了。
那年她28岁,在伦敦动物学会做第一次科学演讲,紧张到前五分钟就快喘不上气。
从那以后她就发誓,再也不念稿子,也不说“嗯”“呃”这种口头语,现在年轻人做演讲都未必能脱稿,她91岁还能做到,这份坚持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她在北京的5天行程排得特别满,近10场公开活动,唯一取消的就是去故宫神武门的休闲安排。
住的酒店没供暖,她也不开空调,就在房间里穿羽绒服。
活动间隙饿了,就吃点坚果、巧克力和水果,1970年代读了《动物解放》,知道工厂化养殖的动物遭罪,她就一直吃素到现在。
北京根与芽的钱蕾跟着她跑了几天,说在车上的时候,珍还会提前写演讲大纲,非得问清楚台下是学生还是家长,再调整内容。
有时候车打转向灯发出“滴答”声,她还会跟着学“Tik-Tok”,跟个好奇的孩子似的,这状态哪像快91岁的人,好多年轻人天天喊累,跟她比真该脸红。
珍・古道尔总说自己“懒”,2024年达沃斯论坛上,主持人问她最惊讶的事是什么,她笑着说“怎么成了今天的自己”。
还说脑子里有两个“珍”,一个是当年穷家庭出身、二战时靠当服务员攒钱去非洲的自己,另一个是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打造的偶像。
“我得特别努力,才能跟上那个偶像的步伐,她还老‘欺负’我”,这话听着像开玩笑,却透着实在,她的“不懒”其实藏在行程里。
疫情后她又恢复了每年300天全球演讲的节奏,2024年11月先去印度、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北京结束后又飞新加坡、尼泊尔、美国。
有人问她这么拼干嘛,她回答说“不知道终点在哪,但比70岁、60岁时近多了,要是觉得有使命,怎么能放慢脚步,不应该加快吗?”
这话让我想起她早年在贡贝丛林的日子,1960年她26岁,第一次进坦桑尼亚的丛林,每天天没亮就爬山崖找黑猩猩。
身上被刮得全是伤,好不容易见到黑猩猩,对方看她一眼就跑,她还跟着黑猩猩吃白蚁,说烤一下像对虾。
就这么熬了几个月,终于看到“灰胡子大卫”用草茎挖白蚁,这发现后来让学术界都震动了,路易斯・利基说“要么重新定义人类,要么接受黑猩猩是人类一员”。
可当时学术界不认可她,说她不该给黑猩猩起名字,也不该说动物有“个性”。
珍没妥协,说妈妈从小教她“要是听完别人的意见还觉得自己对,就得有勇气坚持”,现在看,她当时的坚持太对了,要是听了那些质疑,说不定就没后来的突破了。
珍・古道尔原本只是想研究黑猩猩,1986年的一个会议改变了她。
那次会议上,她看到森林砍伐、环境污染把黑猩猩的栖息地毁得不像样,她从会场走出来的时候,就从科学家变成了社会活动家。
她后来搞了个“TACARE”计划,专门在坦噶尼喀流域造林,还教当地社区保护生态。
1991年又成立“根与芽”,专门给青少年做环保教育,现在中国都有上千个小组了,从埋头做研究到跑遍全球“喊环保”,这转变挺难的,但她做得特别自然。
她影响的人不止一点点,中国设计师马可小时候就把她当偶像,2008年珍在北大演讲,马可从巴黎连夜飞回来,赶在演讲前五分钟到现场。
后来马可搞了个“無用”品牌,帮民间手工艺人找活路,说“珍做什么都不是为自己,心里永远有个孩子”。
还有次在北京看艺术展,徐冰有个作品正面是山水画,背面全是枯枝、塑料瓶,珍来回跑着看了好几遍,还跟摄影师吐舌头,那孩子气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快90岁的人。
珍・古道尔不是没累过,她跟妹妹抱怨过“不想再跑了”,妹妹就拿出她小时候用火柴盒做的小抽屉,让她抽经文。
连续三次都抽到“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她就乖乖接着出发,她还跟助手开玩笑“今天死了都不在乎”,助手回她“别死,我们还没写讣告呢”。
如此看来,她能坚持这么久,不光是靠热情,还有份“认死理”的倔劲儿。
她总说“生命的意义是给人希望,没希望就会放弃”,每次演讲结尾都要喊“Togetherwecan,togetherwewill,togetherwemustsavetheworld”。
91岁还在为环保跑,不是因为她是“圣人”,就是因为她把“保护地球”这件事,当成了这辈子必须干到底的事。
我们未必都能像她一样跑遍全球,但哪怕从少扔个垃圾、多栽棵树开始,也是在跟着她的脚步走。
毕竟她都说了“每个人的行动都有用”,这话应该没错。
相关文章
秋吃蟹总翻车?3个“关键步骤”避开断腿流黄,鲜到舔壳 秋天的螃蟹最馋人,可在家清蒸总出岔子:蟹腿掉一地、蟹黄流成汤,肉还发柴。其实不用愁,记住3个“家...
2025-10-06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说到这次加沙停火协议,简直比一场电视剧还...
2025-10-06 0
在成年人的社交规则里,我们都习惯了克制与礼貌。但当一个女人对你产生了那种绕过理性的“生理性喜欢”时,所有的伪装都会瞬间瓦解她会变得“不客气”,甚至有点...
2025-10-06 0
李阿姨今年六十了,退休好几年了,结婚四十多年,从来没离过婚,有人问她怎么撑过来的,她说钱不是事儿,老公没挣大钱,也没给过她名牌包,可俩人天天一起吃饭,...
2025-10-06 0
特朗普称美军再次在委内瑞拉近海击中“运毒船”当地时间10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军4日晚在委内瑞拉海岸附近击中了另一艘...
2025-10-06 2
北京大满贯混双终于落下帷幕了,不出所料王楚钦孙颖莎顺利夺冠,同样表现出色的黄友政陈熠获得亚军。网友调侃这一战比赛最委屈的运动员出现了,黄友政不论男双还...
2025-10-06 2
10月5日晚,WTT中国大满贯在北京收官,奖牌和积分全部结算完毕。最新排名一出,国乒男单女单依旧压着一头,女队优势尤其明显。别光盯着榜首,谁开挂、谁掉...
2025-10-06 1
26.8亿,北京万达嘉华酒店说卖就卖,老王连招呼都没打,朋友圈先炸:万达是不是快空了? 7月刚把万达电影21.55亿股份让给儒意,转头又把美元债拖到...
2025-10-06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