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1年,印度“完成”了宇航员重返太空的梦想!早在1984年4月3日,印度宇航员拉卡什·沙玛(Rakesh Sharma)与2名前苏联航天员搭乘“联...
2025-07-17 0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刚刚发出一周,现实就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20多个国家收到加税通知函后,竟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来谈判,连之前还在频繁交涉的日本、韩国、印度都选择了集体沉默,甚至有的国家选择了硬刚和加速“去美化”进程。
现在全球似乎都在向美国说"不"。
特朗普这次的关税攻势可谓来势汹汹。
从7日正式向20多国发函加税,到10日通知对剩余100多个国家征收15%-20%关税,美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按照特朗普的设想,各国应该会像以往一样乖乖跑来华盛顿谈判,然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做出让步。
然而现实却让特朗普大跌眼镜。一周过去了,不仅没有任何国家主动要求谈判,就连之前还在积极交涉的日本、韩国、印度也突然失声了,仿佛从来没有收到过美国的关税通知一样。这种集体"装聋作哑"的态度,让美国政府措手不及。
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巴西不仅直接退回了加税通知函,还召来美国代办进行责问,明确警告"美国加多少,巴西就跟多少"。
巴西的底气来源于两个关键因素:美国对巴西存在贸易顺差,美国企业大量依赖巴西的铁矿石、大豆等原材料;巴西近年来已经成功实现了贸易伙伴多元化,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大幅下降。
面对巴西的强硬回应,特朗普出人意料地保持了克制,没有像之前威胁的那样进行"报复性加税"。这一反常表现暴露了美国关税政策的虚张声势本质。
要知道,特朗普此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谁敢报复美国关税,必然得到加税报复",但当真有国家硬刚时,美国却选择了沉默。
距离8月1日关税生效只剩十几天,即使美国每天谈成一个国家,在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各国似乎都在等着看特朗普到了截止日期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就在关税政策遭遇集体抵制的关键时刻,美国突然对中国展开了"突袭式示好"。
发函后美方第一时间就要求约谈中国,商务部长贝森特公开证实了这一谈判请求。紧接着,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专程出席了本与美国无关的东盟峰会,主动寻求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晤机会。
会晤结束后,鲁比奥还特意替特朗普传话,声称"他和中国的关系很不错,希望可以尽快访问中国"。短短一周内,特朗普两次对中国表达善意,这种反常表现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战略考量。
美国的如意算盘很明显:通过缓和对华关系,避免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集中火力对付欧盟等其他经济体。
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反映出美国在面对全球集体抵制时的无奈和焦虑。特朗普希望先稳住中国,然后在8月1日对其他国家开始"单挑"式的关税征收。
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早已不是可以随意拉拢和施压的对象。美国的示好姿态更像是一种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转变。
就在特朗普忙着对中国示好时,第一个噩耗传来了:欧盟正在加速"脱美"进程。
为了避免欧盟的激烈反抗,特朗普已经将对欧关税从50%降至30%,试图在"可接受"范围内施压。然而欧盟的回应却让美国大吃一惊。
欧盟官方宣布与印度尼西亚就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政治协议,这标志着欧盟战略方向的重大转移。
印尼不仅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还是金砖机制的重要成员国。欧盟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印尼签署协议,明显是在向美国发出信号:我们有自己的选择。
这并非欧盟一时冲动的决定。早在2024年12月,欧盟就与拥有7亿多人口的南方共同市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已进入批准阶段。
今年3月,欧洲自贸联盟又与泰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贸易协定签署,充分说明欧盟已经制定了系统性的"去美国化"战略。
欧盟的离心力源于两大历史创伤。首先是"能源绑架":在俄乌冲突最严重的2022年,美国趁着欧洲能源危机高价出售液化天然气,不仅没有提供盟友应有的支持,反而大发战争财。
其次是"产业吸血":拜登政府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巨额补贴吸走了大量欧洲企业,特别是在制药和汽车等关键产业。
对美国企业来说,欧盟的多元化布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损失。美国的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而欧洲市场的重要性将不断下降。
第二个噩耗紧随而至:印度外长苏杰生宣布将出席中国举办的峰会,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巴关系恶化后印度高层首次访华,标志着中印关系的显著缓解。
印度的转向并非偶然。特朗普此前曾试图说服莫迪对中国产品加税,作为美国关税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就在关键时刻,印度外长却选择了访华,这无疑是对美国算盘的当头一棒。
更关键的是,中印这次接触有着明确的"共同利益"驱动。
美国国会最近提出的"二级制裁"法案准备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500%的惩罚性关税,而中国和印度恰好是俄油的最大买家,占据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70%。
这份法案不是在讨论阶段,而是已经获得了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大多数人支持。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印两国被迫协调立场。对印度来说,这是一个艰难但现实的选择: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国和产业链关键伙伴,而美国的单边制裁严重损害了印度的能源安全。莫迪政府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务实合作而非盲目跟随。
印度的转向对美国"印太战略"构成了沉重打击。作为该战略的核心伙伴,印度的疏远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削弱。特朗普本想通过关税施压拉拢印度对华加税,结果却将印度"逼"到了中国一边。
透过这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特朗普滥用关税武器,对铜征收50%关税,对制药业征收200%关税,这种极端做法迫使传统盟友另寻出路。
历史告诉我们,1930年代的关税战曾导致全球贸易量腰斩,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当前数字化程度更高、供应链更复杂的时代,关税战的破坏力只会更大。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却无力应对各国"集体脱钩"的连锁反应。
最根本的是,全球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金砖机制的不断扩容(印尼已申请加入)、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的合作、各国数字货币的发展等,都标志着新兴力量正在整合资源,逐步弱化美元和美国规则的霸权地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意是要重振美国制造业,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然而从目前的反应来看,这一政策正在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各国不仅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反而加速了摆脱对美依赖的进程。
距离8月1日只剩下两周多时间,特朗普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承认关税政策的失败,主动寻求妥协;要么一意孤行,承担全面贸易战的后果。
无论选择哪条路,美国都将为这场关税闹剧付出沉重代价。全球化的历史车轮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任性而停止,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相关文章
时隔41年,印度“完成”了宇航员重返太空的梦想!早在1984年4月3日,印度宇航员拉卡什·沙玛(Rakesh Sharma)与2名前苏联航天员搭乘“联...
2025-07-17 0
屡次在南海“吃瘪”的菲律宾海警,似乎换了一种策略,不再找那些实力强大的中国军舰、海警船“碰瓷”,反而盯上了体型更小的执法艇。菲律宾海警再次于黄岩岛附近...
2025-07-17 0
据环球网报道,7月11日,中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外长的首次线下碰面,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会...
2025-07-17 0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国制裁大棒挥向俄罗斯,却意外发现中俄关系坚如磐石。特朗普政府试图以“50天停火通牒”逼迫普京让步,并威胁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中俄高频...
2025-07-17 0
岛内罢免结果新鲜出炉,同意和不同意之间竟相差6293票。但面对这样的投票结果,民进党陈玉玲竟然能逃过一劫。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赖清德真要笑到最后?蓝营开...
2025-07-16 1
杨少华老爷子2025年7月9日走了,94岁,算得上高寿。老爷子是相声界的泰斗,捧哏功夫了得,一辈子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无数笑声。他的离世本该是平静的告别...
2025-07-16 1
文|小解同学编辑|小解同学在京津冀大地的交汇处,一只“凤凰”的腾飞,竟让欧洲偷偷用7颗卫星,连续跟拍了3年?原来这只所谓的“凤凰”,就是被誉为“世界新...
2025-07-16 0
嘿,你看那家的小子,真像他爸,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话熟不熟?咱街坊邻里都常这么唠嗑。7月14号那天,在北京一个挺热闹的电影首映礼上,老戏骨陈佩斯也被人...
2025-07-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