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去世,年仅19岁长得很漂亮,学校愿给6万慰问金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1日 16:24 1 cc

2024 年 10 月 28 日零点,郑州某高校药学院张同学的家长,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女儿的辅导员声音带着慌乱:“张同学不见了,我们在学校里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消息。”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去世,年仅19岁长得很漂亮,学校愿给6万慰问金

挂掉电话,夫妻俩连夜从老家往郑州赶,路上反复拨打女儿的手机,听筒里始终只有 “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的机械提示音。母亲握着手机的手不停发抖,她想起 10 月 25 日和女儿的最后一次聊天 —— 当时女儿还笑着说 “妈,我最近在准备实验报告,一切都好”,语气里满是对学业的期待,没有丝毫异常,谁能想到,那次日常的通话,竟成了永别。

清晨 6 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家长接到了学校的第二次电话,这次的消息让他们瞬间崩溃:学校保安在校内湖边发现了可疑物体,打捞上岸后,确认是失踪的张同学,人已没有生命体征。当夫妻俩赶到学校时,看到的只是盖着白布的女儿,冰冷的触感让母亲当场晕厥,父亲扶着湖边的栏杆,哽咽着说 “怎么会这样?她那么开朗,怎么突然就没了?”​

据媒体核实,张同学出事时间为 10 月 27 日,学校在发现她失踪后,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共同寻找,最终在次日清晨发现遗体,离世原因初步判定为溺水。这个 19 岁的女孩,刚升入大二,是药学院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 “长相清秀,成绩中上”,谁也没料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二、表面开朗下的隐藏心事:同学回忆里的 “心情不好”​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去世,年仅19岁长得很漂亮,学校愿给6万慰问金

张同学的高中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关于她的零星回忆,这些细节,悄悄揭开了 “表面开朗” 下可能隐藏的内耗。​

这位同学提到,10 月 27 日下午,她还和张同学在社交媒体上有过互动 —— 张同学给她的动态点了赞,还评论了一句 “这个风景好漂亮,下次有空一起去”,语气轻松,看不出任何异常。可就在这次互动的三天前,张同学曾主动找她聊天,轻声说 “最近有点累,心情不太好”。​

“我当时问她怎么了,是学业压力大还是遇到别的事,她只是说‘没什么,可能就是有点焦虑’,没再多说。” 高中同学翻着聊天记录,红着眼眶回忆,“她一直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习惯自己扛,就算不开心,也会笑着说‘没事’,我们都以为她只是暂时情绪不好,没想到……”​

张同学的大学室友也表示,平时在宿舍里,张同学总是主动和大家分享零食、聊校园趣事,晚上还会和室友一起去操场跑步,“她很少提不开心的事,就算实验报告没通过,也只是说‘下次再努力’,我们都觉得她心态很好,根本没发现她有什么不对劲。”​

这种 “表面开朗、内里内耗” 的状态,正是许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 他们习惯将负面情绪藏在心底,用微笑掩盖焦虑,直到情绪积累到临界点,才以极端方式爆发,却忘了,身边的人其实愿意倾听与陪伴。​

三、6 万慰问金与未达成的共识:家属与学校的沟通僵局​

郑州大二女生校内去世,年仅19岁长得很漂亮,学校愿给6万慰问金

事件发生后,学校与家属的沟通,因 “慰问金” 问题陷入僵局。​

据张同学家长透露,学校在事发后主动联系他们,提出给予6 万元慰问金,作为 “人道主义关怀”。但这个方案,被家属断然拒绝:“我们养了她 19 年,从小学到大学,花了多少心血,不是 6 万块能衡量的。孩子在学校出事,我们连她为什么走的都没完全弄明白,学校只给这点钱,我们接受不了。”​

家长表示,他们并非要 “讹钱”,而是希望学校能更重视这件事:“至少要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孩子出事前后,学校有没有及时关注到她的情绪?湖边有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问题都没说清楚,就提慰问金,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针对家属的质疑,学校方面回应称:“目前已多次与家属沟通,希望妥善处理此事,6 万元是初步的人道主义帮助,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同时,学校暗示,从目前调查来看,事件 “大概率排除第三方责任”—— 若涉及他人加害或学校管理过失导致的案件,学校不会以 “慰问金” 形式协商,而是会交由警方立案调查,这一说法,也让 “女生轻生” 的猜测成为焦点。​

截至目前,双方仍在进一步沟通中,学校表示 “会积极配合家长了解情况,提供必要的协助”,但关于 “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女生情绪异常时学校是否知情” 等核心问题,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四、网友讨论与现实警示:关注年轻人的 “隐藏内耗”​

这起悲剧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网友们的观点集中在 “生命价值” 与 “学校责任” 两方面。​

有网友认为,学校提出慰问金的做法,体现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但 “不能仅停留在给钱层面”:“首先要排除学校是否存在过失,比如湖边有没有护栏、夜间有没有巡逻、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没有定期关注。如果这些都做到位了,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也有网友建议家属:“可以仔细查看孩子的社交账号、手机聊天记录、记事本等,轻生往往会留下蛛丝马迹,比如消极的朋友圈、写给自己的日记,这些能帮助了解孩子离世前的真实状态,也能避免‘不明不白’的遗憾。”​

更多声音则聚焦于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把‘开朗’当保护色,明明心里已经快撑不住了,还硬说‘没事’。其实承认自己脆弱不可怕,找朋友、家人或者心理老师倾诉,比一个人扛着好得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再大的困难,只要熬过去,就会有新的可能。”​

10 月 30 日,张同学的家长在整理女儿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她的实验数据和偶尔的心情随笔 —— 其中一页写着 “今天实验又失败了,有点难过,但明天还要继续”,字迹工整,没有消极的字眼,却让家长看着泪目。他们不知道,女儿在写下这些话时,心里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压力。​

目前,警方仍在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尚未公布最终结论。郑州高校的校内湖旁,已临时增设了警示标识和防护栏,路过的学生看到时,总会下意识放慢脚步,有人会放上一束白色的小花,悼念这个永远停留在 19 岁的女孩。​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却再也照不到那个曾笑着说 “下次去看风景” 的女生。这场悲剧,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关注身边人的 “表面开朗”,多一句问候,多一份倾听,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无法挽回的离别。​

来源:育学笔谈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