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5日 00:46 1 admin

十年前,要是提到安徽,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黄山、农民工和农产品。而今天,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全国10%的新能源汽车都带着“安徽造”的标签。

过去那个在全国经济排行榜上“中不溜”的省份,如今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超过阿根廷、瑞典等国家。就连德国企业高管也忍不住赞叹:“安徽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集聚区。”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1 逆袭之路:从“老大难”到“上进生”

时间回到1977年,当时的安徽被称为“老大难”——全省25%的人年收入在40元以下,大部分生产队难以维持温饱。

改革开放前,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仅113.96亿元。农业比重占一半以上,工业基础薄弱。

多少年来,“强省之梦”一直萦绕在安徽人的脑海里。那是一个让无数安徽人走南闯北时深感自卑与尴尬的时期,是被问及籍贯后对刻板印象的担心和忧虑。

倔强、勤奋而又聪明的安徽人,憋着一股劲,不信这个邪。

转机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工业化努力。从“轻工大省”到“工业强省”战略,再到“制造强省”目标,安徽一路埋头苦干。

数据显示,安徽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22.9亿元,到2009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24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

安徽的发展被官方定义为“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曾经的“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已经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2 制造业崛起:汽车产业成领头羊

制造业是安徽逆袭的最大亮点。尤其是汽车产业,已成为安徽的王牌。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增长43.3%,达到35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4.5%,达168.4万辆,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这意味着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安徽造”。

奇瑞汽车连续20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冠军,在巴西,警车队伍中随处可见奇瑞的身影,甚至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访问巴西时,坐的礼宾车也是奇瑞的。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安徽车企与外资企业关系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奇瑞不得不依靠外国技术,生产外国品牌汽车。而今天,情况发生了惊天逆转:大众汽车集团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这是其在德国以外最大的采购和研发中心。

大众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坦言:“安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端技术研发基地之一!”

从“寄人篱下”到“技术输出”,安徽汽车产业的崛起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缩影。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3 创新:“科创+产业”打法

安徽制造业崛起的背后,是独特的“科创+产业”打法。

安徽拥有12个大科学装置,人才总量突破1100万,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这些资源过去常常“墙内开花墙外香”,科技成果难以在本地转化。

如今,安徽摸索出了一套让科技与产业高效对接的模式。

“科大硅谷”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这里并非传统科技产业园区的翻版,而是一个以系统性机制创新赋能科创生态的平台。

3年来,“科大硅谷”新增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超2500名,其中海内外院士等国家级人才超60名。

安徽还在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8679亿元,4年翻了近3番。这种“沿途下蛋”机制让重大基础研究的衍生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光学技术衍生出新型安检设备,稳态强磁场技术助力研发抗癌新药。一边研发一边转化,研发创造应用、应用完善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4 产业升级:“龙头+配套”形成集群效应

在产业培育上,安徽形成了“龙头+配套”的有效打法。

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京东方在合肥累计投资近千亿,带动上下游企业超百家集聚,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类似的故事在汽车行业继续上演。大众安徽吸引了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针对车规级芯片、“三电”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安徽优化招引政策,吸引优质零部件企业落户。

安徽还布局了智能语音集群、长三角大飞机集群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建设20多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制造业集群已经达到千亿元级规模。

这种“龙头+配套”模式,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的产业故事,让安徽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集群竞争力。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5 智能绿色:制造业的“底色”转型

安徽制造业不仅强在规模,更胜在“底色”。

在芜湖海螺集团的世界最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内,载重百吨的矿车已实现无人驾驶,全车遍布30个传感器,可精准辨认扬尘和一般障碍物。数字矿山精准调度、自动配矿,矿产资源利用率达到100%。

水泥厂同时还是城市净化器,利用水泥窑的高温,处理了芜湖市近一半的固体和危险废物。

联宝工厂是联想集团最大的智能计算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每0.5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高峰期产量占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1/8。通过部署30多个“工业4.0”柔性自动化和数字化应用案例,该厂在每天处理8000笔客户订单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45%的劳动生产效率提升。

这家工厂已成为全球“灯塔工厂”之一,安徽已有4家这样的世界标杆企业。

安徽每年拿出10亿元资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是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同时,安徽还将农业领域的“亩产”概念引入工业领域,在全省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将要素资源向亩均综合效益评价较高的优质企业倾斜。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06 未来布局: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安徽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当下,而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从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到量子通信、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的崭露锋芒,安徽一直在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量子信息领域,“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这些高精尖技术正在为安徽积累未来竞争的底气。

安徽还在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筹建首批10个升级先导区,不断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机制,“一链一策”推动全省十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安徽做了很多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评价道:“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整个产业界的骄傲。”

今天的安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全国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是“安徽造”,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在安徽生产。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日本没想到,美国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安徽省,已成为全球焦点

随着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举办,世界制造业的聚光灯再次照向这片创新的热土。

安徽的成功印证了一个道理: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后发者也能实现逆袭。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安徽的蜕变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