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狗咬人引发杀人案一审未宣判,反杀狗主人男子事后发现摸的是刀,辩护律师:检方认为被告人防卫过当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22日 14:43 1 cc

一桩由邻里犬只纠纷升级的致命冲突,引发公众对正当防卫边界的广泛讨论。11 月 13 日,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起命案进行一审审理,被告人申红良因持刀致邻居郭勇刚死亡、其亲属韩某重伤被控,案件未当庭宣判。庭审结束后,被告人辩护律师李圣披露的庭审细节,让 “防卫性质” 的认定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狗咬人引发杀人案一审未宣判,反杀狗主人男子事后发现摸的是刀,辩护律师:检方认为被告人防卫过当

邻里纠纷升级:从犬只伤人到命案发生

这场悲剧的源头,始于一次未妥善处理的宠物纠纷。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前数月,申红良的家人被邻居郭勇刚饲养的犬只咬伤,双方就赔偿与犬只管理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矛盾逐渐积累。这种邻里间的摩擦并未通过平和方式化解,反而在一次次争执中不断升温,最终在今年某晚爆发为肢体冲突。

冲突发生时的具体场景,因现场混乱变得模糊。申红良在庭审中供述,当晚郭勇刚一方多人来到其家中对峙,双方言语不和很快演变为围殴。“当时院子里乱作一团,有人扯着我的胳膊,有人往我身上踹,我被推倒在地后,脑子一片空白。” 申红良表示,自己在慌乱中只觉手边有物,下意识攥住挥舞,直到冲突平息后,才发现手中握着一把家用剔骨刀 —— 这把刀原本放在厨房窗台,用于处理食材。

李圣律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现场所有人员的询问笔录都指向同一事实:“没有任何人能清晰描述打斗的具体过程,谁先动手、捅刺动作如何发生,所有证言都存在模糊地带。” 这场混乱最终造成一死一伤的惨重后果,郭勇刚因锐器伤导致的失血过多当场死亡,同行的韩某腹部受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庭审核心争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边界

庭审现场,控辩双方的争议完全围绕 “申红良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展开,三方立场呈现鲜明分歧,让案件的法律定性充满悬念。

作为控方的检察机关,提出了 “部分正当防卫” 的观点。公诉人当庭明确表示,结合韩某的伤情鉴定与现场证言,申红良对韩某造成的重伤结果,系在自身遭受不法侵害时实施的防卫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但针对导致郭勇刚死亡的行为,公诉人认为已超出必要限度,构成防卫过当。

这一观点遭到辩护律师李圣的坚决反驳。“防卫行为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不能拆分评价。” 李圣指出,当时申红良面临多人围殴,身处孤立无援的境地,且现场光线昏暗 —— 事发当晚天色暗沉,院内仅一盏老旧灯泡照明,光线昏黄且有死角,申红良无法精准判断每一个攻击者的行为强度。“他连自己捅到了谁都不清楚,更谈不上‘故意超过必要限度’,整个行为都应认定为正当防卫,不存在过当情形。”

被害人郭勇刚的代理律师则持完全相反的立场,认为申红良的行为不具备防卫性质。其辩护团队提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郭勇刚一方存在 “事先预谋的暴力攻击”,申红良持刀捅刺的行为属于主动攻击,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多方立场博弈:罪与非罪的关键依据

李圣律师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案件的关键法律节点。他表示,检方出具的物证清单中,未提及现场存在棍棒、铁锨等攻击性工具,这从侧面印证了申红良当时面临的侵害手段,主要是赤手空拳的围殴。“但即便如此,多人围殴已构成‘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符合特殊防卫的适用前提。”

关于防卫过当的法律后果,李圣也做出说明:如果法院最终采纳公诉人的观点,认定申红良构成防卫过当,其行为仍将被定性为故意伤害罪,但量刑时会依法减轻处罚,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若法院认可辩护方的意见,认定为正当防卫,则申红良将被宣告无罪。“我们提交的所有证据,都在指向‘无罪’的结论。”

庭审中,控辩双方还就 “刀具的使用合理性” 展开辩论。申红良供述,自己平时用这把剔骨刀处理肉类食材,事发时随手摸到便用于自保,并非事先准备的凶器。这一说法得到部分现场物证的佐证 —— 刀具上除了被害人血迹,还残留有少量未清洗干净的肉类残渣,与申红良的陈述相符。

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法院尚未公布宣判日期。这场因邻里小事引发的命案,不仅让两个家庭陷入痛苦,更引发了公众对 “邻里相处边界” 与 “正当防卫认定” 的深度思考。申红良的命运最终将如何定论,取决于司法机关对案件细节的精准研判,而这一判决结果,也将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庭审结束后,申红良的家属在法院外沉默等候,郭勇刚的亲人则情绪激动地向律师询问后续进展。夕阳下,两拨人的身影都显得格外沉重,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留给所有人无尽的唏嘘。

发表评论

德业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德业号. All Rights Reserved.